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軍畫報》的閑云強又一次擔當余切的攝影師。 令余切意外的是,幾年前和余切合作過的寧克、王敏等人都向他打來了祝賀電話。余切知道這是大棋的一環,但他還是想要為犧牲的老唐做些什么。 收到命令的當天,在余切的強烈要求下,他和閑云強就去了原先發生沖突的四連哨所。 余切帶了一瓶特供茅臺酒。一大半分給了四連人,剩下的一點兒,余切灑在了唐排長的墓碑上——根據唐排長家人的意愿,唐排長就近埋在老山的竹林間。 “老唐,我找你們大區領導要來的,給面子吧!你都不知道這瓶酒能值多少?再過些年,是有價無市。” “不過,你當然配得上!十瓶酒也配得上!我本人并不愛喝酒,這都是為你拿的。” 這個哨所附近有郁郁蔥蔥的竹林,極其茂密,連炸彈犁過幾遍,都沒能把鐵一樣的竹林折倒。將來這里會變成一個烈士園,也許老唐就在其中。不過他已經提前化作了一抔黃土,一縷灰。 余切滿飲一口,把剩下的酒全倒在泥土上。 “你是個好兵!答應你的,我做到了。” “我沒來得及告訴你的,我會想辦法去做。殺人何須用槍?讀書人有讀書人的辦法。” 坐在老唐的墓碑前,余切輕聲留下這么幾句話。待余切站起來,回過頭時,發覺四連中已有許多人流下了熱淚。 不知道是因為觸景生情,還是因為余切的離開? 其實,他們也大概是最后一次和余切見面。 —— 河內,越南總政特別宣傳局局長裴順化,正在觀看一份來自前線的報告。 這份報告中顯示,在渭川前線(即我方所稱老山前線),出現了非常奇特的現象。 守衛在某高地的越南人,私下和對面串通。中國人向他們扔來香煙、糖果,外面包著寫有問候語的紙條:避免緊張,保重生命,等待換防。 這一地區的特點是,雙方都身處由天然巖洞或者石縫改造而成的掩體之中,彼此距離很近。在高地,兩邊相距不到10米,越南人可以清楚地聽到另一邊中國士兵的喊叫聲或者說話聲。 正因為這種地理現象,四年前,中國《未婚妻的信》曾在越軍前線口口相傳,引起軒然大波。 雪花一樣飄來的分手信、經濟凋敝、軍心渙散……上述中所提到的所有問題,全部成為回旋鏢擊中越南人。 于是,換防的越南軍隊懷疑上一任部隊和中國人十分默契,根本沒有打仗。怪不得幾個月沒有絲毫動靜。 越南人一發覺對面陣地的士兵表現出想要和平、不想打仗的跡象,通過打手勢的方式來試探,做出握手、不互相射擊的動作……立刻也投桃報李,互換禮物,然后繼續打默契仗。 這種默契在許多地方,已經發生了超過一年。 自“停戰談判”后,現在這種默契已經徹底公開化。在老山的前線,到處都是放下槍支,消極抵抗的越南兵。 與其說停戰,不如說在這之前,前線一部分兵就已經私下放棄作戰。 前線士兵私自停火、互換禮物的消息一傳回河內,立刻引發軒然大波。這代表基層已經忍無可忍,徹底喪失了作戰意愿。 越南總政感到非常吃驚,成立了以裴順化大校為主的工作組,專門去高地調研事情的真相。 士兵私下停戰的事情,也引起了越南最高層的注意。越南后方的黎大將聽取了工作組的報告,看照片后,露出了一個人所能流露出的最嚴肅的臉色。他沉思了很久,最后對裴順化說:“我已經知道,這是一場雙方都不愿意進行下去的戰爭。” “我們不僅僅是輸在了正面戰場上,還輸在了文化上——我們之所以要停止戰斗,就是為了今后培養出像余切這樣的人。否則早晚有一天,我們會被北方的鄰居所同化!” 裴順化問大將:“我的任務是什么?” “你的任務,就是保護好余切,不要破壞掉來之不易的停戰!” “還有,你要調查出來,這些前線私自與人串通的士兵,到底是不是我們隊伍中的叛徒!如果是,一定要鏟除掉!” —— 現在距離裴大校看到那份驚人的報告,已經過去了大半月。 他奉命前來保護余切,這是越南國防部的命令。 “敵國”的作家余切比幾年前更加具有影響力,如果他在這里受到槍擊,不僅會使得“停止沖突”的協約告吹,還會損害越南在國際上的形象。 越南已轉向“革新開放”,急需國外投資。對他們這種依賴外資的窮國來說,尤其不能有國際上的巨大丑聞。 從斯德哥爾摩傳來的消息表明,余切已走進了最后的諾獎五人名單之一。他的新聞在西方很受到關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