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行人出馬-《尊師孔仲尼》
第(1/3)頁
魯侯接過書信只輕輕掃了一眼,便驚得失聲喊道:“什么?!”
他轉眼望向宰予,連聲問道:“宰子,這消息可信嗎?”
宰予道:“古諺有云:民保于信。下臣又怎么敢用這么重大的事務欺騙您呢?”
季孫斯等人聽到二人的對話,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到底是怎么了?”
“晉國內部是發生了何種變故嗎?”
魯侯也不回答,而是將那封書信交給堂下傳閱。
季孫斯等人看完了信,一個個也變了臉色。
“宋國的樂祁居然死在了歸國的路上?!?
“他因為卷入晉國內部的爭斗,被羈押在晉國長達三年,現在范鞅好不容易松了口,誰知道居然……”
“樂祁是因為趙鞅求情,再加上衛國叛晉,各個盟邦也因為此事與晉國離心離德。范鞅頂不住壓力,這才答應放人。你們說,樂祁的死會不會……”
“倒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畢竟樂祁死后,范鞅作為執政卿,最先想到的居然不是如何善后,而是派人去搶奪樂祁的尸體,打算借他的尸身來要挾喝令宋國,這實在是……”
孔子讀完了信,也是免不了合眼長嘆道:“禮崩樂壞??!”
宰予見到各位大夫們的火氣都被撩起來了,這才適時出列請愿道。
“宋國為了能夠迎回樂祁的尸身,必然不敢馬上背叛晉國。但晉國作為大國,先是在盟會上羞辱衛國,后又挾持宋國上卿的尸身。
而我國的陽虎在敗亡之后,也得到了他們的收留。我聽說,晉國之所以收留陽虎,是打算借此觀察我國的態度。
如果我國聽從晉國的調遣,那么自然皆大歡喜。如果我國背叛晉國,那么晉人就打算派出軍隊護送他回國,讓陽虎重掌我國的大政?!?
宰予說到這里,季孫斯的臉頓時黑了下來。
宰予接道:“現在,晉國能夠決定由誰來執掌魯國的朝政。那么今后,是不是晉人也可以決定應該由誰來擔任我國的國君呢?”
此話言畢,魯侯的臉色也變了三變。
晉國能不能決定由誰來做魯國的國君,這一點他深有體會。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魯侯宋就是由晉人擁立的。
當初他的兄長魯昭公在晉國病逝,按照規矩,魯侯應當由昭公的兒子公衍或者公為繼位。
然而,三桓與公衍、公為交惡,所以就給范鞅行賄,改立了昭公的弟弟公子宋。
雖然魯侯能做上這個位置,離不開晉國和范鞅的幫助。
但感謝,也得分時候。
從前他不是魯國的國君,當然希望晉國能插手魯國的內政。
現在他就是魯國的國君,晉國如果再干涉魯國的內政,那就別怪他翻臉不認人了。
且不論晉國這兩年對宋國和衛國干的那點破事,就單說晉國容留陽虎這件事,魯國也不能忍。
衛侯之所以一直對晉國抱有怨氣,除了晉人在幾次盟會上看輕衛國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晉國曾多次收留衛國的叛黨。
衛侯的爺爺衛獻公時,衛國上卿孫林父便帶著封邑投靠了晉國。
有了晉國在后面幫他撐腰,衛國丟了城邑也只能忍氣吞聲,絲毫不敢進攻孫林父。
而衛侯這一代,齊豹、褚師圃等人發動叛亂,失敗之后,也是晉國收留了他們的黨羽。
從前盟會上,魯侯還能安慰安慰衛侯,勸他心胸放開闊,做人大度一點。
但現在,這事發生在自己頭上,魯國上到國君下到庶人,誰也大度不起來了。
魯侯和季孫斯都已經死心了。
但孟孫何忌卻依然對晉國抱有一絲幻想。
他問道:“可容留陽虎也未必代表了晉國的意思呀?各國之間常有往來,戰敗后逃亡鄰國也是常事。不如再繼續觀察一陣,如何?
晉國與齊國將要興起戰事,到時候,勢必會要求我國配合晉軍出擊。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要求晉國交出陽虎。如果他們不交,那時候再背叛晉國也不遲。”
孟孫何忌的疑慮也早在宰予的算計之中。
他開口道:“孟子此言差矣。如果晉國派人與我國重申盟誓,要求我國一同出兵討伐齊國,到了那個時候再背叛晉國,恐怕就已經太晚了啊!”
孟孫何忌問道:“怎么會晚呢?”
宰予道:“如果盟會時,晉國交出陽虎,自然皆大歡喜??扇绻麜x國不交,難道魯國還能當場背叛晉國嗎?”
孟孫何忌想當然的回道:“當然不能了。我們應該回國后,再進行背叛?!?
宰予笑了笑:“孟子能想到這一點,晉國的范鞅又如何想不到呢?以他對待樂祁的做法來看,如果晉國不打算送還陽虎,恐怕范鞅便會立刻在盟會上將參會的國君與大夫們全部抓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