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襄帶著滿心的煩惱召來了荀或和袁渙。 肯定不是讓他們解決貓咪泛濫的問題,而是商議改進稅制的事情。 兩個難題。 實物稅改征錢幣的推行,以及如何促進商業繁榮,以使商稅增多。 這事一年多以前就開始在朝中商討,有不少的官吏上了奏折,提出來的問題和辦法五花八門,但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多。 朝中官吏都明白,陛下的意思是減少征收農稅的環節,避免運輸的損耗,目的是進一步減輕農民的負擔,有贊同,有反對,意見難以統一。 至于商稅更是眾說紛紜,亂七八糟一大堆,但主流思想就兩個,一是繼續放開專營的商品,二是反對加稅。 劉襄的意思是促進商業,做大蛋糕,賦稅自然增多,可有那么一批人,只看到了皇上想多收商稅,便著急忙慌的上表勸阻,說的大義凜然,一副為民請命的樣子。 真實的目的,不過是怕自己的利益受損罷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益,是個永遠也避不開的話題。 他希望今天荀或和袁渙能給他帶來好消息。 可兩人帶來的,仍舊是一堆的問題。 商稅沒有好辦法,還算情有可原,在不加稅的情況下增長收入,確實難度不小。 可田稅推行不下去,這就不對了。 農民基本上是不會反對收銅錢的,田稅主要征收的是糧食和絲、麻。收實物稅的時候,糧食要自己運,絲要自己煮蠶繭繅絲,麻要自己漚麻,都是麻煩事,且運輸費用和途中消耗也由農民自己負擔。 改成收銅錢,會方便很多,直接賣給商人就行,省時省力省錢,只要把標準定的合理一點,官府和百姓都省心。 這種事,傻子才會反對。 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必然是妨礙了一部分人的錢途。 「反對的人很多?有多少?」劉襄嘴角的冷笑,殺意凜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