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 章 夏朝的隕落-《相聲歷史:從夏朝到清朝》


    第(2/3)頁

    此時,夔負責推行樂教,他的才華與努力為國家帶來了別樣的生機。祭祀祖先的大典上,氣氛莊嚴肅穆。夔指揮著樂師們奏響美妙的樂曲,那悠揚的旋律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令祖先的神靈仿佛真的降臨。諸侯們紛紛相互禮讓,展現出謙遜有禮的風度。現場的鳥獸似乎也被這美妙的音樂所感染,歡快地飛舞跳躍。《簫韶》樂曲演奏了九章,那動人的旋律達到了高潮,引得鳳凰也飛來,隨著樂聲翩翩起舞,各種野獸也都跟著節奏舞動,場面壯觀而和諧。百官們沉浸在這美好的氛圍中,彼此之間真誠相待,和諧共處。

    帝舜被這一幕深深觸動,心中感慨萬千,于是作歌道:“奉行上天的命令,要抓住時機,關注細微。”歌聲中,蘊含著帝舜對治國理政的深刻感悟,提醒眾人要順應天命,把握時機,注重細節。接著,他又激情澎湃地唱道:“大臣們欣喜啊,君主奮起啊,各項事業興盛啊!”這歌聲,表達了帝舜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期許,也展現了他對君臣齊心協力共創大業的堅定信心。

    皋陶聽著帝舜的歌聲,心中激動不已,他行稽首禮,高聲說道:“要記住啊,帶頭興起各種事業,謹慎地對待法令,要恭敬啊!”皋陶的話語,如洪鐘般響亮,提醒著眾人要積極進取,遵守法令,心懷敬畏。隨后,他也激情滿懷地唱道:“君主圣明啊,大臣賢良啊,各項事務安康啊!”這歌聲,是對帝舜和大臣們的贊美,也是對國家美好未來的憧憬。緊接著,他又嚴肅地唱道:“君主瑣碎啊,大臣懈怠啊,萬事都會荒廢啊!”這歌聲,如同一記警鐘,告誡眾人要警惕懈怠,不可因小失大。

    帝舜聽后,鄭重地拜謝,說道:“對,大家都要恭敬地去做啊!”帝舜的話語,既是對皋陶的回應,也是對全體大臣的勉勵。

    在這場盛大的祭祀與樂舞中,眾人感受到了德政與樂教的力量。天下人都對禹明確的度數和聲樂推崇備至,認為他的功績如同山川神靈般偉大,能夠庇佑百姓。于是,眾人讓禹成為山川神靈的主宰,賦予他守護山川、福澤萬民的重任。從此以后,禹的名字和他的功績,在華夏大地上代代相傳,成為了人們心中永恒的傳奇。

    在遠古的華夏大地,權力的交接正悄然上演著新的篇章。帝舜深知禹的賢能與功績,為了天下蒼生的福祉,毅然向上天舉薦禹,將其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時光荏苒,十七年后,帝舜溘然長逝,如同巨星隕落,整個天下沉浸在悲痛之中。

    千哥:看看人家,難怪士大夫都稱贊堯舜禹,根據功績和賢能傳遞最高權力。后來“家天下”時代,多少個王子王孫,以及他們的母后,因為爭奪王位打得頭破血流。后來劉邦的皇后呂雉把戚夫人害得多慘?呂雉命人砍去戚夫人的手腳,挖掉她的眼睛,熏聾她的耳朵,毒啞她的嗓子,然后將其丟在茅廁之中,稱為“人彘”,戚夫人最終在極度痛苦中死去……

    鍋老師:確實夠慘的,戚夫人絕不僅僅是唯一的受害者,不知道有多少亡魂,而且還波及無辜的百姓。

    按照古禮,禹為帝舜服喪三年。三年期滿,為了避讓舜的兒子商均,禹悄然前往陽城隱居。禹的心中,既有對帝舜的敬重,也有著對權力交接的審慎。然而,天下諸侯們心中自有評判,他們深知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對他的賢能與領導才能欽佩不已。于是,諸侯們紛紛離開商均,不辭辛勞地前往陽城朝拜禹。在眾人的擁戴下,禹順應天命,登上了天子之位。他面向南方,接受天下人的朝拜,建立了國號為夏后的王朝,以姒為姓,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帝禹即位后,心懷天下,深知治理國家需仰仗賢能之士。他首先想到了皋陶,這位與他一同為國家出謀劃策、治理百姓的摯友。禹毫不猶豫地舉薦皋陶,并將諸多政務交予他處理。皋陶殫精竭慮,為夏朝的發展盡心盡力。然而,命運弄人,不久后皋陶與世長辭。禹深感悲痛,為了表彰皋陶的功績,他將皋陶的后代分封在英、六兩地,還有部分封在許地,讓皋陶的家族榮耀得以延續。

