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女官有什么不行的?讀了書不都一樣嘛!” “胡言亂語,怎會一樣?孔夫子說了,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可見女子不能成大事。” “那還有花木蘭代父從軍,立下赫赫戰(zhàn)功,巾幗不讓須眉,怎么不能成大事了?” “這、這、反正就是不能成大事。” “拿不出理由來說服我,就胡攪蠻纏了,哼!” “快看!那邊怎么回事兒?” 街上,有大批文士打扮的人,烏泱泱片聚集在一起,匆匆路過。 “不知道啊,發(fā)生什么事了嗎?” 圍觀者注視著那群人,好奇地討論。 “他們?nèi)サ暮孟袷腔食堑姆较颉α耍訁⑴c科舉可不就是一件大事!” 大家支棱起耳朵,挪動腳步,跟上那群文士。 路上又吸引集結(jié)了許多人。 文士們俱是神色凝重,義憤填膺。他們的氣勢洶洶,來到皇城門口。 皇城巍峨聳立,朱漆大門莊重嚴(yán)峻。 他們擺開陣勢,在圍觀者的矚目下,席地而坐,一言不發(fā)。 “這是在干什么?”有圍觀群眾摸不著頭腦。 “你傻啊!分明是在靜坐抗議。” “啊?坐一坐就能抗議了?” “你坐肯定不行,人家身份不同,是朝廷未來的倚仗。” 說罷,皇城內(nèi)有官員匆匆趕了出來,神色難掩憂愁。 群眾說得沒錯,文人身份不同,他們聯(lián)合起來抗議,便是皇帝也得重視,給出個交代。 雖說他們也有些幸災(zāi)樂禍,全因太后不顧眾人反對,如今遭到反噬,但畢竟朝堂一體,他們難逃干系。 “諸位,若有訴求,可敲登聞鼓諫言,在皇城門前聚眾鬧事,此乃大罪,諸位三思而后行。”有官員苦口婆心地勸道。 “吾等不怕治罪,只求圣人陛下還我們個公道。”領(lǐng)頭的文士毫不動搖,堅定地說。 他是領(lǐng)頭人,帶來的都是此次科舉入試的舉子。他自知人小力微,但從不懼權(quán)貴。 身后的人附和他。 “吾等不怕!” “以身殉道也在所不惜。” “何苦。”官員嘆了口氣,仿若看到年輕時傲骨錚錚的自己,勸阻的話再難說出口。 又過了許久,皇城內(nèi)的許多官員匆匆到場,少頃,太后皇帝也來了。 太后與皇帝端坐在步輦上,身邊侍衛(wèi)環(huán)繞,宮婢簇?fù)怼? 百姓們驚喜地歡呼,齊齊跪地朝拜,向他們請安。 “諸位學(xué)子,為何在此靜坐?”在太后的示意下,有官員開口問道。 “吾等并非刻意鬧事,只是圣人提議令女子做官,讓吾等多年所學(xué),成了一場空談笑話。”領(lǐng)頭文士難掩悲憤,“讓天下舉子痛苦難安,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 “圣人您看?”官員轉(zhuǎn)向太后,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