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夫君寵你》
第(1/3)頁
宋玉笙清醒過來的時候,已是快午時了, 她雙眸在宮里環視了一圈, 四周還是紅火的裝扮, 每一處的嫣紅都似在提醒這她,昨夜發生了些什么。
她臉頰蹭的一下紅了,整個人縮進了被子里。
又莫名的彎了唇角, 心情再好不過, 像是一腳踩在了云間, 抬眸能看見星河的美。
疼痛的地方已減緩了不少, 宋玉笙迷茫的看著身上趕緊整潔的里衣, 迷朦的記憶如同潮水一般涌來。
秦漠手里拿著膏藥,溫熱的指腹推開冰涼的膏藥, 點在她身上,動作輕柔。
她困倦的時候氣性有些大, 啪的一下, 拍開了他的手, 留下秦漠一臉錯愕的神情。
宋玉笙頓了片刻,感嘆了一句, 秦漠的脾氣可真是越來越好了。
他是怎么做的來著。
宋玉笙想了想當時的情景。
秦漠放慢了動作, 聲音如同沾染了清酒的點點醉意, 輕聲哄著她,“阿笙乖,別動。”
宋玉笙拉下了被褥,露出一雙圓亮的大眼睛, 心里的滿足感充盈了的全身,一路暖了四肢百骸,她無聲的輕笑。
“知寒。”宋玉笙喚人進來。
知寒在門外候了一段時間了,聽到喚聲便進來了,服侍著她洗漱。
宋玉笙慢慢的洗漱完了,才開口問,“殿下呢?”
“回娘娘的話,殿下在書房和大臣商討要事,有些時辰了。”知寒道,注意到宋玉笙桃紅的面頰,也忍不住調侃了兩句,“娘娘今日,真真是美極了。”
“本宮平日不美了嗎?”宋玉笙笑著回。
“美,今日更美些。”知寒站在她身后,為她梳發。
美人的三千青絲順勢而下,慵懶的披在肩頸處,滿是水霧的杏眸不知是在想些什么,亮晶晶的,如同藏了光一般。
宋玉笙坐著任由知寒給她梳完了發,“讓小廚房做些點心,給殿下送去。”
知寒應了是,“娘娘,是您去送,還是遣丫鬟去送?”
宋玉笙耳根有些紅,輕咳了一聲,“備著。”
這話就是她去送的意思了。
知寒最是通透的性子,也不多問了,轉身下去命出小廚房備點心了。
——
書房。
秦漠的眉頭緊鎖著,眉宇之間透露出濃烈的不悅,“你說什么?”
孫毅面色凝重,“殿下,北境的蒙人和寧國達成了盟約,恐不日就要對大秦采取行動。”
北境在上回經過秦漠的鎮壓后,安安分分的待了一年,本以為是打消了這心思,沒想到這回,竟還懂得了尋個盟友。
寧國的國力在大秦之下,但若二者練手,加上北境的蒙人具有地利。二者結合,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這一仗若是起了,兇險未定。
秦漠的骨節分明的長指點著桌案,發出輕微的敲擊聲,思緒隱匿在聲響之下。
“殿下,娘娘在偏廳候著,可要讓娘娘過來?”秦六附耳說道。
“她來了?”秦漠眼前亮了些。
秦六把宋玉笙送來的糕點放在桌案上,“這是娘娘送來的,說讓殿下用些。”
秦六把糕點的蓋子掀開。
是那日,宋玉笙醋他去了桃園閣,做的糕點。
樣式別無二致。
秦漠唇邊的笑意漫開來,“她可還說了些別的?”
“未曾。”秦六道。
“請她過來。以后若是阿笙來了,直接讓她過來,不必通報。”秦漠捏起糕點,嘗了一塊。
糕點的酥脆和甜味,在唇中彌漫,又似彌漫到了心尖上去。
真甜。
孫毅看著秦漠這由陰轉晴的面容,不由得覺得自己是不是應離了這地方,給小夫妻倆騰個空間出來。
宋玉笙著了淺粉色的衣裙,美人的眉目蘊含了光影流轉,蓮步輕移。
“給娘娘請安。”孫毅起身行禮。
“不必多禮。”宋玉笙道。
她方想彎下膝去行禮,面前伸出了一只大掌,止住了她的動作,“不必。”
宋玉笙撞進他滿含深意的眸子里,悄然紅了耳根。
“殿下可得閑了?”宋玉笙問。
秦漠剛任太子之位還未久,手上要處理的事物一堆,她怕來的不是時候。
“阿笙在,自是得閑的。”秦漠把人帶多身邊坐下,神色清冷的說著情話。
宋玉笙在桌案底下的手,小小扯了一下秦漠的衣袖,暗示他,這里還有旁人在呢。
秦漠跟不知曉似的,捉住她的小手,握在手心里把玩,鎮定自若,“孫大人接著說便是。”
孫毅有些訕訕的扶額。
他怎么覺得秦漠的言下之意,是早說晚早點走呢。
“回殿下的話,這北境還是盡快派能人前去為好。”孫毅道。
能人。
秦景帝下的武將,能算的上是能人的,寥寥無幾。喻家前不久為了喻言的事情,和秦景帝鬧了一通,先不說喻司是否會去北境鎮壓,秦景帝那自是抹不開面向喻司開這個口。
再者,宋清歌方從邊境回歸不久,也不好再直接將人派遣了出去。
最后這篩選一番,要被派遣去這北境的是誰,再明顯不過了。
秦漠立了太子之位不久,他又曾前往過北境,這之位歸屬于他,還可在朝廷之間立了威望,穩定民心。
秦漠有些心不在焉了。
他離京都并不是什么問題。
只是放心不下她。
這丫頭連他去個臨江,都是會悄悄跟上來的。這回去了北境,天高路遠,兇險未定,還不知要怎么跟他哭訴。
一想到她要掉金豆子,秦漠就涌上了一陣難受。
宋玉笙聽了小半會,“我有法子。”
“娘娘請說。”孫毅還記住上回在臨江,大半緣由也是因著宋玉笙,臨江的災情才可好轉的如此之快,對她很是敬重。
“寧國和蒙人合作,不外乎就是攻打二字。”宋玉笙慢聲分析,“北境距京都遙遠,這消息哪怕是快馬加鞭都需三日才可過來,若他們真是要動手,不會如此。”
“言之有理。”秦漠輕捏著她的指尖。
宋玉笙微嗔的瞧他,說正事的時候,怎得還是這玩笑模樣。
“放出消息,無非就是在待大秦的應對之策,他們在尋一個由頭,可直接攻打的由頭。”宋玉笙道。
蒙人和寧人結盟,無非就是看上了大秦的富庶。天下人皆知,民心是治國之關鍵。他們結盟攻打,尋不到由頭,哪怕真是贏了大秦,也得不到民心,失了他們真正攻打的意義。
秦漠現下真去了邊境,在敵方未動作前,這便是相當于給了攻打的緣由。
“不過,有一點。”宋玉笙話鋒一轉,即便是分析了這么多,也難保北境那邊狗急跳墻,把這些通透都拋諸腦后,“要做兩手準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