第(2/3)頁 南方士紳確實不能忍! 好端端地,突然間少了一大半名額! 這就好比,以往歷年科考高中之人,一百個里面有九十個都是南方士子,而剩余那十個則是北方士子和其余邊陲士子分一分,有多少就多少。 這是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情,要怪就只能怪你自己個兒水平才華不夠,考不過人家罷了,歷代都是如此,大家憑真本事。 但是,這南北分卷取士之策,卻是異常的毒辣,直接分走了四成名額,僅僅只給南方士子留下了六成! 雖然說,六成看似不少,可是問題在于以往南方士子那是占了九成的啊! 現在好了,你一言不合地就要對科舉改制,就要搶走南方士子三成名額,這不是明搶是什么? 南方士紳何其多也,大家都指望著這科舉大考,好提拔自家族內的子侄出仕為官呢。 九成看似很多,但是細分到每家手里面,這本來就不夠了,還得各憑手段各看運氣。 所謂士子,可不能將他們當作單純的讀書之人。 每一個南方士子的背后,都有一個宗族甚至一個士族在供養,這些宗族士族遍布于南方各個州縣,掌控著地方田地百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宗族和士族,又是大明朝廷維系地方統治的重要根基,尤其是江南等地,本就是朝廷的錢稅重地,朝廷多給點科考名額怎么了? 自命不凡的江南士紳,何時受過這等惡氣! 結果現在張紞老大人提出一個南北分卷取士之策,九成名額直接變成了六成,三成名額都讓給北方士子,那自家族內的子侄該怎么辦? 你這可不只是斷人財路,你這是斷人前程,你這是比殺人父母還要過分啊! 可想而知,這些南方士紳會是何等沸反盈天了! “只是這樣一來,江南那邊估計不會安分啊!” 朱高爔眉頭一皺,開了口。 南方士紳掌控著江南這財稅重地,掌控著大明王朝賦稅的半壁江山! 朝廷若是當真敢推行這南北分卷取士之策,那南方士紳狠一點是真敢讓江南生亂,讓這永樂朝的賦稅暴跌! 想要朝廷收不上賦稅,不是沒有辦法,而是辦法多的很! 報個天災人禍地,賦稅自然就少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