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7 告別金川,告別歷史-《大地的階梯》

    本來,我還想看看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最后的堡壘的遺跡。但我在一個久經墾植,人煙稠密之地,也許想看到一個蔓草萋萋的場景都不能夠了吧。

    其實,金川土司官寨遺址就在金川縣城對岸不遠的勒烏村。

    據史書記載,這是金川之戰最后的堡壘之一。數千嘉絨土兵戰死于此。占地廣闊的石頭建筑被炮火蕩平。金川土司索諾木及大量被俘人員,就從這里開始淪為死囚,遞解上路,千里迢迢,風霜雨雪,在北京祭完太廟后授首就死。

    第二次金川之戰始于公元1765年,止于1776年,前后凡11年。

    在車站買了第二天回成都的車票,果然就看到一個飯館門口豎起了供應新鮮細甲魚的招牌。在當地漢語方言中,魚鱗稱為甲,細甲魚,就是細鱗魚的意思。于是,我走進這家飯館。果然,魚端上來的時候,雪白的湯面上漂滿了肥厚的霍香葉子和鮮紅的辣椒絲。

    我又給自己要了一些泡了拐棗的藥酒。

    微醉的我回到賓館繼續讀當地的歷史。我常常懷疑文字當中的真實。但是,這次金川之行下來,我已經無法尋覓到歷史真切的面貌,那種正在進行的生活充滿細節一樣的面貌。望望窗外,這座小城,仍然以喧囂與紛亂呈現著活力,但這景象已經與內地任何一座小縣城沒有太多的區別。

    于是,我只好回到粗線條的書本,回到缺乏細節的書本。

    我讀乾隆御制平定金川的碑文。全文特別文采飛揚。但是太長,使我不想抄寫在這本書里。而我想指出的一點是,就是這道碑文,也只能在歷史書中讀到了。

    原碑于乾隆51年,即大金川砥定后10年,立于勒金川土司官寨舊址。聽當地人說,碑上還建有一亭,有琉璃瓦的重檐,亭外還建有圍墻。這通頗有文物價值的碑毀于**。石碑被當地村民斷為三截,并請石匠,想制成石磨。傳說石匠在為石磨開齒時暴死。石碑殘軀才得以幸存。

    于是,再讀魏源《乾隆再定金川土司記》。

    是夜風雨大作。我卻在魏源筆下依稀看到了金川土司官寨在眼前巍然聳立:“其官寨碉堅墻厚,西臨大河,迤南有轉經樓,與官寨相犄角,木柵石卡長里許,其東負山麓,有崖八層,層各立碉。各路敗回之賊,咸據守之?!?

    我來到金川,卻是從書中簡要的敘述引導下,重新來想象歷史。

    回成都的道路沿大金川而上,再梭磨河。中途翻越界開了大渡河水系與岷江水系的鷓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