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77章 少年如日,朝陽初升時(正文完)-《人在古代,順的不行》


    第(2/3)頁

    踩著晚霞踏入曲行家中的時候,張任發現他院子中還有一個老者跟一個年輕人。老者在燒柴煮飯,年輕人在砍柴。

    “老大人姓岳,名虞,這是他的義子叫岳陽,他們也是來科考的,如今跟你一樣暫住在我家中。你要是想讀書什么,這位老大人原先做過縣令,很有才華,你可以抽空請教請教。”曲行緩緩道。

    張任眼睛一亮,趕緊跑到岳虞身邊道:“哪里讓您來做飯,我來我來。”

    岳虞年紀大了,也不跟年輕人搶干活,從善如流站了起來。

    吃完晚飯,曲行在院子中放了個四方桌,然后放了一盞油燈在上面。

    “你們要讀書就來這兒,一起做個伴。”

    張任沒二話,小心拿出了家里給置辦的一套筆墨紙硯。

    一連幾日安靜劈柴、讀書,張任閑聊中竟然發現曲行等人竟然都有一段故事。

    曲行說是在陛下打張並的時候立下過挺大的功勞,可后來要論功行賞,這個曲行竟然說他只想種田。

    岳虞是原來梁朝時候的縣令,但因為縣中大戶為了爭奪利益,借助鬼神搞童男童女祭祀,導致他犯下了罪行。

    后來陛下清算各地,岳虞被叛入獄十年。

    早些年他就坐完牢出來了,之后他也一直如同老農一樣安心在鄉間耕種,這期間收養了一個無父無母的流民孤兒,就是如今的岳陽。

    敬盛世,敬陛下

    “一天天憋著讀書也不好,這地里還有一些番薯。那邊的花生我之前都收過了,但地里還落下一些,你們今天就幫我把番薯都收了,花生地重新翻一遍,有落下的花生就撿回來。”

    曲行站在田埂上,對著前面的兩個少年囑咐道。

    張任在家沒少干農活,甚至因為他人壯力氣大,有時候比他爹娘都干得多。這會兒感受著清晨的涼爽點頭笑道:“曲叔你放心,我干田地活一把好手。”

    岳陽比較安靜,考的也是文科。

    可看他雙手粗糙,手臂又極為結實,可見他這田地里的活兒也沒少做。

    見兩個少年不驕不躁,干起活來麻利又認真,曲行滿意地點點頭。

    田地中。

    張任小心刨著番薯,好奇詢問道:“岳陽,你爹學問這么厲害,就算坐過牢,出來做個村學教書先生也綽綽有余,錢賺得也多呀,怎么也要借住呢。”

    說完張任又趕緊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曲叔跟我說了,岳大人是個好官。那會兒梁朝亂得很,他也是沒辦法才做的那事。

    我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個辯論題,就像是一輛懸崖上疾馳的馬車,里面有四五個人,馬車前面是一個小孩。

    馬車太快了,要是避讓,馬車很容易掉下懸崖,要是不避讓,前面的小孩死。這個選擇無論怎么選擇,對選擇的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岳陽挑著花生。

    他神色平和。

    “沒事,我爹說他做錯了很多事,對不起自己的妻子也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他空有學問卻只會死讀書,就不去教孩子了,以免誤了他們。

    不過有時候鄉里村里要寫什么字,或者三老有時候不懂一些縣令的公文內容,我爹就會去幫忙。逢年過節,三老跟鄉民也給我們送一些吃食過來。

    我跟我爹也都有田地,我們種不完也租出去了,其實不缺錢。不過我爹把多的錢財都資助出去了,他現在供著好幾個沒爹沒娘的孩子讀書呢。”

    張任佩服地連連點頭,又感嘆道:“這幾天岳大人教我讀書,還幫我劃重點,我感覺我腦子一下都清晰了很多。之前我還挺怕考兵策論答,現在感覺有底氣多了。這么好的老師,岳大人竟然說他教不好,真是太謙虛了。”

    岳陽面露幾分自豪之色,他一向以岳虞為偶像。

    說話間,張任又道:“岳陽,這幾天我們雖然沒去洛京,可是來往路上還有村里的人好多,應該都是來考科舉的。你說這么多人,我們能考上嗎?”

    “能,考不上就過兩年再考。總會考上的。”

    岳陽神色堅定,說話的時候不急不躁,卻能讓人感覺到他的決心。

    大概看張任有些擔心,岳陽想了想開口,“張任,這幾天你可以多看看關于出兵草原、高句麗或者海軍航海探索新大陸之類的出兵策略。”

    “哇,岳陽,你在幫我押題嗎?”

    岳陽點點頭,“我不確定對不對,可陛下統一天下已經有六年了,現在大明國國力還在日漸上升中。前幾年陛下主張休養生息,可去年開始,陛下先是在年終的時候組織了大閱兵,隨后自己又去祭拜了兵勇閣。

    今年開春后,新聞部的報紙就開始介紹起明國之外那些國家的風土人情,還有介紹海外島嶼風貌的文章。

    這幾天的報紙則更是開始探討起了若真出兵,對大明國的利弊等問題。從報紙表露的信息看,陛下怕是有再動兵戈的心了。”

    “啊?你這也能推出來?”

    張任都驚呆了,他真是一點沒注意啊。

    “有心自然能發現。”

    張任大聲夸了岳陽幾句,趕緊歡歡喜喜干起了活兒。等到了傍晚,他要找岳大人幫他重點補課。

    當然,他也要自己想想。

    如果他是將軍,出征草原應該注意什么,如何用兵,如何探路等,這些都需要他自己來思考。

    而此刻曲行家中。

    他跟岳虞倒是坐在屋子中,兩人正在品茶下棋。

    曲行的下棋水平一般,不過聽說明皇陛下是下棋的圣手。崔公這樣的高手,在陛下手下幾無勝跡,可見陛下棋力之高。

    岳虞現在下的也是養老棋,不在輸贏,只在放松心情。

    “岳公,我觀岳陽沉穩有度,辦事有理。入秘閣不敢想,這要看他造化,不過要榜上有名怕是不難。”

    岳虞頭發已白,加之這些年都在田間耕種,皮膚黝黑不似當初做縣令的模樣,唯有這滿身的氣質還是帶著書卷氣。

    這會兒他搖搖頭,“我對岳陽別無所求,若他為官,我只希望他能做個踏實的好官。如今是盛世啊,便是能力平庸一些,只要心中為民,這官就能做好。”

    “盛世…盛世啊。”岳虞的話讓曲行長長一嘆。

    他們都是從梁國末年的動亂過來的,在那個冰天雪地中,曲行也看到了極致的惡與慘。

    他有時候看到洛京的繁華,看到田間稻荷連綿,看到書生趕考,聽到書聲瑯瑯…他都會有種恍惚。

    這是盛世,盛世。

    喜悅幸福的同時,曲行又會有種心酸。

    二十幾年的亂世死了太多人了啊,洛京更是幾經焚毀,十室九空。祝阿史為了填充人口,還強行遷徙鄉民。

    “陛下真是圣明之君啊,有生之年我能看到這樣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景象,也算是無憾了。”

    岳虞忽而舉茶而起,笑道:“敬盛世,有此盛世,才有你我耕種田地的悠然生活。敬陛下,有陛下的圣明,才能大破天下桎梏,讓有才之人才得其用!”

    曲行也大笑:“敬盛世,敬陛下!”

    他二人品茶言歡,倒是成了忘年交。

    時日一天天過去,九月份的科舉時日終于到了。

    大清早,天微微亮,曲行特意早起煮了濃濃一鍋粟米粥還有好幾個雞蛋,等張任二人起來的時候就叫他們安心吃早飯。

    外頭他托人找了一輛驢車,一會兒送他們去洛京。

    “半個時辰你們也別走了,坐驢車放松一下。科考心態要平穩,就算考得不好,你們都還年輕,下次再考就是。”

    張任趕緊道謝,他來這兒曲行真的照顧他很多。

    吃過早飯,倆人上了驢車,在清晨霧氣中向著那座大城慢慢而去。

    此刻城墻上。

    李昀正在看著一個個學子有順序地進入城中。

    因為今天是科考,所以對進城入城的商販、行人都做了一定限制,還額外派了重兵維持秩序,就是為了防止出亂子。

    “科舉制度真是一項利國制度啊,有此為根基,天下英雄盡攬陛下囊中,誰還能與陛下為敵,誰又還能撼動陛下的江山?”陪同在旁的姒琎書不由感嘆道。

    馬上三十的李昀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紀。

    此刻的身姿挺拔,面容五官極為英俊。站在那兒不言不語,無形中的氣質便讓人覺得他尊貴異常。

    “科舉制度早有雛形,我也不過拾前人牙慧罷了。再則,哪有不滅的王朝呢,姒公,平常心看待吧,后人自有后人福。”

    姒琎書笑而不語。

    陛下什么都好,權勢隆重到他這個份上也還是秉持初心,真是難得到了極點。就是一點,有時候適當也適當放縱一下嘛。聽說陛下小時還很喜歡馬屁話,如今反而不怎么愛聽了。

    君臣二人看著魚貫而入的學子,忽然姒琎書驚嘆出聲。

    “怎么?”