    之后,禹又將目光投向了益,他看重益的才能與品德,舉薦益處理政務,期望他能成為國家的棟梁。益不負所望,在政務處理上展現出卓越的能力。

    時光匆匆,十年后,帝禹決定到東方巡視。他一路跋山涉水,視察各地的風土人情,關心百姓的生活。當他抵達會稽時,卻不幸染病去世。臨終前,禹將天下傳給了益,這是他對益的信任與托付。

    益遵循古禮,為帝禹服喪三年。三年過后,益做出了一個令人敬佩的決定,他效仿禹當年避讓商均之舉,將帝位讓給帝禹的兒子啟,自己則前往箕山的南面隱居。這一行為,既展現了益的謙遜,也體現了他對禹家族的尊重。

    禹的兒子啟,自幼聰慧賢能,在成長過程中,他深受父親的影響,心懷天下,志向遠大。因此,天下人早已對他歸心。雖然禹去世時將帝位傳給了益,但益輔佐禹的時間較短,天下人尚未完全歸附于他。當諸侯們得知益讓位于啟后,紛紛離開益,前往朝拜啟,他們高呼:“我們的君主是帝禹的兒子啊!”在眾人的擁護下,啟登上了天子之位,成為了夏后帝啟,開啟了夏朝的新篇章。

    夏后帝啟,這位大禹與涂山氏之女所生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雄才大略與母親的堅韌聰慧。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對啟的統治心悅誠服。有扈氏仗著自己的實力,拒不服從啟的統治。啟深知,若不加以懲處,必將動搖夏朝的根基。于是,他毅然決定討伐有扈氏。

    雙方的軍隊在甘這個地方對峙,大戰一觸即發。在這關鍵時刻,啟為了鼓舞士氣,凝聚軍心,作了《甘誓》。他召集六軍將領,神情嚴肅地告誡他們:“喂!六軍的將士們,今日我向你們鄭重發誓宣告:有扈氏對上不敬天象,對下不尊大臣,其行徑觸怒上天,上天因此要斷絕他們的國運。如今,我奉上天之命,對其進行懲罰。車左的士兵,若不奮力攻擊左邊的敵人,車右的士兵,若不奮力攻擊右邊的敵人,你們便是違抗命令。駕車的人,若不能駕馭好車馬,同樣是不奉行命令。服從命令的,我將在祖廟中給予豐厚的獎賞;不服從命令的,我會在社壇前將其殺掉,而且還要把你們的家屬收為奴婢或殺掉。”啟的話語,如洪鐘般響徹天地,堅定而有力,將士們聽后,士氣大振。

    千哥:我說,鍋子,這個《甘誓》怎么那么像戰前總動員呢?

    鍋老師:你有沒有看過電影《亞歷山大大帝》,或者《勇敢的心》?

    千哥:看過啊!

    鍋老師:很多戰爭電影都是這樣,士兵拿著長矛站成一排又一排,統帥騎著馬站在隊伍最前面,大聲說著戰斗口號,然后帶領著隊伍就向敵軍沖鋒而去。而在我們中國歷史中,《甘誓》就有著類似的作用,它恐怕就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戰斗總動員之一,里面竟然還包含著處罰措施,真是牛啊……

    在啟的帶領下,夏朝的軍隊勇猛無比,向有扈氏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有扈氏的軍隊被擊敗,最終被消滅。此役過后,天下人無不震懾于啟的威嚴與果斷,紛紛前來朝拜。夏朝的統治由此更加穩固,開啟了一段新的歷史征程。

    夏后帝啟的離世,如同夜幕降臨,為夏朝的天空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傷。他的兒子帝太康,在眾人的矚目中登上了天子之位,然而,太康似乎并未繼承父親的雄才大略,反而在安逸的環境中逐漸迷失了自我。他沉迷于游樂,不理朝政,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最終導致夏朝國力衰退,民心離散,甚至失去了對國家的掌控權。

    在太康四處游蕩、荒廢國事之時,他的五個弟弟焦急萬分,他們深知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于是,他們在洛水轉彎處苦苦等待太康歸來,希望能喚醒他的治國之志。在那漫長的等待中,五兄弟心中滿是憂慮與無奈,他們以筆為劍,寫下了《五子之歌》。這歌聲中,飽含著對往昔夏朝輝煌的懷念,對太康失國的痛心疾首,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擔憂。

    千哥:這個太康是不是就是“太康失國”那個太康?

    鍋老師:是的,有些人因為某一個事情被人們熟知之后,提到這個人就會讓人想起那件事,似乎可以畫等號了。比如提到太康,人們立刻能想到“失國”,再比如我,一提到鍋子,人們能立刻想到“帥氣逼人”。

    千哥:咿……你還要點臉不?我看你是沒有前面那兩個字,沒有“帥氣”,只有后面那兩個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