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哲開始侃侃而談。 “米塔爾,由于他本人并不識字。” “但他又為了想讓幻影被記錄下來;于是便找到了當地一位叫‘塔哈里奇’的牧師——希望將看見的幻影記錄下來。” “之后這位牧師便開始幫助米塔爾記錄幻影,直到米塔爾1899年死亡,牧師一直在幫助其記錄預言。” “最終這牧師記錄的內容,便成了今天的書籍:《克雷姆納預言》” 面對鏡頭,看著直播間零零散散的彈幕,江哲開口:“介紹數個有名的預言即可;其余人若感興趣,可在網絡上自行搜索全部預言。” 觀眾們理解江哲,由于主持時間即將結束,自然不敢再奢求什么。 說到此處,江哲的音色悄然發生變化,聲音變成了中年男人的嗓音。 “【牧師,你看,我的教父;世界在第二次戰爭后,開始過上了和平與富足的生活時;所有這一切都將成為痛苦的幻想;因為許多人會忘記神靈;他們許多人都會忘記神,他們只崇拜自己的智慧;你知道嗎,我的教父;與神的旨意與知識相比,人類的知識算什么?】” “【神的智慧若說是汪洋大海的話,我們連一滴水都不如】” 聽著這些,春晚現場諸多大佬表情一滯。 他們第一反應是:科普主持人還會配音? 這音色妥妥的中年大叔聲,像極了學院內正在講課的教授。 隨之而來的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那不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發生的事情嗎? 米塔爾在1899年就預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到1918年從開始到結束。 米塔爾竟然直接預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正當海量網友抱有相同想法時,江哲開口回應:“是的,如各位所想。” “米塔爾死于1899年,他沒有經歷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卻在開局就說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并沒有說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具體時間。” “這正是這個語言神奇之處。” “米塔爾在這本書里一共預言了3次大規模戰爭;分別是【世界123次大戰】的景象。” 聞言,汪林連忙問:“等等,我有個問題,米塔爾預言,是先預到第二次還是先預到的第一次?” 江哲看向汪林,“他是不知道的,米塔爾最先看見的是一場戰爭的幻象;然后又再次看見戰爭的幻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