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改良后的霹靂彈裹著鐵砂橫掃而過,木橋在爆炸聲中轟然崩塌,滾燙的鐵水濺入溪澗,騰起刺鼻白霧。 忽勒赤看著身后血肉模糊的殘部,絕望地發現退路已被滾木礌石徹底封死,而前方明軍的陌刀陣正泛著森冷的寒光。 此時,耶律洪基尚未意識到,這僅僅是明軍圍點打援策略的開端。 當他率中軍主力試圖解救前軍時,斥候急報傳來:后方百里外的代州,突然出現明軍精銳,正猛攻城池。 耶律洪基臉色驟變,代州若失,他的補給線將被切斷,大軍必陷入絕境。 無奈之下,他只能分出四萬兵力回援代州。 然而,這正中章楶下懷。 就在遼軍回援部隊行至繁峙縣時,早已埋伏在此的明軍突然殺出。 明軍以強弩手和火器營為先鋒,密集的箭雨和爆炸瞬間打亂遼軍陣型。 隨后,手持陌刀的步兵如墻推進,將遼軍分割成數段。 回援的遼軍將領拼死抵抗,卻在明軍的輪番攻擊下漸漸不支。 等耶律洪基收到消息,分出去的四萬兵力已折損大半,殘部狼狽逃回。 耶律洪基怒不可遏,卻不敢再輕易分兵。 他決定集中力量,強行突破黑松林,直取西京。 可就在他準備發動總攻時,東南方向的飛狐口傳來急報:明軍一部趁虛而入,攻占了這處重要關隘,切斷了遼軍向東的退路。 耶律洪基不得不再次分兵,試圖奪回飛狐口。 如此反復,在短短十日內,遼軍在雁門關、代州、繁峙縣、飛狐口等多個戰場疲于奔命。 明軍利用地形優勢,不斷設伏、突襲,打完就撤,讓遼軍處處被動挨打。 耶律洪基的十五萬大軍,被分割成數股,在千里戰線上四處救火,卻始終無法突破明軍的封鎖。 夜幕降臨時,黑松林已成修羅場。 耶律洪基的親衛軍組成環形防線,卻擋不住明軍從三個方向發起的車輪戰。 遼軍試圖突圍,卻發現明軍早已用鹿角、蒺藜封鎖了所有通道。更致命的是,隨著時間推移,遼軍的箭矢、火藥逐漸耗盡,而明軍后方的補給線卻源源不斷。 當遼軍疲于奔命時,章楶一聲令下,預先埋伏在斷崖后的八百輛塞門刀車轟然沖下,刀車兩側的狼牙拍橫掃而過,所到之處血肉橫飛。 黎明破曉,耶律洪基望著身邊僅存的兩萬殘兵,喉間泛起鐵銹味。 他的烏騅馬前蹄深陷在血泊里,遠處西京方向傳來的爆炸聲越來越密集。 “撤往云州!”他嘶啞著嗓子下達命令,卻不知章楶早已在必經之路埋下第二重伏兵——三千持鉤鐮槍的步兵專砍馬腿,配合兩翼的弓箭手,將試圖突圍的遼軍再次逼回松林。 當遼軍拼死沖出重圍時,等待他們的還有明軍的連環馬陣,鐵索相連的戰馬如移動的城墻,將遼軍最后的抵抗碾碎。 這場持續將近一個月的救援戰,遼軍在千里戰線上不斷遭遇明軍圍點打援,最終折損十二萬兵力。 這場戰役,不僅展現了雙方在戰略戰術上的精妙博弈,更將大兵團轉戰千里、圍點打援的復雜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隨后遼國在耶律洪基的嘆息中北狩,退入草原,前方軍隊繼續抵抗。 遼國的退出,直接讓宋朝陷入絕境。 凄厲的北風裹挾著敗軍的哀嚎,掠過汴京城頭。 當耶律洪基背盟、二十萬宋軍精銳在黃河岸邊覆滅的消息傳來時,這座曾經車水馬龍、富甲天下的繁華帝都,瞬間被末日般的恐慌所籠罩。 街道上,商鋪紛紛緊閉門戶,百姓們扶老攜幼,推著裝滿家當的木車,在混亂中四處奔逃。 哭喊聲、叫罵聲、重物倒地的轟隆聲,交織成一曲絕望的哀歌。 而百姓們不知道的事,他們仰仗的大宋官家趙煦面色慘白,雙手不住顫抖。 他身上的龍袍沾滿了血污與塵土,早已沒了往日的威嚴。“傳旨!速速備馬,南遷!” 他聲嘶力竭地喊道,聲音中充滿了恐懼與絕望,黃河畔一戰,將他的雄心壯志全都打沒了,甚至也打沒了他最后的勇氣。 在親衛的簇擁下,他跌跌撞撞地逃亡,與那些同樣倉皇逃竄的士兵、百姓混在一起。 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此刻卻如同喪家之犬,帶著殘兵敗將,向著南方狼狽奔逃,妄圖仿效前朝,偏安一隅,延續宋室的統治。 然而,蘇允并未給宋廷任何喘息之機。 在平定河北戰場,徹底擊潰遼國援軍后,他迅速整合兵力,以雷霆萬鈞之勢兵分兩路,劍指宋朝腹地。 東路大軍由王舜臣統帥,他麾下是新組建的騎兵精銳,戰馬膘肥體壯,騎士們盔甲锃亮,手持長槍、彎刀,眼神中透著銳利的殺氣。 這支騎兵部隊沿著黃河南下,如同一條鋼鐵洪流,所到之處,宋軍望風披靡。 王舜臣深知“攻心為上”的道理,每到一處城池,便派人向城中守軍與百姓宣揚明軍的政策:只要歸降,既往不咎,還能分得田地,安居樂業。 在這種攻勢下,許多宋軍將領紛紛開城投降,帶著麾下士兵加入明軍。 東路大軍一路收降納叛,勢力愈發壯大,勢如破竹地向著宋帝逃亡的方向追去。 中路則是蘇允親自率領的主力部隊,浩浩蕩蕩,遮天蔽日。 軍中糧草堆積如山,箭矢、兵器等物資充足,這都得益于蜀中源源不斷的支持。 分得田地的蜀民對明軍感恩戴德,踴躍參軍,為軍隊注入了大量新鮮血液; 而飽受宋廷盤剝的汴京流民,在聽聞明軍到來后,也紛紛前來投奔,渴望在新的政權下過上好日子。 這些力量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無可阻擋的洪流。 汴京,這座宋朝的都城,城墻高大堅固,向來被視為難以攻克的天險。 然而,在明軍強大的攻城器械面前,卻顯得不堪一擊。 蘇允帶來了改良后的投石機,其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能將巨大的石塊、裝滿火藥的陶罐投射到城墻上; 還有云梯、沖車等器械,經過工匠們的精心改造,更加堅固耐用,便于士兵攀爬、沖擊城門。 攻城戰打響的那一刻,整個汴京被戰火籠罩。投石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巨大的石塊、陶罐如雨點般砸向城頭。 城墻在劇烈的震動中顫抖,磚石紛紛脫落,守城的宋軍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砸得頭破血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