    姒琎書笑道:“陛下,那驢車上那兩人,一人頭頂氣運如書,可見其人文思泉涌,乃是內政大才。另外一人有意思,其頭上血氣翻涌,呈兇猛突進虎豹之形,這是破軍之相啊。”

    李昀好奇張望去。

    他劃分陰陽后,如今陰庭不出,鬼神也無法降臨陽世。陽世氣運這一塊,如今大多人也漸漸開始不顯了。除非是氣運很是厚重之人,倒還能察看幾分。等再過個二三十年,恐怕姒琎書這樣的氣運精通者也要看不到了。

    姒琎書跟崔定知道了李昀在陰庭所做事后,他二人大為欣賞,對氣運不顯一事并不糾結。

    人定勝天。

    氣運終究依人而起,人不能依運行事。

    如今姒琎書看氣運也就是看個熱鬧。

    若是天下未定,出現驢車上這樣兩個少年,他必然要擔心了。若不能為李昀所用,肯定也不能讓他們離開。依照他們的本領,亂世肯定要攪動出幾分風云的。

    可現在明朝盛世,別說貪狼已死,七殺早已投效陛下,區區一個破軍壓根鬧不出什么幺蛾子。就算這會兒殺破狼三星齊聚,陛下不用他們,他們也只能老實去種田,有時候時勢才能造就英雄。

    李昀也是面色輕松,笑道:“甚好,這二人回頭讓范旭留意一下。”

    李昀又看了會兒學子入洛京,這才轉身道:“姒公,回去吧。休養生息六年時間,今年之后,明國的軍隊也該動動了。”

    姒琎書自然應喏。

    李昀腦子里則開始在盤算著先往哪里動手好呢,這次兵策跟文考上,他都有類似的問題提問,希望今年的考生們能給他一些驚喜。

    不過吳期、孫亞、宋繼、鄧羌、譚德甚至還有他舅舅憲嚠跟李翊這些武將,琢磨出他要動兵后,這半個月來誰都想做開疆擴土的第一人,請戰奏折都快把他書案給堆滿了,頭疼。

    休養生息六年,明國發展文化、經濟的同時,士卒與將軍沒有被繁華的生活給磨平了戰意,如今依舊保持著熱切的征戰之心,武德充沛。

    李昀對此相當滿意。

    改變命運的小人物們

    “老師,研究院那邊改良了一臺好大的織機,張博士他們叫您去看看呢。”幾個年輕的學生跑進來,提高了嗓門對正在教染織工藝的一位老婦人喊道。

    老婦人年紀不輕了,即使每年都有大夫來替她體檢,給她調理身體。可年輕時候吃過太多苦,還是讓她頭發花白,背脊佝僂,甚至聽力也下降了不少。

    聽到幾分動靜。

    老婦人拄著拐杖扭頭,四五個學生已經歡喜地走到了她身側。

    “輕聲點,毛手毛腳。”老婦人笑道,“我聽得見。”

    早幾年剛被三老從家里請出來的時候,她慌張極了。現在都記得第一次見陛下的時候,她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渾身嚇得都快暈過去。

    說起來,那時候陛下還沒登基呢。可要不說陛下是天生的圣人降世呢,當時陛下那么年輕就已經頗具帝王威嚴了。

    說話間,老婦人慢吞吞要起身,她身側的孫子跟孫女立即起身跑過來扶她。

    “奶奶,你當心。”

    孫子長得有些虎頭虎腦,攙扶的動作卻十分小心。

    一群人把老婦人扶著往外走,等出了教學樓,外面已經有馬車在等候了。

    她年紀實在太大,如今也走不了多少路。

    等被孫女攙扶上馬車,老婦人示意孫女把馬車里頭的簾子拉開。這會兒九月底了,天氣涼爽了不少,所以學院里面不少學生老師有工夫都愿意到外面散散步。再則,九月剛剛過了科舉大考,不少人也都在討論到時候榜上有名者是誰,熱鬧得很。

    “奶奶,您在想什么呢?”孫女看老婦人虛著眼走神的模樣,忍不住抱住了老人的胳膊好奇道。

    “我在想啊,臨了臨了,竟然還能過這樣的日子呢。”

    老婦人摸了摸孫女的頭發,笑道:“你要努力,這些天在學的蠟纈、夾纈和絞纈你上點心,別聽你爹的什么早點嫁人生孩子。

    我十三歲的時候,你爺爺家用了三只雞跟一筐雞蛋就把我從爹娘那兒帶走了。我做這蠶博士之前,在你爺爺家低頭說話了一輩子,這嫁了人的日子好不好過我最清楚。”

    “奶奶,我曉得。讀書我是讀不進,可您這織錦的手藝我最是喜歡,以后我也一定會成為蠶博士,像您一樣被叫老師的。”

    老婦人熨帖地點點頭,跟孫女一路回憶往事中也到了目的地。

    等下了馬車,外面已經有另外一群學生在迎接她了。

    “吳博士,這邊走,您慢點。”

    老婦人很快就看到了那臺最新改良出來的織機,整個織機有兩米多了,整個構造比原來的織機復雜也精美了很多。

    她不懂織機制造工藝,只能贊嘆地看著這臺器械。

    “咱們造這臺織機可是費了好大工夫,里頭的構件就高達一千八百多個。造好了之后,咱們已經實驗過了,比起普通的織機,它不僅效率高超,更關鍵的是它能織出更華麗與復雜的絲織品。”

    張博士笑著拍了拍這臺織機,笑得滿臉褶皺。

    陛下這幾年對格物越來越看重,對學院的發明創造更是上心。

    張博士原來是個匠戶,從梁國開國那代起,他上的就是匠戶籍。這本來還算一門不錯的吃飯手藝,因為朱淵規定擁有這種工籍的人不準擁有土地,可他們每年都有朝堂分派下來的打造器械之類的任務。只要任務完成了,朝廷都會給他們一定的糧食跟銀錢。

    朱淵當時設想得特別好,那就是他輕徭役低賦稅,再把百姓全部劃分好他們要做的事。這樣一來,大部分的百姓老老實實種田,吃飯,睡覺,一部分的百姓產出生活必需品,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傳遞下去,他們朱氏梁國也就能千秋萬代。

    一開始確實如他設想一般,不管是種地的還是上了工籍的百姓都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滿意。

    甚至那會兒上了工籍的家庭特別吃香。

    因為非要說,這就相當于公務員鐵飯碗。不僅如此,這些上了工籍有手藝的匠人也會私下幫鄉民打造跟維修農具,這樣不僅能收獲個好名聲,更能賺點小錢。

    可隨著梁國逐漸衰弱,活不下去的農民在失田之后還能逃竄求活,工籍人逃竄就是逃避服役,是要被抓捕的。

    同時,梁國后期的攤派任務越來越重,錢跟糧從最初的層層克扣到后期不再下發,甚至連打造器械的材料都需要自己去配備。這導致很多匠人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成為逃犯,或者想辦法偷工減料。

    這也是為什么,后期梁朝打仗,士卒身上窮成這樣。大多武器跟甲胄質量也相當的差,幾乎沒什么用。

    張博士當時就因為梁國吃了不知道哪里的敗仗,上面的老爺們不知道怎么說的,怪罪于器械不精良。于是層層怪罪,最終定罪為工匠克扣朝堂精鐵與錢糧,要抓一大批的工匠砍頭。

    當時幸虧他為人不錯,同鄉村里人看到了衙役身影后就趕忙來通知他。他丟了全部家當就帶著全家人往深山老林跑,后來不知道怎么就隨著流民到了涼州。

    現在想來,當時他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張博士是吃過苦的人,這會兒年紀也大了,對比今朝,總是時不時地忍不住追憶往昔。

    “好啊,您這手藝好得很,這織機取名字了嗎?”

