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下定了決心,李青松立刻改變艦隊航向,向著公布的那些匯聚點之中,距離自己最近的一個航行了過去。 那個匯聚點與自己有約2000光年的距離。按照自己與灰蟲文明的航速來計算,灰蟲文明大概率也是距離那里最近。如果他們要加入銀河聯盟,大概率也是到那里去。 2000光年的話,大約需要45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 于是李青松便仍舊維持著以往的科技研發進程,一邊再一次展開了漫漫旅途。 時間飛速流逝,在李青松又取得了長足的科技進展,又進行了一次全面升級換代,一舉將己方曲率航行速度提升到了5倍光速以上,達到了5.2倍光速之時,與那個匯聚點的距離已經不再遙遠。 李青松已經知曉,引力級文明的曲率航行速度上限在10倍光速。而此刻,自己的航速既然已經可以達到5.2倍光速,那便意味著自己的科技程度已經實實在在的達到了引力中期,而不再像之前那樣勉強。 論及真正戰力的話,哪怕面對引力巔峰文明,雖然大概率仍舊不敵,但保住麾下的智慧生命,保住自己的科學數據大概率還是能做到的。 這給了李青松較為充足的底氣。 “此刻距離匯聚點還有200光年,在這個距離上,從各個方向匯聚而來的文明的數量應當已經不少了吧……” 李青松一邊竭力提升引力操控精度,降低己方以引力扭曲空間所散發出來的外部影響,一邊再度提升了各種探測器的投放力度,仔細觀察著周邊的環境,看看是不是有其余文明出現。 這一探查之下,果然,李青松立刻便察覺到了十個以上的空間曲率波動信號。 但這些信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極為微弱,不僅無法詳細定位,也無法完全與背景環境區分。 按照概率來算,這些散布在周邊數十光年范圍內的引力波動信號,其中大概有一半對應著切實存在的文明。但具體哪個是人為制造,哪個是背景干擾,李青松無法分辨。 “大家還真是不約而同啊……” 李青松嘆了口氣。 他知道,自己引發的引力波動信號呈現在其余文明眼中,大概率也是同樣的場景。 龐大的艦隊仍舊在高速前進。在距離最終匯聚點僅剩下85光年之時,李青松停下了前進的腳步,且脫離了曲率航行狀態。 此刻,就在這周邊近十萬億公里內都不存在任何宏觀星體的浩瀚虛空之中,李青松的艦隊靜靜潛伏。 不僅嚴格杜絕任何電磁輻射外泄,便連所有飛船外表都涂上了高吸光材料,竭盡全力的隱藏自己。 但與此同時,向周邊環境釋放的各種探測器則又一次增加,仔細搜索著這約100光年半徑范圍內,總計約420萬立方光年,總計約1.5萬顆恒星的詳細情況,但短時間內還未發現任何文明存在的痕跡。 李青松知道,此刻一定有許多引力、暗力文明,且極大概率包含灰蟲文明隱藏在這一片星域之中。 但很顯然,在這件事情上,其余文明再度做出了與李青松一致的選擇:隱藏自身,搜索別人。 雖然大部分文明已經確定要加入銀河聯盟,但不著急跳出來,先觀察一下環境和局勢走向總歸是好的。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李青松具備更大的優勢。因為他的工業能力更強,投放的探測器便更多,更容易找出其余文明。 時間便這樣慢慢流逝著。漫長的搜索之中,李青松還未找到任何一個引力、暗力文明,卻有了另一個讓他有些驚訝的發現。 “這一片星域竟然存在一個初期電弱文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