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玉佛案-《重生97,我在市局破懸案》
第(2/3)頁
周奕回來后,兩人邊吃邊聊了一會兒,陸小霜就把剩下的東西都收拾干凈了,然后開始看書。
周奕本來以為她看的是,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她看的居然是專業(yè)書。
“陸同學(xué),你這未免也太好學(xué)了吧,你這得讓其他同學(xué)自慚形穢啊。”周奕調(diào)侃道。
“沒有,我之前不是耽誤了一陣子功課嘛,所以這學(xué)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不是太理想,我就想把落下的內(nèi)容再鞏固鞏固。而且稅務(wù)局那邊現(xiàn)在科室里也開始給我安排一些更復(fù)雜的工作了,我怕回頭應(yīng)付不來,所以得抓緊時間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
她說的之前的耽誤,其實就是宏大案期間那半個多月的請假,這屬于不可抗力。
“那你學(xué)習(xí)吧,我去溜達下。”
陸小霜問:“奕哥,你是不是要去找姜貴友啊?”
“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聽他這么說,陸小霜也就不再多說什么,低頭繼續(xù)看書。
……
這趟車,始發(fā)站是省城,途徑宏城,然后一直開往大西北的城市。
陸小霜的老家,在一個叫做楊家屯的小村子。
陸小霜說當(dāng)年父母送她去城里坐火車的時候,先是坐著村里的牛車,去到附近的鎮(zhèn)上,再找車去縣城,然后坐縣里一天只有兩班的公交車去市里,再從市里坐長途大巴去附近的大城市里坐車。
光是走出楊家屯就得花好久。
而且她記憶中的那些地方,不管是縣里也好還是市里也好,都很陳舊。
同樣是縣城,遠不如宏城的郊縣。
所以考慮到八月一號還要去武光報到,周奕在安排往返車票的時候,選了二十九號的返程票,這樣三十號晚上能回宏城,三十一號自己就可以去武光了。
不過估計二十八號就得從陸小霜家走了。
勉勉強強應(yīng)該能待個五六天吧。
周奕其實想早一點出發(fā)的,想讓陸小霜在家多待幾天,畢竟她六年沒有回去過了。
但之前的身體狀況有些為難,所以也只能這么安排了。
周奕知道,陸小霜的父母,大概率這輩子是不會離開那個屯子了。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放不下。
有很多知青在去上山下鄉(xiāng)后走不出那個地方,不是因為不愿意,而是很多人在當(dāng)?shù)亟Y(jié)婚了,有了斬不斷的關(guān)系。
自從改革開放之后,人就變得越來越靈活了,一個人不會再被鎖死在一個地方了。
所以像陸小霜父母這種雙方都是知青的,政策并不強制他們必須待在那里,雖然插隊落戶了戶口在當(dāng)?shù)亍?
但他們兩口子真正不走的原因,是因為那里的孩子,一個又一個像陸小霜這樣的孩子。
陸小霜對周奕說,十三歲那年,去坐火車的路上,父親陸國華對她說,你其實是幸運的,因為你有知青子女這個身份,可以去宏城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可以上高中考大學(xué),出人頭地,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可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黃土地的人,他們的孩子,沒有你的那份幸運,他們想走出去的唯一辦法,只有讀書。
而在陸國華辦楊家屯小學(xué)之前,村里大部分的孩子甚至都不上學(xué),就算有去附近的鎮(zhèn)上上學(xué)的,也是念兩年就輟學(xué)了。
原因很簡單,大人們根本不覺得讀書有什么用。
這種觀念在大量落后的地區(qū)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僅僅是八九十年代,周奕知道,即便是進入新世紀之后,這種現(xiàn)象還是很多。
而陸小霜父母放不下的,就是那些黃土地上出生的孩子。
陸國華在寫給女兒的信里面情真意切地寫道:我想讓這些孩子跟你一樣,都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擁有更好的人生,而不是像他們的父輩、祖輩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這個地方,一代又一代的種地。
陸小霜給周奕看過父親寫給自己的信,那字里行間的熱忱讓周奕感動不已。
所以他知道,陸小霜父母是不會離開那片土地的。
因此,他為這次陪陸小霜回家,早就提前做了準備,給她父母準備了一些特殊的禮物。
而這份禮物連陸小霜都不知道,是個真正的驚喜。
……
穿過一節(jié)節(jié)車廂,周奕走到了一間房間門口,然后敲了敲門。
里面一個男人問道:“來了。”
說著門開了,里面的人看了一眼周奕,不由得一愣。
周奕也愣了,居然是熟人,正是當(dāng)初在去安遠的火車上認識的兩名鐵警其中之一,叫朱明祥。
那次抓了黎叔一伙兒人,太過匆忙,所以連對方的名字都沒留下,不過在宏大案結(jié)束之后,周奕后來去認過門,畢竟都是同事。
他這票就是托另一位鐵警買的。
“周奕?怎么是你啊?”
“朱警官,太巧了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