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壟斷-《北宋無戰事》
第(3/3)頁
大商人壟斷的原料供應和貨物收購,手工業主其實就是束縛在工坊的奴工。
他們要花高價購買原材料,然后低價賣給這些行會的大商人們。
蘇澤又問道:
“像是這些原料,為什么不能自己購買?”
馮士元說道:
“有的當然能夠自己購買,但是比如做這油紙傘的竹竿,城外的貨郎是沒辦法進城自己售賣的,他們只能在城外賣給大商人的貨郎?!?
“那城外的貨郎為什么不將貨物送到城內售賣呢?”
馮士元說道:
“進城要賣東西要交過稅,關有關稅,門有門稅,別說是進城了,就是走到汴京城邊上,貨郎也已經被盤剝到就剩下一層皮了,若是進城一趟,怕是還不夠稅錢。”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過稅,就是過關的商稅,這是專門對行商征收的稅。
北宋在三司衙門下設置商稅務,理論上的稅率是貨物總價的百分之五。
但是各州縣都會設置稅卡,也沒有抵稅的制度,往往會重復收稅。
而且收稅這種事情,本身就是官吏盤剝百姓的傳統藝能了,千百年來收糧食稅這種實物稅都能玩出花,商稅這種貓膩更大。
稅吏只要高估貨值,就可以很輕易的多征到稅。
只有有后臺的大商人,才能順利進城,免受稅吏盤剝。
馮士元又說道:
“而且做工的,最怕的就是不穩定的,萬一哪天有了活計卻沒有原料,那才是最致命的,行會大商人的材料雖然貴,但是貴在穩定供應。”
“這是進貨的方面,銷也是同樣如此,普通百姓哪里能接洽買賣,他們也沒有多少議價的能力,還不如賣給行會的大商人去售賣?!?
蘇澤這下明白了,自己用現代資本社會那一套邏輯來看覺得不合理,大宋實際上還處于封建手工行會的階段,自由貿易疑似有些太先進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