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四國同盟應對-《明末逐鹿天下》
第(2/3)頁
只要能找到外援,我們同盟就能破了這個局。”
閩王張琬點頭說道:“桂王說的對,現在的情況確實如此。
拉攏一個外援,只要贏得戰爭的勝利,付出一定代價也值得。
但我們四國同盟,現在沒有合適的結盟國家。”
唐王蘇晟同樣認同拉攏外援這個辦法。
“這個辦法可以試一試,哪怕沒有拉攏到外援,我們也沒有失去任何東西。”
慶王姜之魚言簡意賅的說道:“值得一試。”
四位諸侯王對于拉攏外援一事,達成了一致意見。
慶王姜之魚看到關于四國同盟的重大決策都已經確定下來。
他語氣急切地說道:“諸位,涼軍來勢洶洶,慶國危在旦夕,我們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
慶國為主戰場提供了大量的油料、糧食、彈藥。
失去慶國,主戰場的局勢更加危險。”
閩王張琬捋了捋胡須,沉穩地提議:“如今四國同盟處于下風,實不宜主動出擊。
我們應當處于守勢,耐心等待同盟各國完成全面動員,屆時再作打算。”
慶王姜之魚苦著臉說道:“慶國實力較弱,大軍還在唐國前線,面對涼軍的進攻,實在是等不及全面動員完成。”
桂王曲天看到慶王姜之魚的急切,他知道慶國現在的局勢有些危險。
他建議道:“放棄從唐國方向進攻吳國,唐國采取守勢。
閩國可派兵支援慶國,緩解慶國的壓力。”
唐王蘇晟緊握著拳頭,咬牙說道:“唐國是山區丘陵地帶,地形復雜,善于防守。
本王有信心能夠抵擋聯盟軍隊的進攻。”
閩王張琬則自信滿滿地說道:“閩國的戰車部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一定能擊潰涼國的騎兵。
機械化的戰車部隊,進攻傳統的騎兵,那簡直是太輕松了。
閩國的海軍,也會進攻涼國的港口,牽制涼國國內的兵力。”
四位諸侯王激烈地討論著四國同盟接下來的安排。
他們的目光中既有對局勢的擔憂,也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念。
桂王曲天站起身來,他右手緊握話筒,緩緩說道:“此事關乎同盟的生死存亡,我們務必謹慎決策。
唐國的第二戰場撤離,很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
唐國堅守的同時,必須要考慮主戰場不受影響。
每一步都要走好,絕不能出錯。
現在已經容不得我們出錯。”
閩王張琬也跟著起身,神色嚴肅:“沒錯,每一步都不能有絲毫差錯。”
唐王蘇晟目光堅定道:“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團結一致,共渡難關。”
慶王姜之魚重重地點了點頭:“那就依計行事,希望能盡快扭轉局勢。”
隨著四位諸侯王達成初步共識,緊張的氣氛稍有緩和。
但每個人的心頭都如同壓著一塊巨石,深知未來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
……
在四國同盟作出決定后的短時間內,一項項全面動員的相關政策密集公布。
如同一陣陣驚雷在四國的大地上炸響。
《全面戰備動員計劃》、《戰時經濟調控政策》、《工業生產特別法案》、《軍管戒嚴令》等政策,直接影響四國聯盟的每一位百姓。
桂國的大街小巷中,人們的臉上寫滿了緊張與不安。
店鋪早早地關了門,往日熱鬧的集市變得冷冷清清。
家庭主婦們在市場上搶購著生活必需品,眼神中透著焦慮。
一位老人坐在自家門口,望著空蕩的街道,喃喃自語:“這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年輕人全部被征兵的官吏帶走。”
桂國各地的征兵點,排起了長長的隊列。
符合年齡的青年人,全部都要征兵入伍,保衛國家。
本來嚴苛的征兵條件,門檻直接降到最低。
只要四肢健全的人,紛紛被送往新兵營,進行緊急訓練。
這些新兵學會開槍,就會被送往前線。
閩國的城市里,工廠日夜不停地運轉,工人們疲憊不堪但仍堅守崗位。
學校停課,孩子們被送回了家,他們懵懂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
一位母親抱著年幼的孩子,淚流滿面地對丈夫說道:“你一定要平安回來。”
而丈夫則堅定地點點頭,轉身奔赴征兵處。
唐國的山區村莊里,農民們停下了手中的農活。
年輕力壯的男子們告別家人,組成自衛隊,準備保衛家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