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第一階段的任務里,昆陽不僅將承接大量一級專利的研發任務,同時也要負責為渼洲培養足夠的相關技術人才。 學術宮的每一個產業落地,都需要相應的軟硬件配套,比如要獨立冶煉出目前最好的鋼材,采礦、選礦、精煉等諸多環節所需的專業人才便數以千計,如果再涉及到成套設備制造,更攀升到萬人以上的規模。 目前即使周地也不是獨立來完成這個產業鏈的全部環節,大量的初級部分還得靠各國合作進行,單采礦和運輸這兩項,便得投入數萬青壯,遠不是周地那點人口規模所能支撐的。 作為一個大國,渼洲當然希望將一切掌控在手中,也確實擁有這樣的底氣,不過也只能針對其中一項而已,真要想把學術宮目前擁有的技術全部掌握并達到一定的規模,所需的產業工人將達到上百萬的規模。 “全球化”將是必然的選擇,所以渼洲也與學術宮達成了人才交流方面的諸多協議,不僅在國內允許并鼓勵人員的流動,與各成員國之間也將達成相關的交流協議。 第一階段主要是完善昆陽這顆種子,到了第二階段,則是建立渼洲的 “雙一級”模式,在鄀郢建立起第二個一級學術宮,同時開始將學術宮推廣到條件成熟的其他城邑。 朱樉覺得要享受學術宮的各項 “福利”,學術資格是必備的。比如要完成教育普及,從規則支持到硬件設立,這些都是行政體系的任務,而軟件方面的師資力量等,則由學術宮進行完善。 只有當雙方條件都已具備時,學術宮才會展開相應的服務項目。渼洲地域遼闊,人口更以千萬計,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鋪開,只能采取成熟一地開展一地的遞進模式。 這不僅是教育和醫療,其他產業亦是如此。比如要建立紡織工業,地方必須解決原材料、場地,學術宮則在全國范圍內統籌相關的技術工人數量,只有在都達到要求之時,才會開始協助推進。 第一階段只是蓄力,學術宮將為渼洲培養其所需的各方面種子人才,到了第二階段才能大規模鋪開,建立成百上千的各類學校及技術推廣中心,逐步培養出數以十萬計甚至百萬計的各領域技術人才。 到了第三階段,則是 “三中心”的多點爆發了。渼洲太大,僅昆陽和鄀郢兩個一級學術宮,很難覆蓋到其全國范圍,所以還需要在淮水一帶建立第三個一級學術宮,由此而實現全覆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