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人在這種時候,雖然經常會說幾句諸如“大丈夫一輩子能有一次這樣的高光機會,縱是立馬死了也值”之類的話語,可那真就只是說說呀! 看戲的吃瓜群眾或許會覺得好玩,可哪個當事人能受得了自己剛起高樓,樓就塌了的情況呀! 對周倉和校刀手們來說,自己剛站上人生巔峰,就拆了他們臺,讓他們玩了回高空墜落的東吳人,就顯得格外可恨。 周倉到今天還會不時夢到潘璋拿假的關羽頭顱詐城的那一天。而且在夢里君侯的人頭不是假的,而是真貨,每次夢的結尾還都是以他自己自刎而結束。 他們幾乎個個都對東吳有切骨之仇。此刻有痛打落水狗的時候,周倉與校刀手們哪怕沒喝“瓊漿玉液”,此時也會奮力向前。 在如此形勢之下,韓當這一退縮,周倉等人便立馬不費吹灰之力地沖破了前軍封鎖。 在四面混亂的東吳軍陣之中,周倉目標明確,沖著韓當就沖了過去。 “提不動刀的老匹夫,納命來!!” 韓當氣得夠嗆,你們家黃忠比我還老呢!叫誰老匹夫呢! 不過韓當并沒有沖動,只是輕輕擺擺手示意副將周明帶兵去攔截。作為最早陪孫堅闖蕩天下的老將,他要是會沖動的人,也很難活到這把歲數。 韓當敢留下來斷后也是有倚仗的,他最大的底氣便是周明所統率的這一千丹陽兵。 丹陽兵是漢末三國有名的精銳之軍。陶謙就是丹陽人,年輕時率領子弟兵南征北戰,打出了丹陽精兵的名聲。 但陶謙手下這批丹陽兵之所以精銳,還是因為丹陽山民有開采鐵礦自己鍛打兵器、鎧甲防身的習俗。 丹陽郡的一大優勢就是富于銅鐵礦,百姓能夠私鑄武器,借著官府控制力不強而私下練習甚至大規模械斗,平時就能進行基本的戰爭訓練。 整個漢末三國時代,丹陽郡的動亂不勝枚舉,一直都是難安易動之地。 等這批兵甲堅銳的丹陽兵被陶謙征募一空,后續的丹陽兵僅僅只是籍貫丹陽的兵,跟那支有名的天下強軍可不是一碼事。 韓當手下這批丹陽兵雖然也很精銳,但也就人均皮甲,鐵甲還不到一百副。戰斗力遠遠比不上之前潘璋手下的那批甲士。 所以韓當的希望與底氣,在周明領兵跟周倉碰上之后就立馬破滅了。 他那表面上無往不利,其實就是矮子里頭拔高個的丹陽兵在面對全身鐵甲,還被游滄天增幅了一波的校刀手時,幾乎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被硬生生打穿了! 副將周明雖然是會稽有數的猛將,但江東人的勇力貌似都被“霸王”項羽、“小霸王”孫策這兩個大小霸王給吸干凈了。 這位猛將在跟周倉打了照面后不到三回合,就被比生擒龐德時還要力大無窮的周倉砍翻在地,沒了生息。 “將軍快走!”看到周倉勢如破竹,一路上好幾道防線都被漢軍硬生生鑿穿了。韓當的親兵也冷靜不下來了,連忙拉著韓當的坐騎就要逃跑。 韓當見狀也知大勢已去,心中懊惱不已。因為丹陽兵雖是好武習戰,但卻有一個大弊端。那就是在戰況不利時喜歡亂跑,所謂的敗如鳥竄用來形容他們就特別形象。 他們這樣的亂跑,完全沒有其他吳兵逃起來那么又快又有秩序,反而破壞了同袍們的后撤節奏。 韓當知道丹陽兵的這個壞習慣,只是這些丹陽兵是他的親衛隊,上陣惡戰的機會本就不多。再想著只要一直能打勝仗,那問題就不大。 在戰場上偷懶,那就要做好在戰場上送命的覺悟。韓當今天也算是自食惡果。連帶著整個吳軍都要付出代價。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