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櫻:…… 這里面到底又有啥事兒啊!頭疼! 可她照舊沒問。 該她知道的時候,她總是要知道的。 幾個人就這么浩浩蕩蕩的坐了三輛車上楊怡家里。 臨走前,葛同志親自叮囑了下校長:“以后還是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問題,這樣的事兒最好不要再發生。如果有類似的情況,可以盡早報警嘛!學生是來學習的,不要讓這些事情干擾他們。” 校長哪兒能聽不懂這話的暗示,又聯想到之前暗示自己那人,趕緊點頭,態度端正的表示:“您放心,以后這樣的事兒絕不再發生!” 車一走,人就散了,徐櫻從那天起成了省實驗中學的一個傳奇故事人物。 議論有好有壞,但無一不說她厲害。 中秋節這頓飯,楊怡在有限的食材里準備的十分豐富,雖然她全程不動手,但于做菜一道卻十分會指揮,去解決徐櫻的事兒前,她就指揮著楊振清做好了大半,回來徐櫻和馮師傅一起下廚,倆人不到半個小時就把所有菜做完了。 飯菜上桌,十幾人圍坐,縱然人不全,但這個中秋因為徐櫻這件事的基本解決,大伙兒都過的開開心心,連向來不喝酒的紀茹芳都喝了一些。 下午清醒的人聚在一起打麻將、下棋、跳舞唱歌,晚上一起賞月,把個中秋節過的熱熱鬧鬧,溫馨歡快。 只是此后五六年,他們再也沒能這么歡快的過過一個中秋節。 國內的形勢幾乎是一天一變,在經歷過那場令全國人民都陷入悲傷的事件后,平原地區仿佛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中。 而此時,徐櫻已經二十二歲,在1972年經推薦進入京城師大四年以后,即將迎來畢業分配,沒跟方遒提前打招呼,她直接申請下鄉到方遒所在的黃坪縣。 選擇上師范大學,是她跟方遒鄭重商量過,并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的。 當初在餃子館兒辦掃盲班的時候她就想過以后是不是要當個老師,直到方遒在那個偏僻的小山村里辛辛苦苦辦起學校,又從學校校長轉到鎮上專管宣傳教育,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辦小學、做教育,得到上級認可,被提到縣里。 她們六年未見,她陪著他在書信里一路走來,從他的字里行間漸漸竟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那么巧合,他們的夢想是一致的。 所以她想去找他,跟他一起向他們共同的夢想繼續努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