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一 終-《我不是袁術》
第(3/3)頁
因為他們的起事速度快、進度猛,以至于兩路大軍夾擊雒陽的時候,雒陽朝廷都沒反應過來。
等雒陽朝廷意識到應該組建軍隊討伐黃巾軍的時候,張角已經率軍攻破河內郡、張寶和張梁已經率軍攻打軒轅關,雒陽危在旦夕。
此時的雒陽,因為袁樹帶走絕大部分軍隊屯駐長安,整個雒陽只有不到一萬名老弱防守,天子劉禮惶惶不可終日,留守雒陽的官員們連忙商討對策。
然后以新任司空楊彪為首的官員們一邊傳達命令給大司馬大將軍袁樹,讓袁樹立刻率軍回援,一邊則要對雒陽周邊進行總動員,招募軍隊拱衛雒陽。
但是消息還是傳的太慢,等袁樹于九月下旬得知消息的時候,張角三兄弟已經在雒陽城下會師,包圍了雒陽城開始猛攻。
更重要的是,袁樹統領的主力漢軍剛剛打敗了青海羌人,剛剛獲得全勝,軍隊還沒來得及返回長安,正在路上,根本抽不出太多人手前來助戰雒陽。
袁樹心急如焚,下令軍隊加快速度全力前進,終于在十月九日得以率領剛剛趕回來的主力漢軍向雒陽進發,緊急勤王。
然而這一來一回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耽擱掉了,雒陽城終究沒能扛住。
在袁樹率軍抵達弘農郡弘農縣的時候,震驚的得知雒陽已經被黃巾軍攻破,黃巾軍在城內大肆殺戮,留守公卿官員幾乎被全部誅殺,連天子劉禮都被黃巾軍殺死。
太平道首張角以天子劉禮的頭顱為祭品祭祀“黃天”,正式宣布漢帝國滅亡,又在雒陽宣布建立“太平天國”,由他作為皇帝統領天下進入“黃天時代”。
袁樹心神巨震,大哭不止,以淚洗面,最后下令全軍披麻戴孝,向雒陽殺奔而去,于十月底突破函谷關抵達了雒陽城。
黃巾軍不敵袁樹統領的主力漢軍,很快被擊敗,袁樹率軍收復雒陽城,消滅了立國還不到一個月的太平天國。
黃巾軍殘兵分作兩支突圍,一路往冀州突圍,一路往豫州突圍,袁樹以大將盧植、呂布、黃忠、廉達等率軍追擊,一路追殺。
最后于十二月底在冀州巨鹿郡消滅張角所部黃巾殘兵,又于一月初在汝南郡消滅張寶、張梁所部殘軍。
整個太平天國的高層自張角以下,全部覆滅,被漢軍擒拿帶往雒陽,由袁樹主持祭祀,將他們全部處斬,告慰天子劉禮在天之靈。
此后,袁樹決定另外選拔天子人選即位稱帝。
但是因為劉禮和劉禮的家人被黃巾軍全部殺死,皇室大宗覆滅,而地方又亂作一團,短時間內實在找不到合適即位稱帝的人選。
當其時,袁樹部下群臣武將聯合上表,表示漢天子被殺、大宗覆滅或許是天意所為,現在大宗覆滅,小宗紛亂,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人選,而國又不可一日無君。
袁樹允文允武,有平定天下、再造漢室的不世之功,對漢室有大恩,如今漢室蒙難,正是上天對袁樹的示意,袁樹應當秉承天意,即位稱帝,以此結束天下的紛亂惶恐。
袁樹拒絕,群臣再請,袁樹還是拒絕,群臣三請,袁樹三次拒絕。
最后,在第四次,面對群臣懇請,袁樹頗為無奈,只能允了群臣所請,于雒陽登上帝位,宣布“承繼漢嗣、尊漢統”,立國號“陳”,定都雒陽,改元“承德”,大赦天下。
袁樹即位稱帝以后,頒布了優待漢室的政令,全國尋找離大宗血脈最近的漢室后裔劉宰進入大宗,承繼大宗血脈和祭祀任務。
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國”而保留“郡”的同時,僅僅保留一個“沛國”作為漢室后裔的封國,將劉宰封為沛公。
一系列安撫人心的政策頒布之后,中原、河北、關中很快穩定,唯有蜀中、江南不太穩定,時有賊匪、叛軍作亂。
袁樹一邊派兵前往江南、蜀中平定叛亂,一邊往全國各地戰火肆虐之地派遣得力官員前往治理,花費兩年時間基本平定全國范圍內的亂局,使得新建立的陳帝國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
得益于黃巾軍在中原富庶之地大量攻殺士族高門、地主豪強,使得大量原本屬于這一階層的產業變成了無主產業,使得袁樹收攏土地、建設良莊的計劃得以順利推進。
到承德三年,不費吹灰之力,袁樹就在中原各州郡擴建六百多個良莊,收攏九百余萬無地、少地的農民和農奴,大大穩定了社會秩序,大大擴充了官方稅收人口。
承德五年,良莊建設進入蜀中、江南之地,數量突破一千,進入良莊的漢民與非漢民數量突破一千五百萬,大生產大建設運動同步展開,陳帝國進入了一個欣欣向榮的高速發展期。
在此基礎之上,袁樹重新整理帝國賦稅體系,削減苛捐雜稅名目三百多項,訂立完整細致的賦稅細則,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到承德七年,天下已經完全進入了和平發展期,袁樹才開始對文化領域動手,先后將研究多年已經成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以及造紙術全面推廣到全國各地。
