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于是,衛國再一次上演了驅逐國君的大戲,衛莊公蒯聵被驅逐出境!蒯聵在極度郁悶下逃亡去了齊國。 在趙鞅的主導下,衛國人立了親晉的公孫師般為衛國國君,與衛國訂立了盟約后,撤軍回國。 但是蒯聵也不是吃素的,過了不久,見晉軍走了,居然率親信殺回衛國。衛國剛即位的國君公孫師般哪里干得過蒯聵,就一個字,逃。于是,衛莊公蒯聵又復辟了。 這下衛國人火大了,看來,衛國就是因為你蒯聵而戰亂不止,既然如此,那要留你何用?結果,衛國人搞了一場政變,直接殺死了衛莊公!然后,再把逃走的公孫師般找回來擔任衛國國君。 但是齊國人不干了,你衛國這樣搞來搞去,就是要親晉啊,那可不符合咱大齊國的國家利益。于是,齊國出來干涉衛國內政了,可憐的衛國國君公孫師般一會兒被擁立上位,一會兒被迫逃亡,然后再次被請回來當國君,最后是再次被趕下臺! 這叫什么?這叫權力斗爭中被擺在最前面的炮灰! 齊國人擁立了親齊派的一個叫公子起的公室子弟當衛國國君。但這個公子起也是一把炮灰,親晉派的衛國大臣再次發動政變,把衛侯公子起趕跑了! 在這場眼花繚亂的衛國國君更迭中,最后勝出的是齊莊公的兒子、前衛國國君衛出公,他前幾年被自己的父親齊莊公蒯聵趕走,一直流亡在齊國。現在機會來了,衛國搞成一團糟,連國君都沒人當了,那自己這位前國君還是出來擔當擔當吧。 于是,公元前477年,衛國國君換成了衛出公。需要說明的是,衛出公是親齊派。 這意味著,趙鞅苦心經營的衛國局勢,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趙鞅很無奈,但他也實在沒有精力再去管衛國了。隨他去吧,反正衛國也沒什么花頭,弱得要爆炸的那種類型,經營衛國,說到底只是面子問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