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歸義非唐》
第(1/3)頁
“漢中祖劉繼隆除了皇帝的身份外,也是我朝偉大的思想家、數學家、教育家、改革家、戰略家、理論家,科學家,并兼有詩人等身份。”
“他開創的大漢王朝,國祚至今有三百八十九年。”
“盡管在一百二十年前,大漢曾經被反動勢力短暫的中斷了七年,但好在成祖皇帝成功在眾多有志之士的支持下將反動勢力推翻,將民權還給了普羅大眾,成功做到了了中祖“天下為公”的思想。”
“按照著名史學家蘇仲和先生的話來說:三代以下,文武兼資、民物革新而待民如子者,唯中祖昭武圣人而已。”
盛夏蟬鳴,具有漢唐風格的高樓建筑里,身著圓領袍的四旬教習正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的三十余名學生介紹著這位近四百年前的大漢開國皇帝。
頭頂的銅制電風扇正在不斷吹出風浪,驅散盛夏的炎熱,而講臺的黑板上則是懸掛著兩幅彩繪的寫實畫像,左右寫著“天下為公”四個字。
大漢三百八十九年,此時的時代早已在官學、民物等思想推動下,成功進入了個新的時代。
眾多學子身穿圓領袍,頭戴幞頭認真聽課,只有一名青年人側目看向窗外。
由于教室建有四層樓高,所以可以遠遠的眺望到遠處海上那些正在不斷冒煙航行的船只。
“劉英!”
忽的,略帶嚴厲的呼喚聲響起,劉英下意識起身,將目光從窗外投向了講臺上。
教室里的學子都壞笑著看向他,而他則恭恭敬敬的對講臺上那位教習作揖:“教習,學生在。”
“你來回答回答,我大漢的政治體制。”
教習略帶嚴厲的提問他,劉英則是不假思索的開口道:“我大漢的政治體制,主要分為中祖時期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以及反動勢力篡位,成祖撥亂反正,接受民意開創的虛君共和制。”
“那你說說,為什么會有虛君共和制?”教習見他答出來了,態度也稍稍緩和了些,接著詢問起來。
劉英只是略微沉吟,然后便回答道:“從孝宗開始,大漢四代幼主即位,繼而導致皇權勢弱、政治腐敗失控,民間百姓也認識到了,將國家命運系于一人之手是極其危險的。”
“此外,由于百姓識字率漸漸變高,市民階層興起,民間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出現了許多強大的手工業工場主和商人階層。”
“他們的經濟利益需要穩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因而本能地反對皇權恣意妄為的橫征暴斂和特權掠奪,并開始資助各類學說和學派發表相關文章。”
“其中,臨州思想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判斷力,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百姓對皇權絕對權威的盲目崇拜,解放了百姓思想。”
“如果不是反動勢力利用群眾的隨從性,大漢還能更早邁入虛君共和制度,也不會有一百二十年前的內戰了。”
劉英的話說完,教習滿意頷首,接著示意他坐下,同時對眾人說道:
“劉英說的不錯,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民間思想浪潮的崛起,此外……”
教習在之后講解了許多知識,但劉英的心思已經飛到了九霄云外了。
至于他剛剛說的那些,那只不過是課本上寫下的內容罷了,并非他自己所想所得。
“叮鈴鈴……”
兩刻鐘后,隨著教室的電鈴聲響起教習沒有拖堂的選擇了下課,而三十余名學子則在教習走后紛紛起身走出了教室。
成祖反正后,大漢施行十五年教育制度,分別是小學五年、中學五年、大學五年,比起中祖定下的制度,成祖增加了過渡的中學五年。
學生每日學習六節課,共三個時辰,算上課間休息時間就是半個時辰。
記憶不斷告訴著劉英答案,而此時的他也走下了樓梯,隨大流般從四樓來到了一樓。
在離開教學樓的一樓大廳內的東側墻壁上,鑲嵌著一塊長寬近七尺的瓷片地圖,也是這個世界的世界地圖。
在地圖上,紅色的板塊是大漢王朝直接管理的疆域,除了天竺恒河以南地區及日本本州島外,其余的疆域都是大漢直領疆域,包括了七大洲中的南洲。
除此之外,紅黑色板塊的則是宗藩體系下,臣屬大漢的日本、天竺、東洲、金州等地。
“這給我干哪來了……”
望著面前的大漢疆域地圖,縱使已經在腦海中了解了大概,劉英依舊感受到了震撼。
說好的“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現在怎么成了“秦漢隋唐大漢”了?