這一舉措徹底終結了紙張昂貴、知識傳播不易的格局,文化領域迎來物理意義上的大地震。
學子們可以用字面意義上的白菜價購買到紙張、毛筆、墨汁、硯臺,就算是成品書籍,也被壓到了很低的價格,可以輕易購買。
隨后便是對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清算。
袁樹將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解釋權、教育權收歸中央,結束“家學傳承”時代,變私學為公學,于全國各郡縣設立郡學、縣學以傳播知識。
而袁樹親自創立且一直以來都在推廣的心學正式成為陳帝國的“顯學”乃至于“國學”。
以良知為核心、包含天文地理數學物理等等一系列學科內容的改良版心學正式登上了帝國官學的位置,成為陳帝國大力弘揚的主要學說。
而伴隨著學問和知識的轉變,陳帝國的社會風氣也開始逐漸轉變。
袁樹將國家主義、集體主義作為心學的重要思想領域向下傳播,用以取代宗族、血統主義。
又將帝國律法修繕一新,頒布天下,用以取代“春秋決獄”和充滿游俠氣息的“大復仇”理論。
其后,他又推動察舉制度向科舉制度的轉變,推動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的轉變,結束了士族高門對政治權力的壟斷。
對內,他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將繼承漢帝國爛攤子的陳帝國推向了承德盛世,大大提升了本國的農業生產力。
農業生產力的提升催動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繁華,袁樹繼而打破了漢末以郡為國的格局,將各郡之間的商業壁壘全部打破,允許商貿自由流通。
對外,他大力打造騎兵、水軍。
騎兵一路向西,沿著絲綢之路西進,重建西域大都護府,將西域諸國重新收入囊中,掌控絲綢之路,連通了安息、貴霜等大國,將陸上商路徹底打通,推動了關中、涼州乃至于并州的經濟復興。
水軍則向南航行,建設了廣州港、夷洲港等南方大港口城市,推動了對東南亞、南亞的商業貿易,陳帝國的船隊甚至也一路向西航行,抵達了埃及地區,與控制埃及的羅馬帝國搭上了關系。
這極大促進了交州、揚州和荊州的經濟發展。
在把陳帝國的國勢推向高峰的同時,袁樹也不忘居安思危。
承德十年,袁樹下令開建從雒陽通往建康的陽康大運河,又開始推動江南移民計劃,開始有計劃的把江北地區尤其是中原地區的居民向江南轉移。
承德十一年,袁樹進一步頒布了建設長江流域的國策,表示陳帝國接下來的數十年內都要以長江流域作為開發的主要對象,而在黃河流域的傳統農業區則保持現狀。
自那以后一直到承德二十三年,陳帝國都在高速發展階段,國內政局穩定,并沒有什么波折。
硬是要說有什么問題,不過是承德十八年的時候,袁樹下令將軍關羽率領水師渡海討伐倭國,將倭國儲量極為豐裕的銀山占據,大規模開采銀礦以補充國內貴重金屬的不足。
承德二十五年,五十五歲的袁樹正式宣布退位,禪位給長子袁輝。
袁輝改元明興,大赦天下。
陳帝國繼續向前走,而袁樹則退居深宮,不問政事。
此后,他時而深居內宮,時而外出游歷,或者前往各地公學內為年輕學子講學,足跡遍布整個陳帝國,留下諸多傳奇般的故事。
后來,民間習慣以“圣人”稱呼袁樹,
如此又度過了二十五年的歲月。
明興二十五年三月初一,袁樹從雒陽出發抵達了扶風郡,在自己曾經生活和學習過的地方游覽了數日。
最后一日,他在扶風郡茂陵縣馬融的墳墓前擺下了一本《知行論》、一只燒雞和一壺酒。
那一日,袁樹身邊的隨從們、學生們只看到袁樹旁若無人地與那墓碑喝酒,又自顧自的吃了燒雞,最后再把那本《知行論》一把火燒掉。
他向馬融匯報了他最終成為了馬融所期待的圣人這件事情,兌現了五十八年前的承諾。
做完這一切之后,袁樹便靠著那墓碑沉沉睡去。
隨從們和學生們一開始沒有打擾袁樹的想法,可直到天黑,袁樹也沒有起身的意思,隨從們擔心袁樹著涼,上前呼喚袁樹醒來,才發現袁樹不知何時已經去世。
明興二十五年三月初六,陳帝國創立者袁樹去世,終年八十歲。
其子明興帝袁輝為袁樹上廟號太祖,謚號為高,以其承繼漢統、再造天下之功,號為太祖高皇帝,認為他擁有堪比劉邦的功績。
其創建的陳帝國以大運河、江南開發等多項政策為基礎,帶領中華大地挺過了其后愈演愈烈的小冰河時期,享國祚三百九十九載。
(恥辱完結)
(極其不甘,下本再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