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蔣濟-《三國從益州開始》
第(2/3)頁
……
“而今看許都城內兵員調動,只怕荊州軍在前線有些失利!
不過,無論魏王派出何等將領,今看潁川防衛,也難復耳!”
“君子不是道言,魏王還有機會嗎?”
“此機是有,但可惜以朝廷內部困憂,另據吾途中觀察,魏王當是退了一步。
這一步退啊!朝廷便不會再做全力之收復,豫州、河南、乃至于幽州大部,多處未劉益州所取,難以改變。
魏王在等機會,劉益州何嘗也不是再等機會?
實或不遠,兗、冀之地,必生大戰。吳王又是蠢蠢欲動,這天下之變局所定之時,也就這數年也!”
從九江而上,已至許都官署外之人,正是聞名江淮之地的士人蔣濟。
早兩年時,蔣濟就為九江郡府所召,擔任郡吏。
數月前,他辭官于家,感嘆江東無大作為,最后決定北上潁川,來入劉營。
若是在曹操封王之前,南陽未失,蔣濟還會選擇于曹操帳下效力。可惜劉釜兵進之速度,抓住之時機,實在太過巧妙。
大義,軍力,民治,后勤,人心……
益州牧劉釜,顯然已經站在了道義實力的高處,只需一步步瓦解曹營,那大勢盡歸之。
今再看來,曹操所領之許都朝廷,若說是一只猛虎,那現在這只猛虎,四只爪子,已經被束縛。
余者,從天下大勢上看,更顯困獸之斗,無用罷了!
“王莽亂漢時,有世祖力挽狂瀾,再興漢室!
董卓之亂,天下割據間,又有劉玄德、劉季安這等漢室子弟……
天或真不絕炎漢耳!”
蔣濟還未往潁川來時,就生出此等感慨。
等到達荊州軍收復的汝南、潁川兩郡,看出在安民生間,益州改革之影子,有一洗大漢幾十年來之苛政后,更生此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