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52章 民間曾有一俚語俗,子女不和,多是老人無德。-《衛長公主》


    第(1/3)頁

    古往今來,帝王對民眾施恩大多是“輕徭薄賦”。

    比起后面,現如今大漢的稅負很低,按理說百姓應該富足,可是作為平民百姓,天災人禍終其一生都困擾他們,都說底層百姓如同野草一樣堅韌,可大多也是人賤如草,隨便一場無名野火,就能將這些“草”給摧殘了。

    百姓有時為了生存,不得不賣兒賣女。

    大漢現今的稅賦制度  主要包括田賦、徭役、商稅、人頭稅。

    田賦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高祖是十五稅抽一,到了文帝時期,就降到三十稅抽一,比起其他,確實很輕。

    而且高祖劉邦還規定,每戶百姓可以免費分到一定數量的免稅田,這些田地叫做“井田”,每井田有九百畝,分給九戶人家,每戶人家可得一百畝。

    這些井田不用繳納稅賦,只需要按時繳納人頭稅、徭役即可。

    這點要為高祖豎起大拇指,人家不止懂得打天下,而且還懂得治理天下,有了這些保障,百姓的生活穩定了一些。

    可是大量的土地被分給皇室、功臣,他們不僅不用繳納天賦,而且還免除了人頭稅、徭役,導致了大量的稅收損失,而且由于漢朝的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買賣、繼承,土地兼并現象一直層出不窮。

    外加自然災害頻發,各種旱災、水災、蝗災,彼時沒有農藥、化肥,糧作物也不是后世培養的高產品種,即使百姓勤苦操勞,還是生活苦難,尤其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除了田賦、人頭稅,還有躲不掉的徭役,運送糧草輜重、修建長城、城塞這些都是要募集徭役。

    除了田賦,人頭稅也是百姓的一項重要負擔。

    大漢的人頭稅也是高祖立國之初制定的,比起秦朝的兩匹絹或者兩斗米,大漢每個成年男子每年繳納一匹絹或者一斗米作為稅賦,而且成年女子和老弱病殘可以免除人頭稅,只要繳納田賦、徭役即可。

    對于百姓,比起前朝,壓力少了一半,此法也為人口管理提供了依據。

    不過隨著人口不斷增長,人頭稅的征收也變得困難、復雜,導致出現了不少漏稅、逃稅的現象。

    這其中,負擔最重的其實是徭役,尤其國家大事多的時候,若是皇帝還是會折騰的,修宮殿、城墻、  道路、水利、邊陲防御、巡邏、戰斗,每年都要服役,不得拒絕逃逸,一般在一月在三月之間。

    徭役一增加,百姓就沒有過多精力投入農業,這糧食產量就下降,糧食一少,不僅吃不飽肚子而且交不上賦稅。

    田賦、人頭稅、徭役還只是普通百姓最直觀的負擔,至于一些地方巧立名目折騰的一些稅賦,劉瑤就不知道了。

    之前擴建長安的時候,劉瑤給干活的百姓都給了工錢,為此還被個別大臣給彈劾了,說她浪費國家錢財拉攏民心。

    劉瑤知道后,大庭廣眾之下向彈劾她的官員反省,張貼了自省公告,表示一定改正。

    至于那位大臣家院墻夜里被百姓接連潑了四五日的糞水,就不是她能控制的。

    雖然不給錢了,但是福利可以拿到手中,也可以吃進肚子里,劉瑤將工錢換成了日常口糧,要求每日都有葷腥,爭取吃飽,當然是以阿父的名義,天天宣揚他們陛下的仁德,這花費比之前高了些,也能理解。

    為此干活的百姓格外賣力,恨不得長安城能修的再大些,他們勞作是為了有口包飯吃,在哪里干活不是干活。

    劉瑤聽說這種說法后,不由得唏噓,如此“淳樸”的愿望,而且大部分還不磨洋工,一個個干的熱火朝天,一開始她以為他們只想盡快回家,后來聽到想長久干下去,讓她汗顏,可惜她給不了更多。

    徭役問題目前她沒法更改,但是“攤丁入畝”,現在倒是可以摸索實行。

    攤丁入畝又稱地丁合一,簡單的說,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就是有多少地收多少稅,降低無地、少地百姓的壓力,有利于人口增長和戶口管理,能抑制土地兼并的速度。

    劉徹看完劉瑤的奏疏,將其喊到未央宮,上下打量面前的女兒,輕嘖兩聲,“阿瑤,你的奏疏朕看了  ,你可知,此法若是宣揚出去,你在某些人心里可比張湯還要惡?!?

    “阿父,你這話可不厚道!張湯是你手中的刀,由你控制善和惡,兒臣也是為你辦事?!眲幤财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