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正義是存在的-《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2/3)頁
例如一個人無緣無故偷了其他人的財物,也是犯罪。
這些不是一部人貴族的共識,也不是一部分平民的共識,而是全人類的共識,它超越了性別、國家、年齡、地域。
善呢?
善恐怕也是。
一個人幫助了另一個人,這是善舉。
它同樣超越性別、國家、年齡和地域。
它不需要開會說服所有人這是惡,也不需要開會說服所有人那是善。
那這樣的善和惡來自何處呢?
難道憑空生出來的嗎?
朱熹顯然再次發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只是這樣的善與惡,因何而來,是否它們在大道中,若是,它們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每一個人都是大道的載體之一,那是否說明,人性本來有善惡?”
這個問題又回到了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的道上。
既然世界上存在著真正的善惡,存在著真正的正義,那它們在何處?
顯然,施惡者是人,施善者也是人。
那如此看來,善與惡就在人的體內。
進一步推斷,我們摒棄惡,保存善,世間不就變得美好了嗎?
所以啊,官家,咱們就“存天理,滅人欲”吧!
趙寧心中感慨,大宋的士大夫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不敢正面人性的弱點。
總是想著要消滅人性弱點,而不是接受它。
人性的弱點能被消滅嗎?
如果能,為什么人類社會數千年,都在打仗,都在殺戮,都在掠奪,都在欺騙,都在偽裝?
周圍的大臣們都豎起了耳朵,想聽聽趙官家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
他們都知道,如果趙官家回答是,那朱熹就開始說他之前的道了。
如此說來,最后還是朱熹贏?
“人性本無善惡。”
豈料趙官家如此說了一句。
朱熹道:“既然無善惡,那我們剛才討論的善與惡,豈不是也不存在了?”
“存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