    張博士頓時搖頭,“沒,等這個月把織機的制造工序整理成冊,回頭上報陛下,看看有沒有那個運氣,讓陛下賜個名字。”

    說起這事,張博士就滿臉期待。

    現在的日子可不只是吃飽穿暖,關鍵是誰能想到,一個工匠還能光宗耀祖啊。

    老婦人又看了一圈,她本來想親自上手試試看。

    可惜這臺織機太大,要運作起來對身體的靈活度還有力氣都有一些要求。她年紀太大,實在是沒那個機會了。

    誰知老婦人剛可惜地搖了搖頭,外面忽然就傳來了一陣吵鬧聲,但很快又安靜了下來。

    而后,一群身著紫、綠相間,腰間佩戴統一垮刀的英武士卒率先走了進來,不少參觀的學生跟老師更是立即被帶著離開。

    老婦人跟張博士對視一眼,馬上明白是陛下來了。

    這些身著鮮艷官服又十分英武不凡的士卒一看就是錦衣衛,能讓這些優中選優的錦衣衛這么大張旗鼓地小心防備,除了陛下出行也沒別人了。

    老婦人幾人立刻恭敬立在一旁,果然沒多久就看到陛下帶著笑走了進來。

    “起來,不用行禮了。”

    龍行虎步而至,李昀趕緊讓人扶起里面的人。吳博士跟張博士都年紀一大把了,哪里吃得消太繁重的禮節。

    李昀看她二人小心翼翼的模樣,倒也沒多說什么。

    吳博士跟張博士原先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小民,第一次見他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董海川,去搬兩張椅子讓吳博士他們坐,朕先看看這臺織機。”

    吳、張二人連連謝恩,甚至眼睛都有些紅了。

    尤其是吳博士,未做這個蠶博士之前,自己的親爹娘、丈夫、兒子…沒有一個如此關心過她。

    反倒是陛下…如此圣人竟然會如此關照她一個老婦人…真是真是…她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夸贊陛下。只是之前由隴縣開始建造,而后陸續在各地建造起的李氏生廟,她總是去上一炷生香。

    甚至家里面她都專門讓人修了一個小廟,逢年過節,都是先拜陛下再祭祀的先祖。

    她想,這樣的皇帝最好真的能萬歲萬歲萬萬歲地活著。

    李昀是不知道老婦人在想什么,他只是繞著織機走了一圈,有些感嘆,這不就是大學生昀哥兒記憶中的大花樓織機嘛。

    朱淵對百姓很好,稅賦是歷代皇朝中最低的。可問題是他也喜歡百姓老實,越老實越好。

    這導致梁國終其一朝,創新能力特別差。

    很多社會常用工具,一直就沒怎么進步。就算誰發明出了什么有用的東西,也基本只在小范圍傳播。

    因為朝堂不支持甚至打壓。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番薯在揚州、廣州一帶已經獲得了當地百姓的一些認可,意識到了它在產量上的優越性。還有當地縣令去進獻番薯,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一直等到李昀意外發現,這才推廣了起來。

    “其形似高樓,織錦又繁復華貴,這織機就叫花樓織機吧。”李昀笑著給這織機取了名字,又順帶勉勵了張、吳二人。

    絲織品好啊。

    李昀看著這臺高大的織機,各種華貴的織錦、茶葉、瓷器…這些東西他以后都要傾銷出去,然后去換大批的金銀錢財、書籍、人才甚至各種礦產資源。就算現在沒能力用沒關系,搬回來堆著,后世子孫總會用的。

    看完了織機,李昀又去找了醫科院找吳禰。

    “陛下。”

    吳禰這個青囊醫書的傳承者,這幾年立下的功勞可不小。

    不說李昀麾下的文武都是讓吳禰調理的身體,就連他娘親年輕時候傷了身體,原本有些病根,也讓吳禰給治好了。

    李昀看重吳禰,殊不知吳禰更加感恩戴德。

    醫者跟工匠一樣,原先都是入的工籍。

    他的日子過得也好不到哪里去,現在能成為李昀親口說的國之大才,吳禰只覺得知遇之恩難以報答,恨不得肝腦涂地為陛下效忠。

    李昀揮揮手,讓附近的人都退下,只留下董海川、吳禰還有幾個心腹學生,這才開口道:“解剖學研究得怎么樣了?”

    中醫很好,可這外科也不能落下啊。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終究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念太過深入人心,李昀暫時也就沒有大張旗鼓搞外科手術。

    他登基之后,只是秘密召見吳禰,讓他開始研究華佗的麻沸散,甚至弄了一些死刑犯的尸體讓他悄悄解剖,了解人體構造。

    大手術李昀還不敢想。

    可類似闌尾還有婦女生產,這二者在大學生昀哥兒的時代明明是小手術,這個時代一旦出問題就會活生生疼死,這李昀忍不了。

    經過幾年學習還有學生培養,吳禰已經有不少心得了。

    此刻聽到陛下發問,吳禰頗為期待道:“陛下,臣如今對麻沸散的運用已算是熟練,也利用剖腹取白兔腹中子練習了數遍,對剖腹之后縫合、防大出血等都有了幾分心得。若有婦人難產或恐喪命,臣可一試。”

    李昀點點頭。

    目前最難解決的就是輸血裝備,如果手術中病人大出血,那就基本回天乏術了。不過難產本就是十死無生,對婦人來說這樣死去,太過殘忍,不如剖腹一搏。

    “朕知道了,這些時日你自己留意一下,若有合適病人就問問看,若是愿意搏一搏,你就開始手術吧。壓力也不用太大,任何事物的前進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何況是這種外科手術。”

    “臣明白了。”

    李昀還是希望好結果快點到來,如果難產跟闌尾患者在手術后,生存率能高達六十以上,李昀就會嘗試公開外科手術治療方式,用事實讓大家開始接受醫學上這一新事物。

    跟吳禰聊完,李昀又去見了幾個巴歇國的洋人。

    這幾年他們腦子里的存貨都被挖得差不多了,不過現在的他們也已經學會了一口利索的明朝官話。

    更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李昀不同于他們的國王,他是一個大統一王朝的唯一皇帝,他的意志代表了整個國家的意志,他的權勢無人可以比擬。這個認知讓幾個洋人見到李昀早不像是之前那樣,叫嚷著他們需要禮遇,反而入鄉隨俗,跪得比誰都快。

    夕陽西下。

    踩著晚霞踏入曲行家中的時候,張任發現他院子中還有一個老者跟一個年輕人。老者在燒柴煮飯,年輕人在砍柴。

    “老大人姓岳,名虞,這是他的義子叫岳陽,他們也是來科考的,如今跟你一樣暫住在我家中。你要是想讀書什么,這位老大人原先做過縣令,很有才華,你可以抽空請教請教。”曲行緩緩道。

    張任眼睛一亮,趕緊跑到岳虞身邊道:“哪里讓您來做飯,我來我來。”

    岳虞年紀大了,也不跟年輕人搶干活,從善如流站了起來。

    吃完晚飯,曲行在院子中放了個四方桌,然后放了一盞油燈在上面。

    “你們要讀書就來這兒,一起做個伴。”

    張任沒二話,小心拿出了家里給置辦的一套筆墨紙硯。

    一連幾日安靜劈柴、讀書,張任閑聊中竟然發現曲行等人竟然都有一段故事。

    曲行說是在陛下打張並的時候立下過挺大的功勞,可后來要論功行賞,這個曲行竟然說他只想種田。

    岳虞是原來梁朝時候的縣令,但因為縣中大戶為了爭奪利益,借助鬼神搞童男童女祭祀,導致他犯下了罪行。

    后來陛下清算各地,岳虞被叛入獄十年。

    早些年他就坐完牢出來了,之后他也一直如同老農一樣安心在鄉間耕種,這期間收養了一個無父無母的流民孤兒,就是如今的岳陽。

    敬盛世,敬陛下

    “一天天憋著讀書也不好,這地里還有一些番薯。那邊的花生我之前都收過了,但地里還落下一些,你們今天就幫我把番薯都收了,花生地重新翻一遍,有落下的花生就撿回來。”

    曲行站在田埂上,對著前面的兩個少年囑咐道。

    張任在家沒少干農活,甚至因為他人壯力氣大,有時候比他爹娘都干得多。這會兒感受著清晨的涼爽點頭笑道:“曲叔你放心,我干田地活一把好手。”

    岳陽比較安靜,考的也是文科。

    可看他雙手粗糙,手臂又極為結實,可見他這田地里的活兒也沒少做。

    見兩個少年不驕不躁,干起活來麻利又認真,曲行滿意地點點頭。

    田地中。

    張任小心刨著番薯,好奇詢問道:“岳陽,你爹學問這么厲害,就算坐過牢,出來做個村學教書先生也綽綽有余,錢賺得也多呀,怎么也要借住呢。”

    說完張任又趕緊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曲叔跟我說了,岳大人是個好官。那會兒梁朝亂得很,他也是沒辦法才做的那事。

    我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個辯論題,就像是一輛懸崖上疾馳的馬車,里面有四五個人,馬車前面是一個小孩。

    馬車太快了,要是避讓,馬車很容易掉下懸崖,要是不避讓,前面的小孩死。這個選擇無論怎么選擇,對選擇的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岳陽挑著花生。

    他神色平和。

    “沒事,我爹說他做錯了很多事,對不起自己的妻子也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他空有學問卻只會死讀書,就不去教孩子了,以免誤了他們。

    不過有時候鄉里村里要寫什么字,或者三老有時候不懂一些縣令的公文內容,我爹就會去幫忙。逢年過節,三老跟鄉民也給我們送一些吃食過來。

    我跟我爹也都有田地,我們種不完也租出去了,其實不缺錢。不過我爹把多的錢財都資助出去了,他現在供著好幾個沒爹沒娘的孩子讀書呢。”

    張任佩服地連連點頭,又感嘆道:“這幾天岳大人教我讀書,還幫我劃重點,我感覺我腦子一下都清晰了很多。之前我還挺怕考兵策論答,現在感覺有底氣多了。這么好的老師,岳大人竟然說他教不好,真是太謙虛了。”

    岳陽面露幾分自豪之色,他一向以岳虞為偶像。

    說話間,張任又道:“岳陽,這幾天我們雖然沒去洛京,可是來往路上還有村里的人好多,應該都是來考科舉的。你說這么多人,我們能考上嗎?”

