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南平而嚴黨倒,這是明眼人都能預測到的。但林十三沒想到這一天來的竟然這么快。 兩日之后,太監楊金水抵達仙游城。 楊金水先宣讀了圣旨。戚家軍全體將士晉一級,無論官兵,皆賞銀五十兩。 戚繼光加三級任用,升授右軍都督同知,實授福建總兵。 在圣旨中,嘉靖帝毫不吝惜對戚繼光的溢美之詞:“卿用兵如神,豈直當今之虎臣,實為振古之名將。” 恩賞圣旨宣讀完后,林十三問楊金水:“楊公公,朝廷對胡部堂.” 楊金水嘆了一聲:“林十三,接旨。” 林十三跪地:“臣接旨。” 楊金水道:“上諭。南京錦衣衛鎮撫使林十三,勤于對倭情報事。抗倭功成,林十三功不可沒。然” 說道這個“然”字,楊金水嘆了口氣,隨后繼續宣旨:“然,林十三結交奸黨,與權奸嚴世蕃、羅龍文結為異姓兄弟。” “朕賞功罰過,降林十三為京師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 “浙直總督胡宗憲乃奸黨骨干。雖有平倭之功,卻依附嚴嵩父子。著即革去一切官職。” “著新任北鎮撫司千戶林十三前往杭州,將胡宗憲押解回京。欽此。” 林十三和戚繼光愣在原地,呆若木雞。 楊金水趕忙解釋:“皇爺倒嚴的決心很大。然而嚴黨在朝中經營多年,樹大根深。” “皇爺罷了胡宗憲的官,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凡是嚴黨官員,皇爺皆會嚴懲。即便是胡宗憲是這樣的國之干城,亦要治罪。” “胡宗憲在東南做了那么多事,得罪了那么多人。朝堂上不知有多少人恨不能治他于死地。” “皇爺讓十三老弟押解胡宗憲進京。為的是在途中保全他的性命。省得那些魑魅魍魎途中暗殺他。” 林十三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楊公公放心。我定保胡部堂平安到京。誰敢意圖謀刺東南之柱,我窮盡一生精力也要殺他全家。” 楊金水點了點頭:“好。”隨后他又道:“皇爺賜了我司禮監秉筆銜,轉任浙江鎮守太監。有旨意,戚家軍乃是浙兵。戚繼光則為福建總兵。互不統屬。” “著戚家軍立即調回浙江,交由浙江鎮守太監楊金水暫管。” 林十三脫口而出:“皇爺要繳戚帥的兵權?” 楊金水凝視著一旁的戚繼光:“戚帥,你不要誤會.算了,這瞎話我編不下去了。” “胡宗憲是嚴嵩的人,你戚帥又是胡宗憲的人。如今嚴黨倒臺,你自然要吃瓜落。” “本來六科廊的言官上了聯名奏疏,要將你同胡宗憲一道鎖拿入京。是皇爺力排眾議,不光不治你的罪,反而將你升為福建總兵。只收奪你的兵權。” “戚帥,我給你透個實底。等倒嚴這場風波過去,皇爺會把戚家軍的兵權還給你。” 林十三怒道:“這不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嘛?我要上奏疏” 楊金水失聲喊道:“林十三,你消停些吧!你以為這是小孩過家家?這是政潮!嘉靖一朝最大的政潮!” “六科廊言官本來參你是嚴黨骨干,要殺你的腦袋!皇爺打算褫奪你的官職,堵言官的嘴。” “是裕王爺讓張居正寫了一封奏疏保你。你才能得到明降暗升的結果!” 林十三最近一年通過李高可勁巴結裕王府,心血沒有白費。 有儲君做靠山,關鍵時刻真能保官救命。 林十三小聲罵了一聲:“東南倭寇平定,明明是大喜事,愣生生辦成了喪事。” 楊金水有些發急:“我的小祖宗。這話也就在我跟前說說。別出去亂說!” “嚴嵩被罷官,徐階做了首輔。如今姓徐的那一伙兒人張揚的很。逮著人就往死里參!” “吏部有個郎中,本不是嚴黨,只說了一句‘切勿矯枉過正’,就被扣上了嚴黨的帽子,罷官奪職流放。” “皇爺現在需要人手制衡嚴黨。調你回京,就是讓你輔佐朱希孝、陸繹他們制衡徐黨。” 戚繼光道:“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替胡部堂感到不忿。” 楊金水一聲嘆息:“唉!” 京城,永壽宮大殿內。 嘉靖帝的手邊放著一堆奏疏。無一例外,全部是六科廊言官參劾嚴黨官員的奏疏。 如今“嚴黨”成了萬能大帽子。看政敵不順眼?好說,給他扣一頂嚴黨帽子就是。 如果將這些六科廊言官的奏疏照準,京城諸衙幾乎全部都要停擺,六科廊和都察院除外。 嘉靖帝凝視著那一堆奏疏一言不發。 黃錦正在給他洗腳。呂芳則在一旁伺候手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