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4章 戰斗打響-《文豪1983》


    第(1/3)頁

    沈家人帶走了沈聰文的骨灰和部分衣物,乘上火車。沈聰文于是有了兩個墓,一個在八寶山,一個在聽濤山下,面對沱江流水。

    沈聰文的骨灰一半灑入繞城而過的沱江清流,另一半,直接埋入墓地泥土。

    孫女沈紅留下一段話:“伴我爺爺骨灰一同貼山近水的,是奶奶積攢起來的花瓣。奶奶站在虹橋上,目送爸爸和我乘舟順沱江而下,小船身后漂起一道美麗花帶,從水門口漂到南華山腳下……”

    余切聽到這段話,只能長嘆一聲。

    沈聰文的音容笑貌仿佛還在余切的眼前,可惜他已經不在了。

    這再一次證明,光是寫就能流芳百世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作家,也必須深入到話語權的爭奪上來。

    一同隨行的還有其他同志,他們希望張趙和能為沈聰文這些什么。

    張趙和說:“我會把他那些年寫來的信件都整理起來,編纂成稿。”

    “這是好事!”余切說。

    張趙和整理的《沈聰文家書》里,體現出了另一個“沈聰文”,有助于沈聰文扭轉他眼下稀爛的風評。

    沈聰文的墓碑后面,刻著張兆和選定的碑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這句話總結了沈聰文糾結矛盾的一生。

    能寫出這種話,自然是對沈聰文很了解的。

    余切繞到墓碑后看了一遍,自己很滿意這個碑文,他問張趙和:

    “您原諒沈老了?”

    張趙和靜靜的搖頭,沒有說出“不原諒”那幾個字。反而說,“他死的時候,其實我也沒有說一句話。”

    唉!

    這就是絕不原諒了!

    聽到這話的人都很難過。

    余切沒有再多說什么,而是繼續向南。忽的從京城傳來消息,作協的書記處開會,討論長篇獎項的設立。

    這就是后來的“魯迅文學獎”。

    目前,國內只有短篇、中篇文學獎,在長篇文學獎上是空白。

    王濛聯系到余切,詢問他是否支持這個獎項……在得到余切同意后,王濛希望他能代替京城作協這邊,前去滬市拜訪巴老。

    “中國文壇的事情,主要是京城和滬市這兩個地方,我們都同意了,事情就能辦起來。”

    王濛說:“你是京城作協的副會長,你來做這件事情最好。”

    余切道:“我原則上同意,不過,魯迅文學獎的獎金從哪里來?你們有錢嗎?”

    “我們沒錢,可以靠政府撥款。”

    “政府不給呢?”

    王濛自信滿滿:“不可能不給。明年是十年一遇的大國慶,我們準備搞一場文壇盛事,把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放在一起舉辦——為祖國獻禮!”

    行!

    就是這舉辦時間有點不湊巧……

    余切推掉下半程的火車票,單獨去了滬市。他用了兩天時間處理這件事情,巴老欣然同意了。

    不出所料,傳來了壞消息:王濛沒有要到錢。

    這是因為魯迅文學獎所需要的獎金遠遠超過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的獎金,近年已經漲到了三千元,這是頒給中篇的。

    長篇自然需要更多獎金,從78年算起,恰好在過去的十年間,產生了不少長篇……如果按照茅盾文學獎那樣,評選出個三五篇來,光獎金就要發好大幾萬!

    更不要說更多的評委,更大規模的場地……一切都需要錢。

    一場獎,就可以把茅盾文學獎的全部運營資金榨干。

    于是,地位崇高的魯迅文學獎就這么告吹了。距離它真正誕生的時間,至少還有五年。

    作協把目光轉向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決定大辦特辦。評選范圍為82年到86年間的,力求在明年年初前定下獲獎名單。

    巴老仍然是評委,這次輪到他打電話詢問余切“是否愿意擔當副評委?”

    “在什么時候呢?”

    “你從老山回來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