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自救-《入侵美利堅》
第(3/3)頁
對面鄰居再次來邀請周青峰,期望他去參加所謂的“逃離協(xié)會”,說是相鄰街道有十幾戶人家都想交流一下彼此想法。
但周青峰婉拒了,他拿出封控前買的交通地圖,按照漢默老頭提供的地址,套上連帽衫,戴上口罩和護目鏡,推開后門,消失在夜色中。
街道上,負責封控的士兵三三兩兩地靠在路障旁,防護服下的身影顯得懶散而疲憊。
他們手里端著步槍,卻沒多少心思巡邏,更多時候是抬頭盯著天上嗡嗡作響的無人機。
那些冷冰冰的機器才是真正的眼睛,盤旋在夜空中,紅外鏡頭掃視著地面,監(jiān)控著鐵絲網內外的動靜。
按照“白房子”和國會山那幫權貴的算盤,華盛頓特區(qū)的封控是為了打造一塊“凈土”,把病毒擋在鐵絲網外。
特區(qū)內的公務人員有的打了疫苗,有的染了病,只要熬過去,就能達成群體免疫,核心官僚體系就能重啟。
至于眼下的物資短缺、生活不便,在他們眼里不過是“素質不高”的底層人不懂高層的苦心。
而這過程中死掉的老人和孩子,不過是宏大敘事下的“必要之惡”罷了。
可周青峰沒見誰真心接受這套說辭。
每個街區(qū)就被分割成小塊,鐵絲網就像一道猙獰的傷疤橫亙在街道上,上面掛著攝像頭,紅色的指示燈像野獸的眼睛,冷冷地盯著四周。
個別地方還搭起了臨時哨塔,探照燈的光柱不時掃過地面,照得樹影搖晃,像鬼魅在起舞。
夜里的街區(qū)并不安靜。
穿防護服的士兵開著吉普車來回穿梭,車載廣播用單調的機械音警告:“請勿隨意活動,避免病毒傳播!”
可這話在夜風中飄散,沒幾個人當回事。
不同街區(qū)獲得的補給不一樣,哪怕隔著鐵絲網,市場交易照樣在進行。
有人捧著一捆卷心菜,有人拿出自己的藥品,有人甚至在不同街區(qū)之間倒賣,討價還價的聲音壓得低低的,像在進行一場秘密儀式。
昏暗的街角聚集著三五成群的居民,裹著厚厚的衣服,低聲咒罵著“白房子”的官僚禍國殃民。
有人揮舞著手電筒,有人大喊大叫,有人干脆拿根棍子敲打路邊的垃圾桶,發(fā)泄著無處安放的憤怒。
街區(qū)間的鐵絲網相對較矮,封控的士兵們管得也松。
周青峰避開那些嘈雜的燈光和人影,總能仗著自己身體素質好,無視沿途阻礙,沿著地圖上的路線向幾公里外的萊昂公園街區(qū)前進。
萊昂公園是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qū),街道兩旁是成排的平房和殖民風格房屋,屋頂被爬山虎覆蓋,樹蔭在月光下投下斑駁的影子。
周青峰對照著漢默老頭給的地址,輕盈地躍過幾道灌木樹籬,避開了攝像頭和探照燈的掃射,停在一棟房門緊閉的住宅前。
這棟房子不大,外墻漆成深灰色,門廊下擺著一張破舊的藤椅,旁邊還有個生銹的花盆,里面只剩幾根枯萎的莖。
窗戶透出微弱的燈光,像是有人點著蠟燭,忽明忽暗。
周青峰確認路牌和門牌號,上前幾步,輕輕敲了敲門。
木門發(fā)出低沉的“咚咚”聲,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他等了幾秒,里面沒有動靜。
又敲了兩下,這次稍用力了些。可門窗后的燈光依舊搖曳,依然無人回應。
周青峰退后一步,瞇著眼睛打量這棟房子。門縫里透出一絲微弱的光,窗簾被拉得嚴嚴實實,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他不再猶豫,繞過正門,腳步輕悄地走向后院。
月光清冷,照得地面泛起一層冷冷的銀輝。后院的籬笆修的齊整,草坪也很干凈。
只是走到院子后門,周青峰猛地停下腳步——后門的房梁下掛著一具上吊的尸體。
繩索深深勒進脖頸,被拉斷的脖頸在月光下歪歪斜斜,白發(fā)蒼蒼的頭顱顯得格外猙獰。
夜風吹過,尸體微微晃動,繩索在房梁上發(fā)出輕微的摩擦聲。一股寒意從腳底竄上天靈蓋,叫人的心跳在寂靜中變得異常響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