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巴格達協定-《1444,拜占庭再起》
第(2/3)頁
馬爾穆什篤定地說。
“北邊的高原直到四月還沒有重新長出嫩草,南邊的冬季草場要么一片焦黑,要么被過量的牲畜給啃完了,游牧部落打了一個冬天,發現對方的境遇也一樣差,他們現在只想活下去。”
“如果雅各布王對他們坐視不管,大不里士的威嚴就得大打折扣了,雅各布王不能不管。”
“再說,希臘人的進展簡直太快了,我們壓根不知道希臘皇帝到底是怎么籌集這么多戰爭資金的,就像無窮無盡一般。”
馬爾穆什嘆了口氣。
“如果希臘人真的打到亞美尼亞高原,雅各布王會非常難受,亞美尼亞人不一定會為了希臘皇帝發動叛亂,但一定不會為了雅各布王拼死奮戰。”
“一百萬的亞美尼亞人,縱使分散,依舊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還有,薩法維教團一直力主決戰,海達爾糾集了不少人,還縱容信徒洗劫亞美尼亞村莊,獲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薩法維的力量正在持續增長。”
馬爾穆什說著,嘴角泛起一抹冷笑,顯然對薩法維教團并不感興趣。
“雅各布王沒有選擇,他不能坐看薩法維教團奪取本應屬于他的威望,又不能在這種時候對薩法維下狠手,他必須盡到一個君主的職責,發起吉哈德圣戰。”
法拉赫聞言,默默點頭。
他十分清楚,薩法維教團在近些年勢頭很猛,海達爾雖然沒有一座城池,但卻在半個伊斯蘭世界擁有信徒,哪怕是開羅都曾出現過薩法維托缽僧的身影。
這種現象與東羅馬帝國的擴張有很大關系,作為一個擁有著極強軍事色彩的教團,穆斯林與基督徒之間仇恨越深,圣戰情緒就越濃郁,薩法維的信眾就越多。
至于圣戰輸贏,薩法維教團擁有著一套自洽的邏輯,贏了自然聲望大漲,輸了也會扯一些諸如“隱遁”,“降臨”,“吉哈德圣戰”之類的胡話哄騙信徒,繼續為下一次軍事行動做準備。
再說,就算決戰失利,薩法維教團也可以私底下把罪責推脫到遜尼派異端和其他什葉派小團體上,受打擊最大的依然是白羊王朝,薩法維的信徒也許還會變得更多。
“我父親說,雅各布王是個有智慧的人。”
法拉赫熄滅煙卷,看向馬爾穆什。
“海達爾的詭計恐怕已經惹惱了他,只是迫于形勢,隱忍不發罷了。”
“這是自然,所以他找上了我們。”
馬爾穆什微微一笑。
“賽義德教長已經決定響應號召,放下芥蒂,對抗外敵。”
“穆沙沙將會加入戰爭,站在雅各布王的一邊。”
馬爾穆什來自于穆沙沙教團,是現任教長賽義德的親信。
與薩法維教團相似,穆沙沙教團同樣是名聲顯赫的伊斯蘭教團,信奉什葉派,可以算是十二伊瑪目一系,創始人伊本·法拉赫自稱來自于哈希姆家族,在15世紀前半葉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南部通過宣教站穩了腳跟,隨后又通過軍事征服等一系列手段逐漸擴張,成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
雖然同為什葉派,但穆沙沙教團和薩法維教團在宗教信條上依舊有不小的區別,兩個教團均在名義上臣服于白羊王朝,彼此間看不上眼,也一直爭奪著更多的信徒。
穆沙沙教團在擴張途中與北邊的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有過沖突,也有過和解,在之前的白羊內戰中,雅各布以土地和自治權為引,誘導穆沙沙教團站在了他這一邊。
“雅各布給出了什么條件?”
法拉赫問道。
“我記得,前幾個月,你們還準備趁著他們內戰之時從中漁利的。”
“條件豐厚,賽義德教長很滿意。”
馬爾穆什沒有明說。
“我們將為雅各布王提供糧食和軍隊,去年豐收,糧食足夠。”
“除了我們之外,雅各布王肯定還會聯絡其他臣子,奧斯曼蘇丹,卡拉曼貝伊,杜勒卡迪爾,甚至是占據哈桑凱伊夫的阿尤布家族,估計都在聯絡之中。”
“能打贏么?”
