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滅曹(二)-《三國從益州開始》
第(1/3)頁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一個多月后,劉釜來到黃河岸邊,仰望南北船只,深覺華夏母親河的浩偉磅礴。
但與這大自然的饋贈相比,人類,尤其戰爭面前, 生命就顯得脆弱許多。
自他兵至長安后,以河內為主戰場,曹操也親臨前線,兩方交戰,正是激烈萬分。
短短月間,野戰與城池攻守之中,在四個戰場,己方之軍即有兩萬之眾陣亡,傷者無數。
曹軍同樣傷亡慘重,不完全統計,因營嘯之事發生,或有倒戈之部,曹操所轄部,自劉釜親征,短短數月來,就有四萬人,直接或間接地埋骨于多方正面戰場上。
但旁人看去,自能感覺到曹魏這數年延續來的頹勢,沒有減弱,甚至大有增加。
這種頹勢的增加,伴隨著修武之戰夏侯尚一萬大軍全軍覆沒,使得局面突然加劇。
曹操的營帳,不得不往墨山一帶撤退, 就是最精銳的虎豹騎也是躲避劉營鋒芒。
十二月中,當曹魏全力將人馬開赴河內,并同劉釜展開,自十一月中過后的第二次全面會戰時, 伴隨著十二月初來,曹操于陣前,積勞成疾,外加兵事之敗,心境起伏導致的數次吐血,以致病情惡化。曹魏在抵抗劉釜大軍之外,近在鄴城,為太子之位爭奪,則是顯露出另一番局面……
興許是對個人精力和夢想的極力自信,出乎荀攸、鐘繇、程昱、陳群等肱骨之預料,曹操稱王之初,并沒有在第一時間,確定繼承人選。反而是自當年,便是登基以來,連番考察曹丕和曹植的能力與文采。
這就為近兩年的事端,埋下了伏筆。
時下,曹丕留守鄴城, 但曹植領大將軍職位, 同樣留于冀州, 防備北方閻行大部。兩方各掌兵力, 各有支持之眾。
不同陣營之間,為爭者,不僅僅是為了曹魏之將來,還有各自之前程與理想,是故內外交困,局面錯綜復雜。
如楊修,自曹操為魏王后,便義無反顧地站在了曹植一邊,今正于之手下行事。
只不過今日,于邯鄲的將軍府內,一直以來,成竹于胸的楊修,臉上表情多顯愁憂。
曹植坐于官署上首,在聽完楊修所論后,臉色不遑多讓,更是充滿了驚恐和失望。
此中驚恐,亦多于未來之間……
“這么說,吾父絕不會將太子之位,傳于吾乎?”
“依修所聞所見,恐如此也!
然則,殿下也并非全無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