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家想掙扎,還怎么掙扎,什么后路法子都給你堵了。 朝議還沒結束,大家繼續商議著其他事情。 但就在這時,一個噩耗傳來。 申國公高士廉,在家中病逝。 李世民悲痛欲絕,中斷朝議,當即下詔,以國葬之禮為高士廉操辦后事。 并命李承乾親自為高士廉治喪。 “追贈申國公司徒,并州都督,許陪葬與昭陵。” “太子帶領百官,為申國公議定謚號。” 李世民泣聲說完,掩面離開太極殿。 貞觀二十七年(公元653),七月初八。 故太子太傅,故尚書省右仆射,翰林院教導大學士,申國公高士廉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八歲。 李承乾望著腳步趔趄,離開的李世民。 高士廉的病逝,對李世民怕是又一沉重的打擊了吧。 “舅父!” 長孫無忌跪在高士廉的靈堂前,痛哭悲呼。 高士廉去世,對長孫無忌的打擊同樣重大。 可以說在靈堂,苦的泣不成聲,悲傷難制。 李承乾眼眶也有些濕潤。 高士廉帶大的母后,一直感情都極為深。 自己也沒少受到舅公的關愛與照顧。 如今天人永隔,沒有朝中君臣之別,有的是那洶涌澎湃的親情帶來的惆悵與傷感。 李厥安靜的跪在地上,他少有見到阿耶的情緒低落。 這一次他能感受到阿耶,那種悲傷之感。 …… 高士廉的謚號,沒有什么波折。 尚書省丞相外甥,太子外甥孫都看著呢。 怎么說也是一個美謚。 最終,給高士廉的謚號是‘獻’。 文獻! 這是對高士廉的一生蓋棺定論。 隨著高士廉下葬后,一切又回到平靜之中。 李厥學習完后,還是朝著天工院跑。 李承乾也在做著自己的事情。 只是,李世民的狀態,讓他有些擔憂。 “殿下。” 孫思邈憂心的說道:“陛下體內的暗疾舊傷,最近發作的頻繁。” “雖然及時給壓制緩解了。” “可到底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只能是靠著湯藥。” 李承乾有些沉默。 李世民的暗疾舊傷,是當年沖鋒陷陣,身先士卒,南征北戰遺留下來的。 這幾乎是武將的通病,只要是經過沙場征戰的。 都有這樣的暗疾舊傷。 壯年之時能夠靠著身體壓住,但到了晚年,就會接連爆發。 有的一次性爆發,就能把人給帶走。 李世民眼下爆發,就是不好的開端。 他身體不像以前了。 以李世民勤政遠超無數帝王的程度,沒有早早累壞身體。 這還是李承乾為他分擔了許多事務,讓孫思邈為李世民調理身體換來的。 李承乾沉聲說道:“我不管你醫學院怎么做,必須全力醫治,想盡一切辦法。” “醫學院有今天,是離不開陛下支持的。” “也是你們回報陛下的時候。” 孫思邈鄭重道:“不用殿下說,醫學院上下都明白。” “臣會全力而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