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莒縣后,便只剩一個關口了。 但寧侯爺的追兵,也已在路上。畢竟,桂云錚等目標太大,這路線實在保密不了。 為了能追上桂云錚,寧侯爺派了一千輕騎,馬不停蹄地急追,自己則率領三千步騎,隨后而來。 要說呢,這一千輕騎著實夠賣力了,一人三馬換著騎。累了,馬上打盹。醒了,繼續趕路。 可是,這幾百里的路程,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當他們換完第三匹馬,趕到莒縣時,桂云錚已在攻打最后的那個關口。 給捆成粽子的馬校尉松了綁后,馬校尉又羞又氣,一陣破口大罵。罵過后,提起刀便要召集手下的兵士,同他們去追桂云錚。 而此時,桂云錚已走了半日,馬校尉其實是吃不準桂云錚是不是已經破關了的。但寧侯爺都派兵來了,這說明事情很大,自己再不積極表現,只怕人頭落地都是輕的了。 于是,稍作整頓,他們也出發了。一千輕騎加上守城的千把名官兵,以及從前面各關跟來的騎兵約數百名,一窩蜂地向著桂云錚的人馬追去。 而桂云錚這邊,說是攻打,其實只算是一邊倒的戰斗。 此處守關者,約有千把人。桂云錚寅時末叫大家起來造飯,卯時正出發。先頭部隊抵達時,剛過辰時。但大部隊因為馬匹有限,還是有不少人靠的是一對風火輪,這自然大大地拖慢了速度。 為防后有追兵,并阻斷各關口間的聯系,桂云錚仍是留了林之靖帶了一隊騎兵負責斷后,命他一有不對勁的地方,立馬著人前來稟報。這樣的安排,一路走來,確實安全系數高了不少,而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官兵敢來追。 桂云錚在距關口約一里地時,開始放緩節奏,一是讓馬兒稍作歇息,以防若有生變后,能有力沖鋒。二是估算著方盛接應部隊到來的時間,希望能兩面夾擊,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依然,在離關門百米處,各騎均齊齊停下,列成數排,高高的大旗上,一個大大的“梁”字,分外入眼。 大白天里,忽然來了一隊人馬,關上的守軍也是一驚,但看到是自家旗號,似乎又放心了點。 梁衛照例扯起他的大嗓門,向關上喊話:“武勝將軍梁衛,奉靖王之命追拿反賊,欲過此關,請放行!” 關門口的兵士不識得梁衛,齊齊槍戟交叉阻住,同時令人上關回報。 此處的守將,叫李校尉,曾經是梁衛的部下,彼時算得上親如兄弟,此時正在關上。聽到守關兵士報說梁衛到了關下,趕緊站起身來,走到關墻處,一看,不由大喜。 “哈哈,是我梁大哥,快,快開關門!” 說著,邁開大步,便要下去親自迎接。 守門的兵士聽到李校尉說放行,也就不再阻攔,槍戟分開,避在一旁。 桂云錚一看,心道,又成了,一抬手,各騎立時有序地向關門處而去。李校尉還才到關門內,桂云錚已隨著梁衛打馬而進。 這時,一個隨著李校尉下來的副尉,卻發現有點蹊蹺,來人實在殺氣騰騰。所以,在李校尉正準備向梁衛打招呼時,猛地拉了一下他的手。 “大人,既是靖王之命,為何沒有通關文書?” 這一下倒是提醒了李校尉,他下意識里握了下刀,退了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