    “能,考不上就過兩年再考。總會考上的。”

    岳陽神色堅定,說話的時候不急不躁,卻能讓人感覺到他的決心。

    大概看張任有些擔心,岳陽想了想開口,“張任,這幾天你可以多看看關于出兵草原、高句麗或者海軍航海探索新大陸之類的出兵策略。”

    “哇,岳陽,你在幫我押題嗎?”

    岳陽點點頭,“我不確定對不對,可陛下統一天下已經有六年了,現在大明國國力還在日漸上升中。前幾年陛下主張休養生息,可去年開始,陛下先是在年終的時候組織了大閱兵,隨后自己又去祭拜了兵勇閣。

    今年開春后,新聞部的報紙就開始介紹起明國之外那些國家的風土人情,還有介紹海外島嶼風貌的文章。

    這幾天的報紙則更是開始探討起了若真出兵,對大明國的利弊等問題。從報紙表露的信息看,陛下怕是有再動兵戈的心了。”

    “啊?你這也能推出來?”

    張任都驚呆了,他真是一點沒注意啊。

    “有心自然能發現。”

    張任大聲夸了岳陽幾句,趕緊歡歡喜喜干起了活兒。等到了傍晚,他要找岳大人幫他重點補課。

    當然,他也要自己想想。

    如果他是將軍,出征草原應該注意什么,如何用兵,如何探路等,這些都需要他自己來思考。

    而此刻曲行家中。

    他跟岳虞倒是坐在屋子中,兩人正在品茶下棋。

    曲行的下棋水平一般,不過聽說明皇陛下是下棋的圣手。崔公這樣的高手,在陛下手下幾無勝跡,可見陛下棋力之高。

    岳虞現在下的也是養老棋,不在輸贏,只在放松心情。

    “岳公,我觀岳陽沉穩有度,辦事有理。入秘閣不敢想,這要看他造化,不過要榜上有名怕是不難。”

    岳虞頭發已白,加之這些年都在田間耕種,皮膚黝黑不似當初做縣令的模樣,唯有這滿身的氣質還是帶著書卷氣。

    這會兒他搖搖頭,“我對岳陽別無所求,若他為官,我只希望他能做個踏實的好官。如今是盛世啊,便是能力平庸一些,只要心中為民,這官就能做好。”

    “盛世…盛世啊。”岳虞的話讓曲行長長一嘆。

    他們都是從梁國末年的動亂過來的,在那個冰天雪地中,曲行也看到了極致的惡與慘。

    他有時候看到洛京的繁華,看到田間稻荷連綿,看到書生趕考,聽到書聲瑯瑯…他都會有種恍惚。

    這是盛世,盛世。

    喜悅幸福的同時,曲行又會有種心酸。

    二十幾年的亂世死了太多人了啊,洛京更是幾經焚毀,十室九空。祝阿史為了填充人口,還強行遷徙鄉民。

    “陛下真是圣明之君啊,有生之年我能看到這樣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景象,也算是無憾了。”

    岳虞忽而舉茶而起,笑道:“敬盛世,有此盛世,才有你我耕種田地的悠然生活。敬陛下,有陛下的圣明,才能大破天下桎梏,讓有才之人才得其用!”

    曲行也大笑:“敬盛世,敬陛下!”

    他二人品茶言歡,倒是成了忘年交。

    時日一天天過去,九月份的科舉時日終于到了。

    大清早,天微微亮,曲行特意早起煮了濃濃一鍋粟米粥還有好幾個雞蛋,等張任二人起來的時候就叫他們安心吃早飯。

    外頭他托人找了一輛驢車,一會兒送他們去洛京。

    “半個時辰你們也別走了,坐驢車放松一下。科考心態要平穩,就算考得不好,你們都還年輕,下次再考就是。”

    張任趕緊道謝,他來這兒曲行真的照顧他很多。

    吃過早飯,倆人上了驢車,在清晨霧氣中向著那座大城慢慢而去。

    此刻城墻上。

    李昀正在看著一個個學子有順序地進入城中。

    因為今天是科考,所以對進城入城的商販、行人都做了一定限制,還額外派了重兵維持秩序,就是為了防止出亂子。

    “科舉制度真是一項利國制度啊,有此為根基,天下英雄盡攬陛下囊中,誰還能與陛下為敵,誰又還能撼動陛下的江山?”陪同在旁的姒琎書不由感嘆道。

    馬上三十的李昀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紀。

    此刻的身姿挺拔,面容五官極為英俊。站在那兒不言不語,無形中的氣質便讓人覺得他尊貴異常。

    “科舉制度早有雛形,我也不過拾前人牙慧罷了。再則,哪有不滅的王朝呢,姒公,平常心看待吧,后人自有后人福。”

    姒琎書笑而不語。

    陛下什么都好,權勢隆重到他這個份上也還是秉持初心,真是難得到了極點。就是一點,有時候適當也適當放縱一下嘛。聽說陛下小時還很喜歡馬屁話,如今反而不怎么愛聽了。

    君臣二人看著魚貫而入的學子,忽然姒琎書驚嘆出聲。

    “怎么?”

    姒琎書笑道:“陛下,那驢車上那兩人,一人頭頂氣運如書,可見其人文思泉涌,乃是內政大才。另外一人有意思,其頭上血氣翻涌,呈兇猛突進虎豹之形,這是破軍之相啊。”

    李昀好奇張望去。

    他劃分陰陽后,如今陰庭不出,鬼神也無法降臨陽世。陽世氣運這一塊,如今大多人也漸漸開始不顯了。除非是氣運很是厚重之人,倒還能察看幾分。等再過個二三十年,恐怕姒琎書這樣的氣運精通者也要看不到了。

    姒琎書跟崔定知道了李昀在陰庭所做事后,他二人大為欣賞,對氣運不顯一事并不糾結。

    人定勝天。

    氣運終究依人而起,人不能依運行事。

    如今姒琎書看氣運也就是看個熱鬧。

    若是天下未定,出現驢車上這樣兩個少年,他必然要擔心了。若不能為李昀所用,肯定也不能讓他們離開。依照他們的本領,亂世肯定要攪動出幾分風云的。

    可現在明朝盛世,別說貪狼已死,七殺早已投效陛下,區區一個破軍壓根鬧不出什么幺蛾子。就算這會兒殺破狼三星齊聚,陛下不用他們,他們也只能老實去種田,有時候時勢才能造就英雄。

    李昀也是面色輕松,笑道:“甚好,這二人回頭讓范旭留意一下。”

    李昀又看了會兒學子入洛京,這才轉身道:“姒公,回去吧。休養生息六年時間,今年之后,明國的軍隊也該動動了。”

    姒琎書自然應喏。

    李昀腦子里則開始在盤算著先往哪里動手好呢,這次兵策跟文考上,他都有類似的問題提問,希望今年的考生們能給他一些驚喜。

    不過吳期、孫亞、宋繼、鄧羌、譚德甚至還有他舅舅憲嚠跟李翊這些武將,琢磨出他要動兵后,這半個月來誰都想做開疆擴土的第一人,請戰奏折都快把他書案給堆滿了,頭疼。

    休養生息六年,明國發展文化、經濟的同時,士卒與將軍沒有被繁華的生活給磨平了戰意,如今依舊保持著熱切的征戰之心,武德充沛。

    李昀對此相當滿意。

    改變命運的小人物們

    “老師,研究院那邊改良了一臺好大的織機,張博士他們叫您去看看呢。”幾個年輕的學生跑進來,提高了嗓門對正在教染織工藝的一位老婦人喊道。

    老婦人年紀不輕了,即使每年都有大夫來替她體檢,給她調理身體。可年輕時候吃過太多苦,還是讓她頭發花白,背脊佝僂,甚至聽力也下降了不少。

    聽到幾分動靜。

    老婦人拄著拐杖扭頭,四五個學生已經歡喜地走到了她身側。

    “輕聲點,毛手毛腳。”老婦人笑道,“我聽得見。”

