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1年,對趙鞅來講是極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飽受壓制的趙氏家族終于迎來了晉國中軍元帥范鞅逝世的好消息。智躒擔任中軍元帥,趙鞅為中軍佐,趙鞅終于將要開啟他強悍的人生了。 趙鞅很清楚,趙氏家族這面大旗在自己手里,不但不能再繼續被其他家族欺壓,還要崛起于晉國家族之林,一定要成為晉國第一世家。所以,趙鞅很努力,各方面都展現出了非凡的治國理政才能。 趙鞅是一位強勢的趙氏家族宗主,要全面振興趙氏,他必須考慮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殘酷權力斗爭,那便是與中行氏、范氏長期積聚矛盾下,遲早有翻臉的一天。自己必須作好全面準備,其中一個準備,便是趙氏家族接班人的問題。 這是每一位英明的家族宗主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趙鞅當然要考慮。但令趙鞅郁悶的是,他對于自己的五個兒子,貌似都不是很滿意。 嗣子趙伯魯,以及其他的嫡子,貌似碌碌之輩。至于庶子們,他幾乎從來都沒有好好看過一眼,畢竟,庶子的身份低下。 趙氏的家臣則出了大量的牛人,董安于、陽虎、周舍、扁鵲等等,我們都介紹過了,還有一位,便是相師姑布子卿。姑布子卿本就是心思縝密之人,他非常清楚趙鞅的隱憂。 自己的主公,一直在糾結今后趙氏家族接班人的問題。作為家臣,為主分憂,責無旁貸。 他也不看好那位紈绔子弟趙伯魯,他不能直接干涉趙氏家族內政,但他有自己的辦法。這辦法當然是相面。 在姑布子卿看來,趙鞅兒子中,最有出息的便是趙無恤。他看著趙無恤出生,知道趙無恤因為母親是來自翟國的趙鞅從妾,從而在諸子中名分最低、在趙鞅眼里根本沒有半點地位的庶子。 所以,趙無恤在少年時便非常努力,讀書非常用功,也勤于練武,小小年紀便在趙鞅諸子中表現與眾不同。姑布子卿看著這位敏而好學膽識過人的趙無恤茁壯成長,非常高興。他知道,只要有機會,自己一定幫助趙無恤成為趙氏宗主。 趙鞅對兒子們的要求是高的,有一次,他命人將趙氏家族族規抄寫于若干竹板,將兒子們叫來,吩咐他們一定要認真學習。 但他實在太忙,不可能一直親自教導自己的兒子們,直到三年后,他突然想起這事,便將兒子們都叫來,想要考察一下兒子們的學習情況。令趙鞅不悅的是,兒子們幾乎都忘了這事。 但有一人例外,那便是趙無恤。趙無恤當著父親以及一干家臣的面,將竹板的內容一字不差背了下來。趙鞅又考究了一下相關內容,趙無恤對答如流。 相反,作為世子的趙伯魯,不用說竹板記著是什么內容,甚至連竹板都找不到了! 姑布子卿在旁邊看著,他知道機會來了,因為從趙鞅眼神中,他看到了趙鞅對于接班人問題的猶豫,以及猶豫后的決心。但他一直不動聲色,家臣,當然不能干涉主人家的內政,象這種廢立世子的事,小心為上。 過不了多久,趙鞅將姑布子卿叫去:“子卿,今天叫你來,有一件大事,那便是關于世子一事。伯魯雖為嫡長子,但這些年來游手好閑,不思進取,我擔心如果趙氏家族交到他手里,會被他毀于一旦。子卿務必幫我看看,廢了伯魯,誰可以為重點培養。” 趙鞅的嫡子們都進來了,姑布子卿仔細看了這個,認真看了那個,看面相,看背相,忙乎了一陣后,嘆了口氣道:“主公,恕臣直言,無一卿相之材,亦無一將帥之材。” 趙鞅急了:“子卿的意思是,趙氏走向末路了嗎?” 姑布子卿微微思索了一會,道:“主公不是還有幾位庶子嗎?我記得曾經有一次看過一人的背相,當時覺得此人可為卿相良將。但還需要再仔細相面,才可以最后結論。” 于是,趙鞅的庶子們都被叫了進來。姑布子卿認真看了每一個人后,把趙無恤拉到趙鞅面前,欣喜道:“恭賀主公,這一位,不但有卿相之相,更隱隱透著諸侯之氣!” 姑布子卿在當時列國諸侯中相面的技術那是無人可出其右,他的結論,就這樣成了趙氏家族未來接班人選的最后決定。 但是,趙鞅卻故意猶豫了起來。廢立嗣子,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是一個家族的大事。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諸侯和大家族,因為廢立世子,導致了血淋淋的權力斗爭。趙鞅當然知道,趙伯魯為嗣子已經多年,身邊早就聚集起了一批支持力量,要讓這批支持力量包括趙伯魯本人都心服口服接受被廢的決定,單靠一次相面,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