法拉赫突然問道。
“我父親說,希臘皇帝很不好對付。”
“在海岸邊,肯定不行。”
馬爾穆什沉默一會兒,方才說道。
“但是,內陸高原依舊是我們的主場,希臘皇帝要是貿然進入,只會看見一個接一個想跟他拼命的游牧部落,哪怕他把全部的希臘人都送去修路,也絕對無法維持補給線,完全放棄騎兵,這是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
“我們有絕對的人數優勢,絕對的騎兵優勢和絕對的地形優勢,火炮和火槍在高原山地會受到限制,我甚至不覺得希臘人有將重型攻城炮運上高原的能力。”
馬爾穆什攤攤手。
“算了,我只是個商人兼顧問罷了,這些事情還得由你們這些大人物來考慮,雅各布王準備在巴格達召開一次會議,屆時,大家都會去。”
“這樣么……估計父親的信件馬上就會寄給我了,還得跑一趟。”
法拉赫沉吟著,苦笑著搖頭。
“我不喜歡這片平原,蚊子實在太多了,室外簡直待不下去。”
“習慣就好!”
馬爾穆什呵呵一笑,結束嚴肅的會談,繼續享樂。
煙霧繚繞的地下室中,穆斯林貴人們繼續享樂,也許是覺得近在眼前的戰爭與他們無關,也許是想趁著暴雨前的寧靜好好地放松自己的身心。
無論如何,風暴將至。
……
浩瀚的印度洋上,一支龐大的艦隊高揚著風帆,三桅戰船,武裝商船,補給運輸船,阿拉伯式帆船,零零總總四十余艘。
這是東羅馬帝國的東印度聯合艦隊,包含了幾大總督區的全部主力,旗艦為東印度總督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的座艦“海洋之花”。
從2月開始,東印度艦隊便抽出一部分艦船,開始沿波斯海岸不斷洗劫,炮擊漁船,焚毀漁村,打擊商船,在壟斷商貿的同時助力戰爭,這是東印度艦隊的老傳統了,每一艘新編入東印度艦隊的艦船都必須通過洗劫穆斯林證明自己,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波斯人都已經習以為常。
在這種低烈度但持續時間長的沿海打擊下,占據波斯的白羊王朝倒是沒受多大損失,他們的南部沿海已經在持續不斷的打擊下幾乎成為了一片不毛之地,波斯百姓壓根不敢在東羅馬火炮的射程內建立定居點,波斯商人也傾向于通過陸路運輸,而非險惡的海路。
阿拉伯半島的商人蒙受了最大損失,幾十年前還完全屬于他們的印度洋商貿已經被東羅馬帝國奪走,幾個海上貿易的關鍵節點均被東印度艦隊控制,阿拉伯帆船的落后也使他們沒有遠洋航行的能力,必須依賴連續不斷的近海港口鏈進行補給,想繞也繞不開。
盡管東印度艦隊已經成為了印度洋上的無冕之王,想要徹底控制一整片大洋依舊是十分艱難的,阿爾布克爾克同樣與不少愿意親善的伊斯蘭商業城邦簽署了條約,允許他們在印度洋商貿中分一杯羹,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馬林迪城邦,這個小邦國就因為十幾年前的正確選擇而走上了繁榮之路,馬林迪的商人在阿拉伯半島的地位節節攀升。
“大人,霍爾木茲港要到了!”
海洋之花號的瞭望臺上,水手沖甲板上的阿爾布克爾克大聲喊到。
“是否停泊?”
“泊位不夠,小型艦船靠港補給,三桅帆船在近海停駐,水手們輪換著上岸休息!”
阿爾布克爾克舉起望遠鏡,看向高懸著雙頭鷹旗的港口。
“把我的消息通過旗語傳遞給每一位船長,讓他們告訴水手,這場戰爭結束后,我請他們喝最烈的酒,睡最美的女人!”
水手們麻利地行動起來,海洋之花號旗幟變動,其余幾艘大船也變換旗幟,傳遞消息。
艦隊越靠越近,霍爾木茲港中駛出了幾艘小船,這座著名商港正在張開懷抱,歡迎著東印度聯合艦隊的到來。
霍爾木茲港坐落于霍爾木茲島上,是東印度艦隊在波斯灣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堅固的堡壘,這里的火炮可以有效地將狹窄逼仄的霍爾木茲海峽控制起來,只要東印度艦隊愿意,沒有一艘帆船可以毫無損傷地通過海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