    早幾年剛被三老從家里請出來的時候,她慌張極了。現在都記得第一次見陛下的時候,她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渾身嚇得都快暈過去。

    說起來,那時候陛下還沒登基呢。可要不說陛下是天生的圣人降世呢,當時陛下那么年輕就已經頗具帝王威嚴了。

    說話間,老婦人慢吞吞要起身,她身側的孫子跟孫女立即起身跑過來扶她。

    “奶奶,你當心。”

    孫子長得有些虎頭虎腦,攙扶的動作卻十分小心。

    一群人把老婦人扶著往外走,等出了教學樓,外面已經有馬車在等候了。

    她年紀實在太大,如今也走不了多少路。

    等被孫女攙扶上馬車,老婦人示意孫女把馬車里頭的簾子拉開。這會兒九月底了,天氣涼爽了不少,所以學院里面不少學生老師有工夫都愿意到外面散散步。再則,九月剛剛過了科舉大考,不少人也都在討論到時候榜上有名者是誰,熱鬧得很。

    “奶奶,您在想什么呢?”孫女看老婦人虛著眼走神的模樣,忍不住抱住了老人的胳膊好奇道。

    “我在想啊,臨了臨了,竟然還能過這樣的日子呢。”

    老婦人摸了摸孫女的頭發,笑道:“你要努力,這些天在學的蠟纈、夾纈和絞纈你上點心,別聽你爹的什么早點嫁人生孩子。

    我十三歲的時候,你爺爺家用了三只雞跟一筐雞蛋就把我從爹娘那兒帶走了。我做這蠶博士之前,在你爺爺家低頭說話了一輩子,這嫁了人的日子好不好過我最清楚。”

    “奶奶,我曉得。讀書我是讀不進,可您這織錦的手藝我最是喜歡,以后我也一定會成為蠶博士,像您一樣被叫老師的。”

    老婦人熨帖地點點頭,跟孫女一路回憶往事中也到了目的地。

    等下了馬車,外面已經有另外一群學生在迎接她了。

    “吳博士,這邊走,您慢點。”

    老婦人很快就看到了那臺最新改良出來的織機,整個織機有兩米多了,整個構造比原來的織機復雜也精美了很多。

    她不懂織機制造工藝,只能贊嘆地看著這臺器械。

    “咱們造這臺織機可是費了好大工夫,里頭的構件就高達一千八百多個。造好了之后,咱們已經實驗過了,比起普通的織機,它不僅效率高超,更關鍵的是它能織出更華麗與復雜的絲織品。”

    張博士笑著拍了拍這臺織機,笑得滿臉褶皺。

    陛下這幾年對格物越來越看重,對學院的發明創造更是上心。

    張博士原來是個匠戶,從梁國開國那代起,他上的就是匠戶籍。這本來還算一門不錯的吃飯手藝,因為朱淵規定擁有這種工籍的人不準擁有土地,可他們每年都有朝堂分派下來的打造器械之類的任務。只要任務完成了,朝廷都會給他們一定的糧食跟銀錢。

    朱淵當時設想得特別好,那就是他輕徭役低賦稅,再把百姓全部劃分好他們要做的事。這樣一來,大部分的百姓老老實實種田,吃飯,睡覺,一部分的百姓產出生活必需品,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傳遞下去,他們朱氏梁國也就能千秋萬代。

    一開始確實如他設想一般,不管是種地的還是上了工籍的百姓都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滿意。

    甚至那會兒上了工籍的家庭特別吃香。

    因為非要說,這就相當于公務員鐵飯碗。不僅如此,這些上了工籍有手藝的匠人也會私下幫鄉民打造跟維修農具,這樣不僅能收獲個好名聲,更能賺點小錢。

    可隨著梁國逐漸衰弱,活不下去的農民在失田之后還能逃竄求活,工籍人逃竄就是逃避服役,是要被抓捕的。

    同時,梁國后期的攤派任務越來越重,錢跟糧從最初的層層克扣到后期不再下發,甚至連打造器械的材料都需要自己去配備。這導致很多匠人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成為逃犯,或者想辦法偷工減料。

    這也是為什么,后期梁朝打仗,士卒身上窮成這樣。大多武器跟甲胄質量也相當的差,幾乎沒什么用。

    張博士當時就因為梁國吃了不知道哪里的敗仗,上面的老爺們不知道怎么說的,怪罪于器械不精良。于是層層怪罪,最終定罪為工匠克扣朝堂精鐵與錢糧,要抓一大批的工匠砍頭。

    當時幸虧他為人不錯,同鄉村里人看到了衙役身影后就趕忙來通知他。他丟了全部家當就帶著全家人往深山老林跑,后來不知道怎么就隨著流民到了涼州。

    現在想來,當時他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張博士是吃過苦的人,這會兒年紀也大了,對比今朝,總是時不時地忍不住追憶往昔。

    “好啊,您這手藝好得很,這織機取名字了嗎?”

    張博士頓時搖頭,“沒,等這個月把織機的制造工序整理成冊,回頭上報陛下,看看有沒有那個運氣,讓陛下賜個名字。”

    說起這事,張博士就滿臉期待。

    現在的日子可不只是吃飽穿暖,關鍵是誰能想到,一個工匠還能光宗耀祖啊。

    老婦人又看了一圈,她本來想親自上手試試看。

    可惜這臺織機太大,要運作起來對身體的靈活度還有力氣都有一些要求。她年紀太大,實在是沒那個機會了。

    誰知老婦人剛可惜地搖了搖頭,外面忽然就傳來了一陣吵鬧聲,但很快又安靜了下來。

    而后,一群身著紫、綠相間,腰間佩戴統一垮刀的英武士卒率先走了進來,不少參觀的學生跟老師更是立即被帶著離開。

    老婦人跟張博士對視一眼,馬上明白是陛下來了。

    這些身著鮮艷官服又十分英武不凡的士卒一看就是錦衣衛,能讓這些優中選優的錦衣衛這么大張旗鼓地小心防備,除了陛下出行也沒別人了。

    老婦人幾人立刻恭敬立在一旁,果然沒多久就看到陛下帶著笑走了進來。

    “起來,不用行禮了。”

    龍行虎步而至,李昀趕緊讓人扶起里面的人。吳博士跟張博士都年紀一大把了,哪里吃得消太繁重的禮節。

    李昀看她二人小心翼翼的模樣,倒也沒多說什么。

    吳博士跟張博士原先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小民,第一次見他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董海川,去搬兩張椅子讓吳博士他們坐,朕先看看這臺織機。”

    吳、張二人連連謝恩,甚至眼睛都有些紅了。

    尤其是吳博士,未做這個蠶博士之前,自己的親爹娘、丈夫、兒子…沒有一個如此關心過她。

    反倒是陛下…如此圣人竟然會如此關照她一個老婦人…真是真是…她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夸贊陛下。只是之前由隴縣開始建造,而后陸續在各地建造起的李氏生廟,她總是去上一炷生香。

    甚至家里面她都專門讓人修了一個小廟,逢年過節,都是先拜陛下再祭祀的先祖。

    她想,這樣的皇帝最好真的能萬歲萬歲萬萬歲地活著。

    李昀是不知道老婦人在想什么,他只是繞著織機走了一圈,有些感嘆,這不就是大學生昀哥兒記憶中的大花樓織機嘛。

    朱淵對百姓很好,稅賦是歷代皇朝中最低的。可問題是他也喜歡百姓老實,越老實越好。

    這導致梁國終其一朝,創新能力特別差。

    很多社會常用工具,一直就沒怎么進步。就算誰發明出了什么有用的東西,也基本只在小范圍傳播。

    因為朝堂不支持甚至打壓。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番薯在揚州、廣州一帶已經獲得了當地百姓的一些認可,意識到了它在產量上的優越性。還有當地縣令去進獻番薯,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一直等到李昀意外發現,這才推廣了起來。

    “其形似高樓,織錦又繁復華貴,這織機就叫花樓織機吧。”李昀笑著給這織機取了名字,又順帶勉勵了張、吳二人。

    絲織品好啊。

    李昀看著這臺高大的織機,各種華貴的織錦、茶葉、瓷器…這些東西他以后都要傾銷出去,然后去換大批的金銀錢財、書籍、人才甚至各種礦產資源。就算現在沒能力用沒關系,搬回來堆著,后世子孫總會用的。

    看完了織機,李昀又去找了醫科院找吳禰。

    “陛下。”

    吳禰這個青囊醫書的傳承者,這幾年立下的功勞可不小。

    不說李昀麾下的文武都是讓吳禰調理的身體,就連他娘親年輕時候傷了身體,原本有些病根,也讓吳禰給治好了。

    李昀看重吳禰,殊不知吳禰更加感恩戴德。

    醫者跟工匠一樣,原先都是入的工籍。

    他的日子過得也好不到哪里去,現在能成為李昀親口說的國之大才,吳禰只覺得知遇之恩難以報答,恨不得肝腦涂地為陛下效忠。

    李昀揮揮手,讓附近的人都退下,只留下董海川、吳禰還有幾個心腹學生,這才開口道:“解剖學研究得怎么樣了?”

