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倉司”正式官名為提舉常平使,專門負責商業,監督地方市場運行,管理常平倉、義倉及錢糧、鹽茶專賣事務。 瞧瞧!管錢的,管人的,管軍隊的,管理市場經濟運行的都不缺! 在此基礎上,以神諭的名義,稍微改動那么一下下,和后世地方上的政治架構,基本就大差不差了。 可以說,在王迪看來,自始皇帝一統九州之后,作為歷史當中唯一不是亡于內亂的王朝,國祚超過三百年的大宋,之所以能夠年入一個多億的歲幣,其地方掌控力度之強,絕對是首屈一指。 再加上,趙宋立國不久,就確立了“制其錢谷”,將財權全部集中到朝廷的經濟方略。 在此方略思想的指導下,外加沿海又沒有倭寇的侵擾,大宋時期的海外貿易,其管理之嚴格,比之以后的大明朝,那絕對是強了太多太多。 為了統制海外貿易,立國之初,大宋朝廷便連續下達詔諭,明令舶來品“非出于官庫者,不得私相交易”;如“敢與蕃客貨易,計其直滿一百文以上量科其罪”;多即使官吏請托市舶官傳語蕃長所買,亦令禁止,“如違當重置其法”;外商如果未經繳納入口商稅而“敢取物貨者,雖一毫,皆沒其馀貨”,并且“科罪有差”。 再加上后續修訂出來的市舶法、盜販法、漏舶法等相關條例法規…可以說,在緊抓錢袋子這一方面,大宋絕對是將海外貿易置于朝廷的完全掌控之中。 甚至是說,在王迪看來,這些條例法規,一直用到近代之前都不算落伍。 是以,即便黃泥水淋糖法或是其它特別先進的富民強國技術外泄出去,王迪敢斷定,短時間內,頂多是對出口有所影響。 畢竟,鹽、酒、茶、香料,這些日常消費量較多的大宗商品,都被明令實施禁榷,且全部納入到了官方專營范圍,由朝廷實行統購統銷。 再就是,王迪深知,一旦掌權部門與銀錢利益掛上了勾,其結果就是,當朝廷嚴格執行禁榷壟斷政策時,上上下下的官吏們,對于依法斂財一事,都有著某種異乎尋常的“積極性”,不會在這種事上互相推諉。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這些強國富民妙法,可是昊天上帝賜予自己的。 長了不敢說,在自己未掛掉之前,王迪覺得,不怕神靈怪罪有膽薅他這位文曲星羊毛的宵小之徒,應該是不多見。 若非想讓大宋占據絕對的壟斷優勢,以此多弄點出口賦稅,說實在的,王迪還真不介意就此公開《百科全書》當中的諸多先進技術。 ... “我兒說得是!” “昊天上帝賜予的諸般妙法,實在是太簡單明了了!” “片言只語,便可帶來世人想象不到的好處…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興奮過后,盯著劉娥手中記載了太多太多強國富民的《百科全書》書稿,趙恒都想將其一把火燒掉。 之所以蹦出這種想法,完全是因為趙恒心里清楚,若是讓別有用心之人得到其中的部分妙法,大宋怕是要永無寧日了。 “父皇,這諸般妙法是孩兒謄寫下來的。按照腦海中的思路,孩兒覺得,我中州不缺煤田,可先大規模制開采煤礦,燒制水泥與石磚,將其應用在筑城造壩保證民生這些方面。與此同時,慢慢杜絕東京上下游樵采伐木事宜。” “短時間內,若是不想這諸般妙法外泄出去,可以使用水泥石磚快速建造出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甕城。工匠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事宜,全部限制在甕城內部進行即可。” 注意到自家便宜親爹一直抱著《論太極大道》不撒手,王迪也明白,猛然間拿出這么多先進技術,想不懵逼,怕是很難。 好在是,對于如何利用這些先進技術,王迪很有經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