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好在這次他回來帶來了儒圣即將到北寧城開課講學的消息,所以這幾日北寧城的人流正在暴增。 臨近幾城的百姓,已經陸陸續續出現大批遷移的情況,加上二十萬流民即將開荒結束,到時又是一批巨大的勞動力。 “王爺,這是最新制作的玻璃,還請您過目。” 匠師高雄,興匆匆地送來了兩片玻璃,秦軒低頭一看,不由得詫異了一下。 這第一塊玻璃,干凈透明,已經與現代玻璃別無二致。 而這第二塊玻璃就有些意思了,高雄居然做出了一塊凸面鏡,也就是所謂的放大鏡。 高雄見秦軒被凸透鏡吸引,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老朽之前在別處看到過用水晶鏡片打磨出的這玩意兒,能夠讓看不清東西的人變得清明,所以老朽自己琢磨著用玻璃打磨和拋光,試著做了出來,還望王爺喜歡。” 近視眼在古代其實一直存在,而解決辦法就是高雄說的用水晶鏡片打磨,制作成凸面鏡,但這種東西造價太過昂貴,一般人用不起。 秦軒估摸著高雄是見自己每日太過忙碌,所以這才特意打造,也算是變相地討好自己吧! 不過他這一討好,反倒給秦軒提供了一個思路——望遠鏡! 這個東西目前沒有,但在戰場上卻有著極大的作用。 “高老,你真是給我了一個天大的驚喜,這個凸面鏡我很喜歡,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叫做凹面鏡的,你可以帶著匠人們一起研究研究,這對我們整個北寧城來說,都極為重要。” 秦軒給高雄打了一針雞血,后者在秦軒又一輪的詳細介紹下,當即拍著胸脯道:“不就是一凸一凹嘛,以咱們工匠的手藝,必然不是問題。” “好,那我就等著你的成品了。” 秦軒大笑,心想看來這工坊以后還是得多來一下才是。 大啟,國子監。 一道圣旨降臨,潘若安被免職了。 “潘大儒,此事陛下考慮欠周,您千萬別太著急,等我進宮面圣再說。” 國子監院判,盡力地安慰道。 此次儒圣一事,朝廷必須找人背鍋,可笑的是郭善溪區區一個商賈就因為有秦羽撐腰,未受牽連,反倒是潘若安這個以一己之力通過考核的祭酒成了替罪羊。 潘若安腦海中不由得回想起了當日秦軒的那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不必了!” 潘若安搖搖頭,隨后孤身離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