    中醫很好,可這外科也不能落下啊。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終究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念太過深入人心,李昀暫時也就沒有大張旗鼓搞外科手術。

    他登基之后,只是秘密召見吳禰,讓他開始研究華佗的麻沸散,甚至弄了一些死刑犯的尸體讓他悄悄解剖,了解人體構造。

    大手術李昀還不敢想。

    可類似闌尾還有婦女生產,這二者在大學生昀哥兒的時代明明是小手術,這個時代一旦出問題就會活生生疼死,這李昀忍不了。

    經過幾年學習還有學生培養,吳禰已經有不少心得了。

    此刻聽到陛下發問,吳禰頗為期待道:“陛下,臣如今對麻沸散的運用已算是熟練,也利用剖腹取白兔腹中子練習了數遍,對剖腹之后縫合、防大出血等都有了幾分心得。若有婦人難產或恐喪命,臣可一試。”

    李昀點點頭。

    目前最難解決的就是輸血裝備,如果手術中病人大出血,那就基本回天乏術了。不過難產本就是十死無生,對婦人來說這樣死去,太過殘忍,不如剖腹一搏。

    “朕知道了,這些時日你自己留意一下,若有合適病人就問問看,若是愿意搏一搏,你就開始手術吧。壓力也不用太大,任何事物的前進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何況是這種外科手術。”

    “臣明白了。”

    李昀還是希望好結果快點到來,如果難產跟闌尾患者在手術后,生存率能高達六十以上,李昀就會嘗試公開外科手術治療方式,用事實讓大家開始接受醫學上這一新事物。

    跟吳禰聊完,李昀又去見了幾個巴歇國的洋人。

    這幾年他們腦子里的存貨都被挖得差不多了,不過現在的他們也已經學會了一口利索的明朝官話。

    更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李昀不同于他們的國王,他是一個大統一王朝的唯一皇帝,他的意志代表了整個國家的意志,他的權勢無人可以比擬。這個認知讓幾個洋人見到李昀早不像是之前那樣,叫嚷著他們需要禮遇,反而入鄉隨俗,跪得比誰都快。

    夕陽西下。

    踩著晚霞踏入曲行家中的時候,張任發現他院子中還有一個老者跟一個年輕人。老者在燒柴煮飯,年輕人在砍柴。

    “老大人姓岳,名虞,這是他的義子叫岳陽,他們也是來科考的,如今跟你一樣暫住在我家中。你要是想讀書什么,這位老大人原先做過縣令,很有才華,你可以抽空請教請教。”曲行緩緩道。

    張任眼睛一亮,趕緊跑到岳虞身邊道:“哪里讓您來做飯,我來我來。”

    岳虞年紀大了,也不跟年輕人搶干活,從善如流站了起來。

    吃完晚飯,曲行在院子中放了個四方桌,然后放了一盞油燈在上面。

    “你們要讀書就來這兒,一起做個伴。”

    張任沒二話,小心拿出了家里給置辦的一套筆墨紙硯。

    一連幾日安靜劈柴、讀書,張任閑聊中竟然發現曲行等人竟然都有一段故事。

    曲行說是在陛下打張並的時候立下過挺大的功勞,可后來要論功行賞,這個曲行竟然說他只想種田。

    岳虞是原來梁朝時候的縣令,但因為縣中大戶為了爭奪利益,借助鬼神搞童男童女祭祀,導致他犯下了罪行。

    后來陛下清算各地,岳虞被叛入獄十年。

    早些年他就坐完牢出來了,之后他也一直如同老農一樣安心在鄉間耕種,這期間收養了一個無父無母的流民孤兒,就是如今的岳陽。

    敬盛世,敬陛下

    “一天天憋著讀書也不好,這地里還有一些番薯。那邊的花生我之前都收過了,但地里還落下一些,你們今天就幫我把番薯都收了,花生地重新翻一遍,有落下的花生就撿回來。”

    曲行站在田埂上,對著前面的兩個少年囑咐道。

    張任在家沒少干農活,甚至因為他人壯力氣大,有時候比他爹娘都干得多。這會兒感受著清晨的涼爽點頭笑道:“曲叔你放心,我干田地活一把好手。”

    岳陽比較安靜,考的也是文科。

    可看他雙手粗糙,手臂又極為結實,可見他這田地里的活兒也沒少做。

    見兩個少年不驕不躁,干起活來麻利又認真,曲行滿意地點點頭。

    田地中。

    張任小心刨著番薯,好奇詢問道:“岳陽,你爹學問這么厲害,就算坐過牢,出來做個村學教書先生也綽綽有余,錢賺得也多呀,怎么也要借住呢。”

    說完張任又趕緊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曲叔跟我說了,岳大人是個好官。那會兒梁朝亂得很,他也是沒辦法才做的那事。

    我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個辯論題,就像是一輛懸崖上疾馳的馬車,里面有四五個人,馬車前面是一個小孩。

    馬車太快了,要是避讓,馬車很容易掉下懸崖,要是不避讓,前面的小孩死。這個選擇無論怎么選擇,對選擇的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岳陽挑著花生。

    他神色平和。

    “沒事,我爹說他做錯了很多事,對不起自己的妻子也對不起自己的孩子,他空有學問卻只會死讀書,就不去教孩子了,以免誤了他們。

    不過有時候鄉里村里要寫什么字,或者三老有時候不懂一些縣令的公文內容,我爹就會去幫忙。逢年過節,三老跟鄉民也給我們送一些吃食過來。

    我跟我爹也都有田地,我們種不完也租出去了,其實不缺錢。不過我爹把多的錢財都資助出去了,他現在供著好幾個沒爹沒娘的孩子讀書呢。”

    張任佩服地連連點頭,又感嘆道:“這幾天岳大人教我讀書,還幫我劃重點,我感覺我腦子一下都清晰了很多。之前我還挺怕考兵策論答,現在感覺有底氣多了。這么好的老師,岳大人竟然說他教不好,真是太謙虛了。”

    岳陽面露幾分自豪之色,他一向以岳虞為偶像。

    說話間,張任又道:“岳陽,這幾天我們雖然沒去洛京,可是來往路上還有村里的人好多,應該都是來考科舉的。你說這么多人,我們能考上嗎?”

    “能,考不上就過兩年再考。總會考上的。”

    岳陽神色堅定,說話的時候不急不躁,卻能讓人感覺到他的決心。

    大概看張任有些擔心,岳陽想了想開口,“張任,這幾天你可以多看看關于出兵草原、高句麗或者海軍航海探索新大陸之類的出兵策略。”

    “哇,岳陽,你在幫我押題嗎?”

    岳陽點點頭,“我不確定對不對,可陛下統一天下已經有六年了,現在大明國國力還在日漸上升中。前幾年陛下主張休養生息,可去年開始,陛下先是在年終的時候組織了大閱兵,隨后自己又去祭拜了兵勇閣。

    今年開春后,新聞部的報紙就開始介紹起明國之外那些國家的風土人情,還有介紹海外島嶼風貌的文章。

    這幾天的報紙則更是開始探討起了若真出兵,對大明國的利弊等問題。從報紙表露的信息看,陛下怕是有再動兵戈的心了。”

    “啊?你這也能推出來?”

