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去吧。」 劉襄笑呵呵的看著躬身而退的馬鈞,這次收買人心的效果不錯。 他在御書房笑得開心,前殿賜宴之所,朝中百官卻等得心焦,這是攻滅敵國的慶功大宴,皇帝遲遲不出現,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呢? 百思不得其解啊! 「伯安公,陛下可是有何不滿之處?吾心中不踏實。」沮授心緒不寧。 皇帝征戰域外,太子年幼監國,皇后臨朝聽政,百官自然會有些小動作。倒不是陰謀篡位之類的大逆不道之事,可爭權奪利,觀望站隊是免不了的。 這種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就看陛下怎么想,他要是心中厭惡,肯定得有人吃瓜落。 他覺得,需要跟劉虞這個輔政大臣通通氣。 「帝心難測,莫要妄自揣度。」劉虞不覺得有什么大事,那邊的光祿勛崔奕正跟幾個武將吹噓漠北的戰事,講得唾沫星子亂飛,不像有事的樣子。 其實,不止沮授、劉虞在商談,大殿之中分出了六七處小團體,也在談論皇上遲遲不現身的事情,猜測一大堆, 各有各的心事。 又等了一會,天色漸漸變暗,劉襄終于出現了。 眾臣各自落座,老規矩,先歌功頌德一番,什么英明神武、鳥生魚湯的馬屁話一套一套的。 怎么開心怎么說,什么喜慶說什么,都是才學高絕之士,口才、話術個頂個的強。 哄人開心,還不是小菜一碟。 馬屁如潮水,拍得劉襄有些臉紅,這樣的氛圍之下,難怪有那么多的昏君。 贊頌之后,奏樂起舞,斟酒高樂,一切擔心之事都沒出現,眾人心中安定了不少,一直慶賀到深夜,方才散席歸家。 明天沒有常朝,不用早起,眾人也沒什么顧慮。 漢代的朝會不是每天都開,基本是五天一朝。有事上表就行,皇帝也多是召見幾個重臣商議國家大事。 直到了明朝,出了個朱元璋這樣的工作狂,朝會才定為每天都開。劉襄覺得,要求官員每天凌晨起床開朝會,這種行為,大可不必,真正的大事,誰會在朝會上議論呢? 還不是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 真正決定國家走向的決議,大多是在御書房里,幾個重臣商量出來的。 按說回朝第二天,應該開個朝會意思意思,但他著急去太乙宮參觀改進后的水錘和水力鉆孔設備,哪有心思在朝會上聽一堆人就著一點小事嘰嘰歪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