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凡是到新明洲的自由移民,到了三王領地后,皆可以獲得百畝田地,十年內不征任何稅賦。 十年之后三王征的稅,要與大明本土一致。給三王封領地的時候,北美的中央大平原還是一片荒原,勘測之類的事都沒干完備,封界就很模湖。 隨著人口陸續過來,三家爭領地、爭人口、爭河流的破事就越來越多。 然而退位的朱由檢畢竟還活著,他可以不管國內的任何軍政事宜,但本土之外的幾個有領地皇子到底是太上皇的親兒子,新皇再看不過眼,也得征詢一下父親的意見。 可老父親的意見是,讓在封地上的兒子們自己商量著解決。皇帝這邊就別瞎操心了,把本土的事料理好,每年能收到哥哥弟弟們進貢的禮物就成。 在太上皇的有意放縱下,在外的親王們有了一定的實力,鬧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大明的新皇帝,當然不想忍這事,也是使了些手段的,只不過無法將這些手段拿到明面上來而已。 若是一般的太上皇,完全放權都十幾年了,新皇怎么著也有了實力強扭著老爹硬來。 但朱由檢不是一般的太上皇,人家是大明的中興之君,在民間、在朝野、在軍隊都有著相當巨大的影響力,新皇若是真干出不孝之事,后果會很嚴重的。 所以,哪怕再對父親的安排不滿意,你也得等老父親掛了再說。新皇登基的第十四年,在大明帝王中算是超長待機的崇禎皇帝終于掛了。 新皇總算是等來了,徹底甩開包袱按自己的想法治理偌大的大明的機會。 只是、事有不湊巧,他還沒著手準備收拾遠在萬里之遙的自家兄弟之時。 大明本土的周邊,苦大明久已的勢力們有了想法和動作。羅剎人又打起了劍河流域的主意,他們覺得將自己趕出西伯利亞的哪位大明暴君終于是死了,大明的新皇帝看著不像是有他老子的能耐! 所以,得試一試有沒有重新回到西伯利亞的機會。與羅剎人的想法一樣,西歐的荷蘭人、西班牙人和英吉利人,對失去南洋的控制權,開放印度洋的航海權之事,也是耿耿于懷。 興安十四年,一得到大明崇禎皇帝駕崩的消息,他們便組成聯合艦隊再次殺向東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