    張任都驚呆了,他真是一點沒注意啊。

    “有心自然能發現。”

    張任大聲夸了岳陽幾句,趕緊歡歡喜喜干起了活兒。等到了傍晚,他要找岳大人幫他重點補課。

    當然,他也要自己想想。

    如果他是將軍,出征草原應該注意什么,如何用兵,如何探路等,這些都需要他自己來思考。

    而此刻曲行家中。

    他跟岳虞倒是坐在屋子中,兩人正在品茶下棋。

    曲行的下棋水平一般,不過聽說明皇陛下是下棋的圣手。崔公這樣的高手,在陛下手下幾無勝跡,可見陛下棋力之高。

    岳虞現在下的也是養老棋,不在輸贏,只在放松心情。

    “岳公,我觀岳陽沉穩有度,辦事有理。入秘閣不敢想,這要看他造化,不過要榜上有名怕是不難。”

    岳虞頭發已白,加之這些年都在田間耕種,皮膚黝黑不似當初做縣令的模樣,唯有這滿身的氣質還是帶著書卷氣。

    這會兒他搖搖頭,“我對岳陽別無所求,若他為官,我只希望他能做個踏實的好官。如今是盛世啊,便是能力平庸一些,只要心中為民,這官就能做好。”

    “盛世…盛世啊。”岳虞的話讓曲行長長一嘆。

    他們都是從梁國末年的動亂過來的,在那個冰天雪地中,曲行也看到了極致的惡與慘。

    他有時候看到洛京的繁華,看到田間稻荷連綿,看到書生趕考,聽到書聲瑯瑯…他都會有種恍惚。

    這是盛世,盛世。

    喜悅幸福的同時,曲行又會有種心酸。

    二十幾年的亂世死了太多人了啊,洛京更是幾經焚毀,十室九空。祝阿史為了填充人口,還強行遷徙鄉民。

    “陛下真是圣明之君啊,有生之年我能看到這樣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景象,也算是無憾了。”

    岳虞忽而舉茶而起,笑道:“敬盛世,有此盛世,才有你我耕種田地的悠然生活。敬陛下,有陛下的圣明,才能大破天下桎梏,讓有才之人才得其用!”

    曲行也大笑:“敬盛世,敬陛下!”

    他二人品茶言歡,倒是成了忘年交。

    時日一天天過去,九月份的科舉時日終于到了。

    大清早,天微微亮,曲行特意早起煮了濃濃一鍋粟米粥還有好幾個雞蛋,等張任二人起來的時候就叫他們安心吃早飯。

    外頭他托人找了一輛驢車,一會兒送他們去洛京。

    “半個時辰你們也別走了,坐驢車放松一下。科考心態要平穩,就算考得不好,你們都還年輕,下次再考就是。”

    張任趕緊道謝,他來這兒曲行真的照顧他很多。

    吃過早飯,倆人上了驢車,在清晨霧氣中向著那座大城慢慢而去。

    此刻城墻上。

    李昀正在看著一個個學子有順序地進入城中。

    因為今天是科考,所以對進城入城的商販、行人都做了一定限制,還額外派了重兵維持秩序,就是為了防止出亂子。

    “科舉制度真是一項利國制度啊,有此為根基,天下英雄盡攬陛下囊中,誰還能與陛下為敵,誰又還能撼動陛下的江山?”陪同在旁的姒琎書不由感嘆道。

    馬上三十的李昀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紀。

    此刻的身姿挺拔,面容五官極為英俊。站在那兒不言不語,無形中的氣質便讓人覺得他尊貴異常。

    “科舉制度早有雛形,我也不過拾前人牙慧罷了。再則,哪有不滅的王朝呢,姒公,平常心看待吧,后人自有后人福。”

    姒琎書笑而不語。

    陛下什么都好,權勢隆重到他這個份上也還是秉持初心,真是難得到了極點。就是一點,有時候適當也適當放縱一下嘛。聽說陛下小時還很喜歡馬屁話,如今反而不怎么愛聽了。

    君臣二人看著魚貫而入的學子,忽然姒琎書驚嘆出聲。

    “怎么?”

    姒琎書笑道:“陛下,那驢車上那兩人,一人頭頂氣運如書,可見其人文思泉涌,乃是內政大才。另外一人有意思,其頭上血氣翻涌,呈兇猛突進虎豹之形,這是破軍之相啊。”

    李昀好奇張望去。

    他劃分陰陽后,如今陰庭不出,鬼神也無法降臨陽世。陽世氣運這一塊,如今大多人也漸漸開始不顯了。除非是氣運很是厚重之人,倒還能察看幾分。等再過個二三十年,恐怕姒琎書這樣的氣運精通者也要看不到了。

    姒琎書跟崔定知道了李昀在陰庭所做事后,他二人大為欣賞,對氣運不顯一事并不糾結。

    人定勝天。

    氣運終究依人而起,人不能依運行事。

    如今姒琎書看氣運也就是看個熱鬧。

    若是天下未定,出現驢車上這樣兩個少年,他必然要擔心了。若不能為李昀所用,肯定也不能讓他們離開。依照他們的本領,亂世肯定要攪動出幾分風云的。

    可現在明朝盛世,別說貪狼已死,七殺早已投效陛下,區區一個破軍壓根鬧不出什么幺蛾子。就算這會兒殺破狼三星齊聚,陛下不用他們,他們也只能老實去種田,有時候時勢才能造就英雄。

    李昀也是面色輕松,笑道:“甚好,這二人回頭讓范旭留意一下。”

    李昀又看了會兒學子入洛京,這才轉身道:“姒公,回去吧。休養生息六年時間,今年之后,明國的軍隊也該動動了。”

    姒琎書自然應喏。

    李昀腦子里則開始在盤算著先往哪里動手好呢,這次兵策跟文考上,他都有類似的問題提問,希望今年的考生們能給他一些驚喜。

    不過吳期、孫亞、宋繼、鄧羌、譚德甚至還有他舅舅憲嚠跟李翊這些武將,琢磨出他要動兵后,這半個月來誰都想做開疆擴土的第一人,請戰奏折都快把他書案給堆滿了,頭疼。

    休養生息六年,明國發展文化、經濟的同時,士卒與將軍沒有被繁華的生活給磨平了戰意,如今依舊保持著熱切的征戰之心,武德充沛。

    李昀對此相當滿意。

    改變命運的小人物們

    “老師,研究院那邊改良了一臺好大的織機,張博士他們叫您去看看呢。”幾個年輕的學生跑進來,提高了嗓門對正在教染織工藝的一位老婦人喊道。

    老婦人年紀不輕了,即使每年都有大夫來替她體檢,給她調理身體。可年輕時候吃過太多苦,還是讓她頭發花白,背脊佝僂,甚至聽力也下降了不少。

    聽到幾分動靜。

    老婦人拄著拐杖扭頭,四五個學生已經歡喜地走到了她身側。

    “輕聲點,毛手毛腳。”老婦人笑道,“我聽得見。”

    早幾年剛被三老從家里請出來的時候,她慌張極了。現在都記得第一次見陛下的時候,她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渾身嚇得都快暈過去。

    說起來,那時候陛下還沒登基呢。可要不說陛下是天生的圣人降世呢,當時陛下那么年輕就已經頗具帝王威嚴了。

    說話間,老婦人慢吞吞要起身,她身側的孫子跟孫女立即起身跑過來扶她。

    “奶奶,你當心。”

    孫子長得有些虎頭虎腦,攙扶的動作卻十分小心。

    一群人把老婦人扶著往外走,等出了教學樓,外面已經有馬車在等候了。

    她年紀實在太大,如今也走不了多少路。

    等被孫女攙扶上馬車,老婦人示意孫女把馬車里頭的簾子拉開。這會兒九月底了,天氣涼爽了不少,所以學院里面不少學生老師有工夫都愿意到外面散散步。再則,九月剛剛過了科舉大考,不少人也都在討論到時候榜上有名者是誰,熱鬧得很。

    “奶奶,您在想什么呢?”孫女看老婦人虛著眼走神的模樣,忍不住抱住了老人的胳膊好奇道。

    “我在想啊,臨了臨了,竟然還能過這樣的日子呢。”

    老婦人摸了摸孫女的頭發,笑道:“你要努力,這些天在學的蠟纈、夾纈和絞纈你上點心,別聽你爹的什么早點嫁人生孩子。

    我十三歲的時候,你爺爺家用了三只雞跟一筐雞蛋就把我從爹娘那兒帶走了。我做這蠶博士之前,在你爺爺家低頭說話了一輩子,這嫁了人的日子好不好過我最清楚。”

    “奶奶,我曉得。讀書我是讀不進,可您這織錦的手藝我最是喜歡,以后我也一定會成為蠶博士,像您一樣被叫老師的。”

    老婦人熨帖地點點頭,跟孫女一路回憶往事中也到了目的地。

    等下了馬車,外面已經有另外一群學生在迎接她了。

    “吳博士,這邊走,您慢點。”

    老婦人很快就看到了那臺最新改良出來的織機,整個織機有兩米多了,整個構造比原來的織機復雜也精美了很多。

    她不懂織機制造工藝,只能贊嘆地看著這臺器械。

    “咱們造這臺織機可是費了好大工夫,里頭的構件就高達一千八百多個。造好了之后,咱們已經實驗過了,比起普通的織機,它不僅效率高超,更關鍵的是它能織出更華麗與復雜的絲織品。”

