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冬日的京城寒風瑟瑟,東方初白,大概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往日里這個時候人們往往無法割舍對被窩的卷戀,能溫暖的多瞇一會都好。 可今日京城不少百姓卻早早的鉆出被窩離開了家,因為今日各藩屬國將陸續抵京。 對于老一輩的人來說,萬國來朝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畢竟好大喜功的武宗在位時,萬邦是年年來朝,當時民間都有笑話,說那些從遙遠草原的來的部落,每年沒別的事,不是朝見天子就是在來朝見天子的路上…… 老一輩人見得多了自然也就審美疲勞了。可年輕人可沒怎么見過,自打永平帝繼位后,朝覲的頻率就大大降低,而且在大文君臣一致覺得應當省錢的共識下,每年永平帝總是提前下旨,說各國國務繁雜他不忍心讓各王公為了朝覲不顧自己子民,告戒他們心誠則靈,派個使者來意思意思就行了。各國國王和王室成員不來,自然而然接待標準就降低了,也不用大操大辦,到了永平后期,甚至有兩次朝覲的動靜太小,小到不少京城百姓都不知道。 而這一次的朝覲,在朝廷的大力宣揚之下,又加之百年宿敵西原圣卿也要前來,可謂是舉世矚目。 更別說從沒有哪一次朝覲像這一次,還沒開始就已經鬧出了不少風波。西原圣卿剛到臨淵城就遇刺,雖然在朝廷的刻意冷處理下,遇刺之事到底存不存在老百姓都不太確定,但民間已經開始謠傳有人要在京城讓西原圣卿好看! 而另一個大看點就是烏薩和高美,之前兩邊在南興縣城外堵路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朝廷本來也想冷處理,可不想非但沒將消息壓下去,又有新的謠言,說高美王和烏薩世子是新仇舊怨,高美王私下發誓一定要找機會教訓烏薩蠻子一番………… 謠言滿天飛朝廷自然很是緊張,生怕真出了亂子。但老百姓一向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一大早數以萬計的百姓便涌向了正陽門,一來是瞧瞧萬邦來朝的盛況,二來也是想看看會不會真有什么意外發生。 本來朝廷就擔心高美和烏薩又起沖突,所以在安排入城順序時特意將兩方隔開。按照慣例,高美一向是第一個入京,烏薩緊隨其后,這一次怕出意外內閣將山南五國的使團夾在了中間。 可大概老天爺也喜歡看熱鬧,故意搞事情,高美和烏薩還沒出亂子,隔開他們的山南五國出亂子了!就在前一天晚上,皆住在南興的山南五國使團的成員不知怎的在一家酒肆碰上了。眾所周知,山南五國也分出兩邊,一邊是整天琢磨怎么一統山南的南黎南水,一邊是差點被滅國的南羅南岳和南棉,這兩邊那是水火不容,一見面就分外眼紅。 起初兩邊人還比較克制,知道這是大文的地盤,就各自吃喝。也不知是酒喝多了還是憋不住了,就有人開始罵南岳,南岳使團的人一聽就火了,沖上去就要找南黎的人理論。南黎的人喝得五迷三道,還沒弄明白什么情況就被人踹了一腳,反手拔刀就要拼命。南黎動手了,南水的人習慣性的就上前助陣,南棉南羅一看,好家伙你南黎南水在山南就狼狽為奸欺負我們,到了大文打群架你們倆還抱團,國仇家恨涌上心頭,立馬就抄家伙去幫南岳……幾十個人在酒肆一片混戰,南黎南水人少吃了虧,馬上回使團駐地搖人,南岳南羅那邊一看,也趕緊回去搖人,事件逐漸演化為五國使團三百多人在街頭斗毆,要不是南興有四維門高手壓陣,這幫子只怕要決戰到天亮。 斗毆雖然平息,南興也因為眾多夷狄匯聚,百姓只知道有人斗毆根本沒鬧明白是誰和誰在打,五國使團也不愿節外生枝還互相派人致歉。 可這小插曲雖然落幕,但眾多使團成員臉上都掛著彩,眾目睽睽下入京怕被淪為笑柄,于是五國使團一大早都上書找各種理由請求延后一兩天入京。 這一臨時變故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想要臨時更改入城順序也來不及了,結果搞了半天高美使團又和烏薩人挨一起了。 為了不出意外,朝廷調了三千士兵在正陽門外列陣,名曰展示國威實則是為了壓場。更臨時更改迎接高美的官員。 本來按慣例當有二品尚書級別官員前來迎接,其實這已經是極大的禮遇了。結果臨時改由內閣大臣張淵前來,想用張淵的級別和威望鎮住局面,以免那倆老冤家又杠上了。當然改派張淵前來還有另一個考慮,因為過幾天趙義博要迎接明律,大文歷史上從沒有一品大員迎接外夷的先例,這先例給西原恐有議論,干脆這先例給高美王,還能得高美王的感恩! 】 話說高美王李慕文是真感恩!本來想到今日入京都已經激動萬分,懷著虔誠的心天都沒亮就開始焚香沐浴,剛洗完聽聞朝廷改派內閣大臣張淵相迎,李慕文大呼皇恩浩蕩的又回去泡了一個多時辰,好好的人都快給泡芙了。 眼看都快到京城了,李慕文身上的皮膚還皺巴呢! 遠遠的看到了闊別多年的正陽門城樓,李慕文百感交集,叫停了車隊自己走下馬車,先是對著京城方向鞠了三躬,而后下令所有騎馬坐車者皆步行隨他入京。 己時剛過,眼看著高美使團走來,正陽門上奏響了迎賓曲,三千士兵執甲左右列陣相迎,張淵身著朝服穿過門洞立于正陽門下。 李慕文瞧見張淵,趕緊小步快跑上前拱手道:“高美國主李慕文見過天朝內閣張閣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