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伊利丹再次蘇醒時,腦海里還纏繞著相當離奇的幻象。 那是他在竭力壓制“自我晉升”,與毀滅本相做抗爭時自外部感知的一切,他恍惚間“看”到了自己的哥哥出現在了那可怕的殺戮之地,他在對自己吶喊著什么,眼中還帶著眼淚。 嘁,真是軟弱的性格。 如此軟弱的大德魯伊領袖以后該怎么領導他的人民? 但隨后,伊利丹似乎又“看”到了泰蘭德,還是夜誓者形態下的泰蘭德,全力爆發的月神之怒就如傳說中的黑月揮灑,在冰冷透骨中又混著一股撕裂心智的炙熱。 她也在對自己喊著什么,但邪能意志的灌注讓自己根本無法蘇醒,自己依稀記得自己好像對他們發起了進攻,但隨后就被月神之力自外部壓制了下來,然后,充斥著金色晨曦的輝光自瑪法里奧體內爆發,一瞬間沖刷掉了蛋哥感知的所有實體。 那也是他在陷入昏迷之前,感知到的最后一個畫面。 伊利丹可以肯定那絕對是迪亞克姆這位黎明之主親臨扭曲虛空,唯有兩股原力最直接的對抗才能引發自己記憶中那么恐怖的能量潮汐。 他一個骨碌試圖翻身坐起,但剛起身就發出了痛呼。 獵星者的全身就像是被巨像碾過去一樣,每一根骨頭都在發出“罷工”的咆哮,而他的內臟毫無疑問遭受了重創,連本強而有力的心跳都變的飄忽不定。 更重要的是,伊利丹能感覺到自己體內“空蕩蕩”的,對于惡魔獵手而言極其重要的“心魔”.沒了。 應該是被凈化掉了,以此導致自己陷入了長久的虛弱之中。 心魔這東西可是惡魔獵手的力量之源,他們作為半惡魔需要借助心魔來存儲,調動并對抗邪能的召喚,沒了心魔就意味著惡魔獵手的種種手段被封印了。 而且,伊利丹躺在床上,用手指撫摸自己軀體上的痛苦之處,很輕易的發現自己的體表被刻上了如“封印”一樣的晨曦符咒,那些閃耀著光熱的圣紋在自己身體上組成了一把“枷鎖”,死死的困住了自己與毀滅本相的聯系。 這肯定是警戒者的手筆。 據說他在和薩格拉斯的最后決戰里也是使用了類似的手段,強行將黑暗泰坦與扭曲虛空的聯系斬斷才能擊敗祂。 這種“原力剝離”的奧義是迪亞克姆的獨門技巧,最少伊利丹沒聽說過還有其他真神有這種隔絕原力聯系的手段。 搞清楚了自己的現狀,獵星者也終于弄清楚了自己昏迷的這段時間發生了什么。 自己的哥哥還有泰蘭德將自己從失控的邊緣帶回,但他們只能救回自己卻無法“治愈”他,考慮到當時暴走的毀滅概念已經推著伊利丹開始了神性晉升,因此瑪法里奧和泰蘭德便呼喚了一直藏在他們身上,隱匿前進的警戒者。 迪亞克姆使用了很粗暴的手段凈化掉了自己作為“邪能感應器官”的心魔,以此強行打斷了伊利丹的“錯誤晉升”,隨后還是用圣光行者的手段暫時隔絕自己和邪能的感應,防止自己再次被邪能的力量概念捕獲。 難怪自己此時虛弱成這樣 自己恐怕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被圣光屠夫親手凈化卻還沒有隕落的惡魔了,嘶,無意間居然又點亮了一個“神話成就”。 “你醒了?恢復的還挺快。” 一個讓伊利丹眉頭緊皺,下意識防御的聲音出現在了正在思索對策的獵星者耳邊,讓他啞聲說: “澤拉?” “對,是我。” 圣光之母縮小了軀體,旋轉自己的神圣水晶漂浮到了伊利丹的病床邊,她解釋道: “不必在意你此時感受到的壓力,作為一個半惡魔停留于至高天中會感覺到難受是正常的,請放心,在你恢復到可以自由行動的時候,黎明之主就會將你送回人間。 之所以將你帶到這里是因為你之前的情況過于復雜。 若非黎明之主在關鍵時刻強行打開了從扭曲虛空通往至高天的維度裂隙,讓高階天堂的大門在惡魔之地開啟,恐怕當時已經是失控的你,就要完全被薩格拉斯捕獲了。 一個服務于毀滅之神的獵星者,真是讓人想想都覺得不寒而栗。” 她簡短的解釋之前發生了什么,隨后便注意到了伊利丹那股“抗拒”,這讓圣光之母發出了遺憾的圣歌,又解釋道: “請勿擔心,我早已不再將你視作‘光暗之子’,也早已放棄了將你塑造為‘救世主’的惡劣打算。 如果此前的那些接觸因為我當時的盲目和狂熱讓你感覺到不適,那么我衷心的向你致歉,獵星者,那時的你和我都困于同一種沉重的絕望里,幸運的是,當我目睹黎明時刻的到來時,一切困擾與折磨都福如心至一般被圣光撫平。” 伊利丹板著臉不說話。 曾經的“顛婆澤拉”給他帶來的困擾可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獵星者很少會做噩夢,但過去一萬年中的數次噩夢幾乎都和澤拉有關。 伊利丹會夢到自己在一個奇怪的地方被圣光束縛,而澤拉這個瘋婆子會以一種“殉道者”的姿態要把她所有的力量都傳承給自己,甚至強行將自己從邪能轉入圣光,把自己一個好好的惡魔獵手變成了“圣光獵手”。 嘶. 那些噩夢太真實了,讓伊利丹現在面對澤拉依然提著好幾分警惕。 但圣光之母此時可是問心無愧。 她繼續解釋道: “黎明之主將你的心魔凈化,因為它已完全被你所承擔的毀滅本相所侵染,必須將其凈化掉才能打斷你不該在此時進行的‘晉升’。 你的根基還遠未完美,一個有缺陷的神性容器不但會限制你的潛能兌換,還會讓你在未來面對復仇者與毀滅者時占不到任何優勢,因此祂凈化掉了你的心魔并將你的軀體封鎖。 在你不主動踏入扭曲虛空時,毀滅意志就無法和你完成更深度的共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