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一十一章-《心聲被竊聽后,我成了大唐團寵》


    第(3/3)頁

    “皇上,這……”李玉為難地看著乾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知道,乾隆對烏雅氏一直有著特殊的感情,畢竟他的生母也是烏雅氏的人。但是,這次的貪污案實在太大了,如果不嚴懲,恐怕難以服眾。

    乾隆看著李清歌,心中不由得一陣感慨。他以為李清歌為烏雅氏求情,是念及先帝的生母也是烏雅氏的人,自己身上也流著烏雅氏的血脈。他覺得李清歌重視親情,這是好事。畢竟,今天對烏雅氏心慈手軟,以后接手大清江山的時候,也不會對愛新覺羅氏太過苛刻。

    于是,他點了點頭,說道:“就按照大炎女王的意思辦吧。饒了烏雅氏的家眷性命,其他人都處死。這樣,既能彰顯朕的仁慈,又能震懾眾人。”

    然而,乾隆并不知道,李清歌之所以心軟,并不是因為德妃烏雅氏,而是因為烏雅氏的另一個人——烏雅兆惠。兆惠是乾隆朝的名將,德妃的族孫,也是有史以來收復神州國土最多的將領。他多次率領清軍在天山南北浴血奮戰,最終收復了西北超過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他的功績,是流傳千古的。

    李清歌想起兆惠將軍生前所立的赫赫戰功,以及他為大清江山所付出的努力,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絲敬意。她知道,兆惠將軍去年因為舊傷復發去世了,這個時候如果誅殺烏雅氏全族的話,豈不是會讓功臣寒心?念及兆惠將軍保衛了神州大地近六分之一的國土之恩情,也必須要保住他的后代血脈。

    雖然乾隆對烏雅氏網開一面,沒有屠殺全族,但是被判斬首棄市的烏雅海望等人在臨死之前,仍然大罵乾隆刻薄寡恩、殘忍無情。他們的罵聲,像鋒利的刀刃,刺進了乾隆的心里,讓他更加憤怒。

    乾隆聽到這些罵聲,更是怒不可遏。他覺得這些人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烏雅氏貪了朕上千萬兩銀子,朕沒有滅你全族,就已經很仁慈了,還敢罵朕,真是找死!

    乾隆大怒之下,后果嚴重。他原本想要重重地懲罰烏雅氏,但是因為已經下旨流放烏雅氏的家眷,所以不方便朝令夕改。但是這口氣,他實在咽不下去。于是,他下令取消了兆惠將軍配享太廟的資格,將其牌位移出了太廟。

    配享太廟,是古代臣子的最高榮譽,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清朝對配享太廟的資格要求非常嚴格,即便是鐵帽子親王,也不一定能夠得到這個殊榮。漢臣想要得到這個榮譽,更是難上加難。縱觀清朝的兩百多年歷史,中只有三朝老臣張廷玉一個漢人配享了太廟。

    兆惠將軍生前,為了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與統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配享太廟,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他絕對沒有想到,子孫的一番作為,竟然讓自己在死后受到了侮辱,喪失了征戰一生所得的最高榮耀。

    不過,世間的事情總是禍福相依的。李清歌接手大清江山,統一南北之后,念及兆惠將軍的功勛,于是下令讓他配享自己的太廟。兆惠將軍失去了大清末代君主乾隆的太廟,卻又搭上了大炎開國之君的順風車。他死后的人生起落轉折,也是非常罕見的。

    后來,大炎王朝連續多代君主,都沒有讓第二位滿人配享太廟。兆惠將軍因此成為了大炎王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滿人,他的名聲和榮譽,也因此得到了永恒的傳頌。

    在前朝,乾隆針對內務府貪污的問題,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風暴。而在后宮,也因為太后、令嬪以及和敬公主三人的齊聚,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劇變。

    有一天午后,陽光透過云層,灑在了紫禁城的金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乾隆與李清歌,正在御書房中商議禪讓皇位的流程,準備完成交接的最后一步。李清歌狡猾得像只狐貍,深諳現代宣傳營銷之道。她用了各種忽悠手段,讓乾隆在迷迷糊糊中,就答應了她的要求。

    然而,有兩件事情,乾隆的態度卻非常強硬。其中一件,就是禪位之后,要怎么處置和珅。和珅,這個曾經權傾一時的大臣,如今也成為了乾隆心中的一根刺。他貪污受賄,結黨營私,罪大惡極。乾隆知道,如果自己不處置他,恐怕難以向天下人交代。

    但是,和珅畢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曾經為他出過不少力。乾隆心中,對和珅也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感。他猶豫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李清歌,卻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地說道:“陛下,和珅的問題,您還是自己做決定吧。無論您怎么選,我都會尊重您的選擇。”