七大洲四大洋還在,只是北美成了東洲,南美成了金洲,澳洲成了南洲,亞洲成了中洲,歐洲成了西洲,非洲成了蠻洲。
四大洋也被簡單的畫成了東南西北四海,更關鍵在于……在這大到夸張的大漢宗藩體系下,西洲和蠻州到底是靠什么和大漢打了二百四十年?
想到這里,他拿出了自己手上的歷史書,看著歷史上上大漢的疆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中祖、太宗、仁宗、代宗、憲宗、穆宗、神宗、武宗、宣宗、孝宗、哲宗、中宗、懷宗、思宗、成祖……
看著這大長串的廟號,劉英則是回憶著這些皇帝所做的事情。
中祖駕崩,太宗劉烈即位,三次北征將漠北掌控,沙陀西遷將喀喇汗驅趕到了東歐,占據了河中地區,大肆遷徙人口,在位二十二年,壽七十一歲,人丁從六千萬增長到七千四百萬。
太宗駕崩后,仁宗劉灝即位,對內蠲免賦稅,大力鼓勵經濟,在位十九年時間里沒有發動大的戰爭,但是通過貿易從日本國獲取了四千多萬兩白銀,推動白銀貨幣化的同時,設置了早期的銀行。
由于遼東地區的長白山火山噴發導致東北農業遭受嚴重打擊,渤海國內亂不止,遼東也亂成一團。
在這樣的背景下,仁宗以六十三歲的年紀駕崩,代宗劉熯即位。
盡管只有十二年時間,但他抓住機會,在渤海、新羅請求內附的同時,將人口十不存五的兩國納入疆域,并借助紅薯、土豆、玉米等作物重新開發東北地區被火山灰覆蓋的土地,人口從仁宗年間的八千八百萬,增長到了九千五百萬。
不僅如此,對于渤海、新羅的饑民,他則是發放糧食與農具,鼓勵他們前往南洋開墾,趁勢鞏固了大漢在南洋的統治,并放寬對海上商船的標準,使得海上貿易進一步繁榮。
代宗在位十六年駕崩,壽五十九歲,接替他的則是弱冠即位的憲宗劉恪。
劉恪先是海陸并進,出兵滅亡了盤踞河中和波斯地區的沙陀,逼得唐后主李繼岌自焚而死,占據波斯與河中后,再度出兵將當時不滿大漢長期貿易獲取日本金銀的日本國攻滅,將日本納入大漢直屬疆域。
在松漠都督耶律璟叛亂時,劉恪果斷出兵覆滅耶律璟,將大漢疆域擴大到了當時能控制的頂點。
只是在文治上,憲宗后期窮兵黷武,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憲宗在位三十七年,壽五十七歲,人口九千八百萬。
在其駕崩后,三十歲的穆宗劉演即位。
對于劉演而言,他面對的是疆域雖然廣袤,但是國庫卻十分空虛,民不聊生的局面。
他即位后,蠲免諸道過往積欠賦稅,同時重新對百姓登籍造冊,丈量田畝,并開始發配罪犯前往南洲(澳洲)為朝廷開荒,同時還派兵接管了彼時東洲商人在西海岸營建的三十二座城池。
對于西南的少數民族,他也抱著懷柔態度,將他們遷出大山,派往了南邊的巨港平原肥沃地區開荒。
不愿意遷徙的,則是發錢發糧,派人幫助他們修建梯田,能夠自給自足的在山中生活,大漢自此實控西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