    張博士笑著拍了拍這臺織機,笑得滿臉褶皺。

    陛下這幾年對格物越來越看重,對學院的發明創造更是上心。

    張博士原來是個匠戶,從梁國開國那代起,他上的就是匠戶籍。這本來還算一門不錯的吃飯手藝,因為朱淵規定擁有這種工籍的人不準擁有土地,可他們每年都有朝堂分派下來的打造器械之類的任務。只要任務完成了,朝廷都會給他們一定的糧食跟銀錢。

    朱淵當時設想得特別好,那就是他輕徭役低賦稅,再把百姓全部劃分好他們要做的事。這樣一來,大部分的百姓老老實實種田,吃飯,睡覺,一部分的百姓產出生活必需品,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延續傳遞下去,他們朱氏梁國也就能千秋萬代。

    一開始確實如他設想一般,不管是種地的還是上了工籍的百姓都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滿意。

    甚至那會兒上了工籍的家庭特別吃香。

    因為非要說,這就相當于公務員鐵飯碗。不僅如此,這些上了工籍有手藝的匠人也會私下幫鄉民打造跟維修農具,這樣不僅能收獲個好名聲,更能賺點小錢。

    可隨著梁國逐漸衰弱,活不下去的農民在失田之后還能逃竄求活,工籍人逃竄就是逃避服役,是要被抓捕的。

    同時,梁國后期的攤派任務越來越重,錢跟糧從最初的層層克扣到后期不再下發,甚至連打造器械的材料都需要自己去配備。這導致很多匠人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成為逃犯,或者想辦法偷工減料。

    這也是為什么,后期梁朝打仗,士卒身上窮成這樣。大多武器跟甲胄質量也相當的差,幾乎沒什么用。

    張博士當時就因為梁國吃了不知道哪里的敗仗,上面的老爺們不知道怎么說的,怪罪于器械不精良。于是層層怪罪,最終定罪為工匠克扣朝堂精鐵與錢糧,要抓一大批的工匠砍頭。

    當時幸虧他為人不錯,同鄉村里人看到了衙役身影后就趕忙來通知他。他丟了全部家當就帶著全家人往深山老林跑,后來不知道怎么就隨著流民到了涼州。

    現在想來,當時他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張博士是吃過苦的人,這會兒年紀也大了,對比今朝,總是時不時地忍不住追憶往昔。

    “好啊,您這手藝好得很,這織機取名字了嗎?”

    張博士頓時搖頭,“沒,等這個月把織機的制造工序整理成冊,回頭上報陛下,看看有沒有那個運氣,讓陛下賜個名字。”

    說起這事,張博士就滿臉期待。

    現在的日子可不只是吃飽穿暖,關鍵是誰能想到,一個工匠還能光宗耀祖啊。

    老婦人又看了一圈,她本來想親自上手試試看。

    可惜這臺織機太大,要運作起來對身體的靈活度還有力氣都有一些要求。她年紀太大,實在是沒那個機會了。

    誰知老婦人剛可惜地搖了搖頭,外面忽然就傳來了一陣吵鬧聲,但很快又安靜了下來。

    而后,一群身著紫、綠相間,腰間佩戴統一垮刀的英武士卒率先走了進來,不少參觀的學生跟老師更是立即被帶著離開。

    老婦人跟張博士對視一眼,馬上明白是陛下來了。

    這些身著鮮艷官服又十分英武不凡的士卒一看就是錦衣衛,能讓這些優中選優的錦衣衛這么大張旗鼓地小心防備,除了陛下出行也沒別人了。

    老婦人幾人立刻恭敬立在一旁,果然沒多久就看到陛下帶著笑走了進來。

    “起來,不用行禮了。”

    龍行虎步而至,李昀趕緊讓人扶起里面的人。吳博士跟張博士都年紀一大把了,哪里吃得消太繁重的禮節。

    李昀看她二人小心翼翼的模樣,倒也沒多說什么。

    吳博士跟張博士原先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小民,第一次見他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董海川,去搬兩張椅子讓吳博士他們坐,朕先看看這臺織機。”

    吳、張二人連連謝恩,甚至眼睛都有些紅了。

    尤其是吳博士,未做這個蠶博士之前,自己的親爹娘、丈夫、兒子…沒有一個如此關心過她。

    反倒是陛下…如此圣人竟然會如此關照她一個老婦人…真是真是…她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夸贊陛下。只是之前由隴縣開始建造,而后陸續在各地建造起的李氏生廟,她總是去上一炷生香。

    甚至家里面她都專門讓人修了一個小廟,逢年過節,都是先拜陛下再祭祀的先祖。

    她想,這樣的皇帝最好真的能萬歲萬歲萬萬歲地活著。

    李昀是不知道老婦人在想什么,他只是繞著織機走了一圈,有些感嘆,這不就是大學生昀哥兒記憶中的大花樓織機嘛。

    朱淵對百姓很好,稅賦是歷代皇朝中最低的。可問題是他也喜歡百姓老實,越老實越好。

    這導致梁國終其一朝,創新能力特別差。

    很多社會常用工具,一直就沒怎么進步。就算誰發明出了什么有用的東西,也基本只在小范圍傳播。

    因為朝堂不支持甚至打壓。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番薯在揚州、廣州一帶已經獲得了當地百姓的一些認可,意識到了它在產量上的優越性。還有當地縣令去進獻番薯,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一直等到李昀意外發現,這才推廣了起來。

    “其形似高樓,織錦又繁復華貴,這織機就叫花樓織機吧。”李昀笑著給這織機取了名字,又順帶勉勵了張、吳二人。

    絲織品好啊。

    李昀看著這臺高大的織機,各種華貴的織錦、茶葉、瓷器…這些東西他以后都要傾銷出去,然后去換大批的金銀錢財、書籍、人才甚至各種礦產資源。就算現在沒能力用沒關系,搬回來堆著,后世子孫總會用的。

    看完了織機,李昀又去找了醫科院找吳禰。

    “陛下。”

    吳禰這個青囊醫書的傳承者,這幾年立下的功勞可不小。

    不說李昀麾下的文武都是讓吳禰調理的身體,就連他娘親年輕時候傷了身體,原本有些病根,也讓吳禰給治好了。

    李昀看重吳禰,殊不知吳禰更加感恩戴德。

    醫者跟工匠一樣,原先都是入的工籍。

    他的日子過得也好不到哪里去,現在能成為李昀親口說的國之大才,吳禰只覺得知遇之恩難以報答,恨不得肝腦涂地為陛下效忠。

    李昀揮揮手,讓附近的人都退下,只留下董海川、吳禰還有幾個心腹學生,這才開口道:“解剖學研究得怎么樣了?”

    中醫很好,可這外科也不能落下啊。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終究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念太過深入人心,李昀暫時也就沒有大張旗鼓搞外科手術。

    他登基之后,只是秘密召見吳禰,讓他開始研究華佗的麻沸散,甚至弄了一些死刑犯的尸體讓他悄悄解剖,了解人體構造。

    大手術李昀還不敢想。

    可類似闌尾還有婦女生產,這二者在大學生昀哥兒的時代明明是小手術,這個時代一旦出問題就會活生生疼死,這李昀忍不了。

    經過幾年學習還有學生培養,吳禰已經有不少心得了。

    此刻聽到陛下發問,吳禰頗為期待道:“陛下,臣如今對麻沸散的運用已算是熟練,也利用剖腹取白兔腹中子練習了數遍,對剖腹之后縫合、防大出血等都有了幾分心得。若有婦人難產或恐喪命,臣可一試。”

    李昀點點頭。

    目前最難解決的就是輸血裝備,如果手術中病人大出血,那就基本回天乏術了。不過難產本就是十死無生,對婦人來說這樣死去,太過殘忍,不如剖腹一搏。

    “朕知道了,這些時日你自己留意一下,若有合適病人就問問看,若是愿意搏一搏,你就開始手術吧。壓力也不用太大,任何事物的前進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何況是這種外科手術。”

    “臣明白了。”

    李昀還是希望好結果快點到來,如果難產跟闌尾患者在手術后,生存率能高達六十以上,李昀就會嘗試公開外科手術治療方式,用事實讓大家開始接受醫學上這一新事物。

    跟吳禰聊完,李昀又去見了幾個巴歇國的洋人。

    這幾年他們腦子里的存貨都被挖得差不多了,不過現在的他們也已經學會了一口利索的明朝官話。

    更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李昀不同于他們的國王,他是一個大統一王朝的唯一皇帝,他的意志代表了整個國家的意志,他的權勢無人可以比擬。這個認知讓幾個洋人見到李昀早不像是之前那樣,叫嚷著他們需要禮遇,反而入鄉隨俗,跪得比誰都快。

    夕陽西下。

    踩著晚霞踏入曲行家中的時候,張任發現他院子中還有一個老者跟一個年輕人。老者在燒柴煮飯,年輕人在砍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