    乾隆聽著李清歌的話,心中不由得一陣感慨。他知道,李清歌這是在給他臺階下,也是在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自己處理這個問題。他感激地看了李清歌一眼,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道:“好,和珅的問題,朕會自己處理。但是,朕希望你能給朕一些時間,讓朕好好想想。”

    李清歌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她知道,乾隆需要時間,來接受這個現實,也需要時間來處理自己的情感。于是,她不再多說,只是靜靜地陪在乾隆的身邊,等待著他的決定。

    李清歌,一位眉宇間透露著堅毅與智慧的女子,歷來對于貪污腐敗之事深惡痛絕。在她的眼中,那些貪贓枉法之徒,無異于侵蝕國家肌體的蛀蟲,必須嚴懲不貸。而和珅,這位名震朝野的頭號大貪官,自然成為了她心中必須拔除的一顆毒瘤。

    和珅的罪行,若真要按照他貪污的銀錢數目來定罪,即便是活剮他三千刀,世人恐怕也會覺得太過仁慈。李清歌心中暗自思量,這亂世之中,唯有重刑方能震懾眾人,還朝堂一片清明。她決意先整頓清廷內部的貪官污吏、地主豪紳,再逐步推行大炎的律法,以期根治腐敗之源。

    然而,這并非易事。大炎的法律雖仿照現代制定,講究少殺、慎殺、戒殺,已廢除了那些殘酷的肉刑,但在李清歌看來,對于和珅這樣的巨貪,僅僅一死,豈不是太過便宜了他?更何況,在乾隆的眼中,和珅不僅僅是一個臣子,更是他的開心果,是他在煩悶時能夠給予慰藉的朋友,甚至是親人。

    乾隆,這位從九子奪嫡中勝出的皇帝,并不昏庸,反而異常清醒。他并非對和珅的貪污行為一無所知,只是和珅貪污的錢財,大多都孝敬給了他,讓他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珅對乾隆的了解,幾乎達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很多事情,乾隆還未開口,和珅便已經悄悄辦妥,這種默契與諂媚,是乾隆從其他臣子,甚至是子女、妃嬪那里都無法得到的。

    如今,新君即將即位,乾隆即將退位成為太上皇,他自然不愿意看到和珅就此隕落。一方面,他是真的舍不得這個和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晚年能有人陪伴,不至于太過孤單。

    李清歌深知乾隆的心思,也明白和珅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她沉著臉,思索良久,最終點了點頭,決定給和珅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好吧,朕姑且饒和珅一命,但死罪雖免,活罪難逃。他所貪污的銀錢,全部充公,而且他還要幫朕治理貪污,戴罪立功。”她的聲音雖冷,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決絕。

    說到和珅,李清歌的思緒不禁飄回了前世,那部名為《貓鼠游戲》的電影浮現在她的腦海中。片中的男主角弗蘭克,那個擅長偽造支票、喬裝打扮的大騙子,曾讓她印象深刻。弗蘭克雖然一度讓聯邦調查局頭疼不已,但最終卻憑借自己的特長,成為了反詐騙的專家,為銀行設計了防偽支票,成為了世界各大銀行的標配。

    世間萬物,緣起緣滅,花開花落,物極必反,禍福相依。李清歌深知,屠龍者若抵擋不住成功的誘惑,最終可能會變成新的惡龍;反之,惡龍也有可能變成新的屠龍者。詐騙與反詐騙,雖然矛盾對立,但又相互統一,可以相互轉化,關鍵看如何運用。

    乾隆朝,無疑是古代貪腐最嚴重的時期。貪官群體勢力龐大,盤根錯節,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李清歌雖然權勢滔天,但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將這張網徹底清除。既然正規方式難以應對,不如劍走偏鋒,以毒攻毒,讓和珅這個最厲害的大貪官去對付貪官群體。畢竟,最了解貪官的人,肯定是更厲害的貪官。以貪治貪,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除了和珅的問題外,還有一件事讓李清歌頭疼不已,那就是乾隆退位后上尊號的事情。尊號,是新皇繼位后對長輩的尊崇之稱,通常都是給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乾隆卻想要為自己選一個美名的尊號,這讓李清歌感到十分不悅。

    “尊號用什么字,朕自己來選。”乾隆一臉理所當然地說道。

    “憑什么?”李清歌冷哼一聲,語氣中透露出不滿。

    “憑太上皇是朕,為自己選個美名的尊號,有什么不可以?”乾隆似乎并不覺得自己的要求有什么過分之處。

    李清歌看著他這副德行,心中更加不滿:“呵,被迫退位做太上皇,還擺這么大的譜,臉皮可真夠厚的。”

    “你——”乾隆被她的話噎得說不出話來。

    “歷來太上皇、皇太后的尊號,都是晚輩贈給長輩的,哪有自薦的道理?”李清歌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乾隆的錯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