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圜丘賜宴-《天子寧有種》
第(2/3)頁
隨即,宴飲正式開始。
文官列席處,尚能維持禮數,低聲交談,細細地咀嚼著盤中的食物。
而對武將們來說,就不太那么講究,氣氛自然也熱烈得多。
烤得焦香四溢的大塊牛羊肉,連皮帶骨地切割下來,放在粗陶碗里,冒著騰騰熱氣。
麥香濃郁的胡餅、熱騰騰的黍米飯,都讓人食指大動。
……
李奕端坐于桌案后,他的位次距離皇帝比較近,因此沒表現得那么豪放。而是切下一小塊烤得細嫩的羊脊肉,放入嘴中慢慢咀嚼著。
但他心里卻縈繞著一個念頭:德勝軍的鎮所,究竟在哪?在周國境內,還是在境外?
先前宰相范質宣敕頒詔時,李奕一不小心分了神,沒有聽全關于自己的封賞。
但可以確認的,是殿前馬軍都指揮使的本職未動,而遙領的節鎮之銜,已從昭武軍改遷為德勝軍。
至于散官階品、加賜的勛爵榮銜,乃至那些錦緞銅錢,于他而言倒顯得次之又次,不過是些錦上添花之物罷了。
然而李奕暗自琢磨了一會兒,仍然沒想起來這所謂的“德勝軍”在哪。
畢竟,自中晚唐以來,天下藩鎮格局屢經變易。
初時,邊疆設天寶十節度以為屏藩,漸次延及中原腹地亦紛紛樹節置鎮。
再到后來,為了限制各地藩鎮的勢力膨脹,更兼朝廷對地方掌控日頹。
遂將轄境過巨的強藩加以分割,大肆封賞那些軍頭、衙將為藩帥,讓他們自己去內斗。
及至五代離亂,天下藩鎮于數十年間旋分融合……長久之下,造成了藩鎮數量的激增,大者猶可兼轄數州以為“支郡”,小者則僅附一州之地存續。
而且中原王朝代興交替,眾多藩鎮的名號屢有更易。
更甚者,如后蜀、南唐等割據政權,國境內的許多鎮號,早就已經不是舊名。
除了少數比較知名的藩鎮,李奕尚且還能有所聞外,其余很大一部分他并不了解,鎮所何在、轄境若何,也多是一頭霧水。
與此同時,皇帝并未在席上久坐。
他只是淺淺用了些飯菜,又接受了幾位重臣的敬酒后,便輕輕放下手中的碗筷,由侍立左右的宦官攙扶起身。
柴榮面對群臣的目光,臉上帶著淡笑道:“朕不勝酒力,且先行一步歇息。”
他也知道自己在場,眾人必定難以盡興。加之今日一番勞頓,他確實感覺有些疲累,正好去早點歇息。
言罷,未待群臣高呼恭送,柴榮只微一頷首,便在內侍、甲士的護衛下,徑直向著不遠處那座帷宮行去。
等皇帝的身影隱沒于錦帷之后,席間略顯緊繃的氣氛為之一松。
觥籌交錯的叮當碰撞聲陡然密集起來,原本按官階品秩分隔的界限,也在此刻變得模糊松散。
官員們紛紛離開自己的座席,端著酒盞朝著上官、同僚走去。
火光跳躍間,將一張張或微醺泛紅,或帶著殷勤笑容的面容,映照得格外清晰。
……
李奕以禁軍要職與皇親身份,宴席間敬酒者絡繹不絕。
他含笑周旋良久,好一番應對之后,方才抽出身來,去向幾位宰相、樞密使敬酒,同時在旁敲側擊之下,總算知曉了“德勝軍”所在——
正是廬州!
據說,在后梁貞明三年,即楊吳天祐十四年,權臣徐溫于廬州設立都團練觀察使。
兩年后,又改其為德勝軍節度使,轄廬州、滁州和舒州等三州。
南唐立國后沿襲此制,而今坐鎮德勝軍節度使之位者,乃是南唐武臣孫漢威。
若是換做旁人,改任藩鎮屬于正常調動,不管是遙領還是實任,大伙兒都免不了被改來改去。
但輪到自己身上,李奕卻難免揣測:皇帝會不會有什么深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