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開運四年臘月末, 先帝病逝,隔日便是次年正月初一, 太子綦堃硯遵先帝遺旨, 在百官擁戴下順利登基。 先帝以孝立身, 新帝自是有樣學樣, 宣布要為父皇守孝三年,并以三年不改父命之由, 將改元推遲到三年之后。 文武百官對此十分贊成——其實改元不改元的無所謂,“三年不改父命”更意味著這三年之內不會有太大的人員更迭,只要自己不作死, 就不會被陛下隨意找個由頭清算好給旁人讓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有三年時間做緩沖, 他們這些老臣也可以好生將自己扭轉為新帝的能臣。 更何況先帝雖算不上年幼, 但十一歲的孩子再天賦異稟老成持重也不見得能玩的過朝堂這些老狐貍。有人免不了為皇帝捏一把汗, 也有人心中已經開始打起了小九九,想趁機揣摩圣意溜須拍馬成為心腹等三年后上位。 更有被先帝的革新計策壓的喘不過氣的勛貴宿老也在謀劃著如何拐帶了新帝走回“正道”,朝中看似都在為先帝哀切守靈, 其實暗中波濤洶涌各懷心思, 連眉梢眼角一句問候話里都藏著許多意思。 綦堃硯仔細聽陸清淺講解朝中格局和各位大人因何緣由有如何想法,發現不少都與他往常跟著父皇處理政務時相悖, 可仔細想來反而直指本源, 不由的好奇:“母后是怎么知道這些的?” 陸清淺揉揉他的腦袋:“你可聽過一句話,叫做‘巾幗不讓須眉’?我本就比你更聰明,又比你年長, 知道的事兒比你多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么?” 綦堃硯無話可說。 “你父皇留下的《革新要略》你可看過了?”陸清淺另起一個頭:“你覺得如何?” 說到這個,綦堃硯的眼睛都亮了:“我一直知道父皇有大智慧,可從不知道他的想法竟是如此宏偉!若是其中所說都能做到,咱們大祁一定能國祚綿延,百姓安居樂業!” “那你一定不知道《革新要略》其實并不是你父皇的主意。”陸清淺隨意丟下一個大炸彈,“你大概記不得你三弟的生母吧?這些都是她告訴你父皇的?!? 綦堃硯仔細想了一下,有些遲疑的問:“您是說懋貴人?”他確實不記得父皇后宮曾有過這樣一個女人,只是在宗人府的文稿中曾經看到過,順便記下罷了。 “對啊,懋貴人沈氏?!标懬鍦\略過穿越一節不說,將綦燁昭如何發現沈氏的不凡,如何壓榨了她的智慧,又如何將她拋棄一一道來。陸清淺嗤笑:“你父皇將懋貴人的想法占為己有,卻連她死都沒在乎過,貴人的位份還是我破格封的,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不管綦堃硯越來越難看的臉色,陸清淺輕輕將最后一層紙窗戶戳破:“一來,懋貴人是女子,而女子不該有這樣的想法。二來,他心胸從不寬廣,亦不會真正的尊重一個人,所謂的君臣相得,也不過是互相利用罷了。” “學得文武藝售賣帝王家,皇帝希望的是國祚綿延,朝臣希望的是家族綿延。國祚靠的是天下百姓,可朝臣才不會把天下百姓都看作家人啊?!? 綦堃硯才因陸清淺說了父皇的壞話想要扭頭不搭理母后,聽她這么一說又愣住了,想了想才問:“這就是為什么父皇想要推行新政,而朝臣多有反對的理由?” “不是理由,是阻力。”陸清淺認真糾正:“朝堂上大臣們反駁的理由并沒有錯,治大國如烹小鮮,從無先例的政策當然需要小心謹慎,哪怕它看上去很正確——從史書上看,所有革新的目的都是好的,設想也是好的,但是誰都不知道在實施的過程中會發生什么不可控的扭曲和改變?!? 綦堃硯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