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2月26日至12月27日,兩天時間考七門功課,對于后世的考生來說,還是強度高了一些。 從明年開始,高考實行3+2,理科就是語數外物化;但這政策也不是固定的,后來又加了一門生物變成了語數外、理綜;再再后來又變得不一樣了.... 不過和李東升這一屆無關,具體實行的是在1994年,所以理科生還得多考一門政治;總分也是710分的制度,語文數學120分、物理化學英語政治100分、生物70分。 這次摸底考試,對于李東升來說,明顯感覺比一模的時候輕松多了。 按照李東升的預估,以他現在的水平,重本線是穩穩當當的。 光宗耀祖啊! 考完二模,又是新的一周,高三學子需要連著上課四天,然后放元旦。 按照李東升的記憶,高三的元旦假期就放一天,以至于很多偏遠的農村學生,選擇不回家。 李東升還是決定回家一趟的,他有些想念爺爺奶奶和妹妹了。 至于他的父母,他記得前世他們今年回家過年了,明年暑假自己考上了大專,他們又回來了一個暑假,舉辦升學宴。至于陪讀,完全不可能的,首先李東升的學費他們都需要努力的賺,其次城里租房子也不現實。 據李東升的記憶,川蜀農村的外出打工者,少有人是每年回來一次的,基本都是兩年或者三年,這樣可以省下不少錢。 他也不打算告訴父母,自己通過投稿,已經賺了上千元存款了。 主要是這筆錢改變不了這個家庭的命運,反而告訴父母徒增他們的擔心,畢竟自己現在是高三的學生,一切要以高考為重。 當然了,也有好消息告訴他們,那就是自己的成績上升情況。 相信聽到自己的成績排名,他們比任何喜事都高興。 一個本科生,在李東升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整個鄉一年也出不了一個,村長都得來慶賀。 一個重本生,鄉長之類的鄉干部都得來慶賀; 要是考上清華北大,市里的干部都得趕到鄉下慰問。 畢竟,巴城只是一個縣級市,要到2000年才升級為地級市。 ...... 12月31日的中午放學前,班主任趙衛青拿著成績單走進教室,在他臉上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也只有李東升這種經歷豐富的人,才發現得出來。 是班上平均分上升了一位,還是自己和沈靜茹的成績非常亮眼? “這次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我們班年紀排名第三名。這里要特別表揚李東升和沈靜茹,這次他們兩人并列年級第五名。我希望全班同學要在最后五個多月的時間里,好好的拼搏一把,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趙衛青剛說完,全班的同學都將目光盯在李東升身上,余光也掃了掃沈靜茹。 比起沈靜茹考進年級第五名,李東升考進年級第五名才是最不可思議的;甚至很多同學認為,班主任念沈靜茹的名字,純粹是順帶著她而已,主要還是想表揚李東升。 上個期末考試全班第30名,一模考試全班第9名,二模考試全班第一名(并列)、年級第五名(并列); 這個進步速度,讓所有同學第一個想法就是——李東升下一次摸底考試會不會沖擊年級第一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