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寧越心神俱震,他終于明白為何這書院,敢有如此大的口氣了。 他不敢怠慢,急忙整理衣冠,對著九人深深一揖。 “晚輩寧越,拜見諸位長者。不知諸位長者尊號,還請賜教。” 那為首的中年文士溫和一笑:“在這書院之中,名號不過是虛妄。因此我等也并無名號,你若是不介意,稱呼我幾人一聲長者即可。” 寧越聞言心神微震,這才意識到自己仍帶著世俗的執念。 他連忙再施一禮:“是晚輩著相了。” 此時,那位氣質最接近儒家圣賢的中年文士溫和開口:“小友既來論道,不妨說說你心中的疑惑。” 寧越略作思索,恭敬問道:“晚輩修習法理之道,所以很好奇諸位長者對于我法理一道有何看法?” 這個問題一出口,九位長者眼中都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那位氣質逍遙的道人率先笑道:“這個問題問得好!老夫以為,法理當如流水,順勢而為。要知道天地運行自有其規律,四季更替自有其秩序,法理只需要遵循這些自然法理即可” “此言差矣。”那位嚴謹縝密的智者搖頭打斷,“如果只是順應自然,那還要法理做什么?正是因為人心復雜,世事多變,才需要明確的規范來劃定界限、解決紛爭。” 氣質剛毅的長者沉聲道:“法理的關鍵在于實踐。再好的理論,如果不能落到實處,都只是空談” 九位長者你一言我一語,各自闡述著對法理根本的見解。 他們并不直接否定彼此,而是在辯論中不斷深化這個話題,從各個角度剖析著法理的本質。 而寧越聽著九人的見解,也是越發入神,心中對自身所學法理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