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同志,請給我一根鹵豬蹄?!? 羅旋掏出錢,“這是怎么賣的?” 列車員一邊忙著用牛皮紙包裹豬蹄,一邊回道,“同志,我們這個豬蹄是論根賣,一根豬蹄是8毛7?!? 8毛7分錢? 按照一斤精米1毛7,再加上等值的糧票,所以一斤上好的精米大致是3毛4。 這么算下來,一根豬蹄就相當于能買2斤多一點、不到3斤大米了。 如果按照后世的東北大米價錢,這么一推算,這根豬蹄也就是不到10塊錢。 算下來,很劃算的。 不過只因為這個時期的人,因為普遍缺乏油水,大家即便是要買肉吃的話,最喜歡買的還是肥肥的五花肉。 像豬蹄這種皮多肉少、幾乎都是骨頭的豬下水,確實也賣不貴。 按照絕大多數人的想法來說,那是個啥嘛?凈啃骨頭了,不劃算吶。 所以在這個時期,豬蹄,豬尾巴,甚至是排骨賣的都很便宜。 買豬蹄的過程當中,羅旋順口問了一句,“同志,像這種流湯滴水的食物,牛皮紙的包裹,恐怕有點不方便吧?” 列車售貨員回道,“是呀,好多旅客買了豬蹄之后,就得趕緊把它吃光,要不然的話,等到汁水滲透牛皮紙,可就麻煩了?!? “那能不能弄一種器皿,比如說用竹筒來做一次性的餐盒呢?” 羅旋一邊把錢遞過去,一邊問對方,“就像用云貴川地區隨處可見的楠竹,把它鋸成一個竹筒,作為一次性用餐器皿,拿來盛放這些食物,或者是火車上的快餐飯。 我就想知道,如果在每一份飯菜的價格基礎上,再加上一毛多、兩毛的這種竹筒成本,你覺得旅客能接受嗎?” “應該能吧...” 售貨員一邊從圍裙兜里掏出零錢來找錢,一邊漫不經心的回答羅旋,“其實在出門的旅客當中,其中有相當的一部分旅客,他們是因公出差。 所以在一份飯菜里面,再加上這么1毛2毛的餐具成本,他們應該還是能接受的,畢竟乘客們回去以后,是可以報銷的?!? “而且呀,用楠竹筒做成的快餐盒,說是一次性的,其實我覺得旅客根本就舍不得用一次就丟。 他們很可能會去把竹筒洗干凈之后,拿回家里去繼續用。” 列車售貨員笑道,“這么一來,其實還會減輕我們給乘客們送餐的工作量,就再也用不著跑到每個車廂,忙著去回收鋁制飯盒了。” “只可惜呀同志,你這個想法是好的?!? 售貨員找好錢,將零錢遞過來,“可現在哪有生產這些東西的廠家?哪怕有的生產大隊想辦這么一座工廠,生產能力還非得、非常大才行。 一般的生產大隊,哪有這種辦廠的能力喲? 再說了,上級一直提倡要以糧為綱,恐怕也沒有任何一個生產大隊,能擁有那么多的楠竹吧?” “嗯,明白了,謝謝啊...” 羅旋向對方道個謝,一邊勐啃豬蹄,一邊在想:看來用楠竹生產一次性快餐飯盒的這個想法,是可行的。 不過這位售后員所說的有些東西,確實也是說到點子上了...首先,火車上的用量很大。 畢竟僅僅一個70年,鐵路上的旅客發送量,總共達到了5.24億之多。 哪怕50個人當中,有一位旅客需要購買火車上的午餐和晚餐,那么所需要消耗掉的餐具數量,也是一個驚人的天文數字。 這么一算下來的話,如果能夠成立一家,專門供鐵路上使用的竹制快餐飯盒的生產廠家。 哪怕一個飯盒,只掙3分錢。 粗略估計,這家工廠能夠掙到的毛利潤,都能達到十分恐怖的60萬元! 這筆錢,對于一個生產大隊來說,無疑是一筆非常巨大的收入。 其實賺錢,反而還是次要的。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座工廠,它所能跟當地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 比如說要生產2000萬個快餐飯盒,他所涉及到的生產員工,數量那也不會少。 摘竹子的,砍竹子的,運輸竹子的,然后對這些楠竹進行粗加工,最后再放到車床上去進行深加工...哪個環節,不需要使用數量巨大的人工? 這能給當地解決多大的用工指標? 然后正是因為有了這么一做加工廠的存在,圍繞這這座加工廠的附屬產業,勢必也會被帶動起來: 運輸如此數量巨大的竹子,以及深加工之后、所生產出來的成品,勢必又會用到大量的車,汽車,拖拉機,甚至是馬車,驢車。 這些東西, 光靠一個小小的拉轱寨子,顯然是做不到全產業鏈,一口吃盡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