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年初三,二興就再一次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董娟的那首歌幾乎聽了一路,來到燕京火車站,他問向了前來接站的干媽:“《我只在乎你》這么紅了嗎?火車上的廣播站一直在單曲循環!” 董娟難得地露出了一臉的得意:“兒子,你干媽現在可火了,去大街上走走,入耳全都是這首歌!不信,你聽!” 跟火車站隔著一條長安街的那條斜街上,果然隱約就能聽到這首歌的旋律。 “給你的那幾首歌,過了年去哪里錄制?團里怎么說?” 又是新的一年,董娟的首張專輯,是二興全年計劃里的重中之重,他當然要格外重視。 “去國家歌舞劇團的數字機房錄制,唱片約打算簽給一家新公司,嶺南省的新時代影音公司!” 一旦涉及業務,董娟面對二興從不擺長輩的架子,而是以同輩人的心態交流。 二興皺了皺眉頭:“新公司?靠譜嗎?嶺南那邊也流行干媽的歌?” “是關系來著!”董娟耐心地解釋道,“我老媽的一位老同事帶頭組建的,屬于羊城市文化局主管、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音像出版社性質,但由于沒有國家方面的直接投資,他們就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發行第一張流行歌曲的專輯,以便盡快打開商場大門,所以相關待遇從優!關鍵是有官方的資質認證,以后的唱片發行會有保證!” “羊城?沒有港資的因素?” “沒有,據說是那位盤闊成盤經理的白手起家,啟動資金才12萬元!” 盡管才八十年代,12萬元已經不是一個小數了,但若想在娛樂業開疆拓土,顯然這點錢是遠遠不夠的,想簽下一個略有名氣的歌手都難。 不過這家公司二興還是知道一些的,日后的發展很迅猛。 不僅逐漸把業務發展到制作、加工、出版、發行等等諸多業務,在十幾年后甚至親手推出了十幾位歌壇當紅歌星,辦起了國內首家以通俗音樂教育為主的專業學校。 整個八九十年代,它跟唯一一家可以與港臺唱片公司相抗衡的內地公司。 “老板姓盤?畬族人?” “呦呵,這么罕見的姓氏你也了解?沒錯,是少數民族出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