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哈哈哈...是孟名勛送來的,我和他年輕時就相識,第一次見面時,我十幾歲,剛剛入宮做宮女,他還是個八九歲的孩童,當時他隨孟老先生入宮,一轉眼過去了幾十年啊。我也是愛詩之人,所以孟名勛獲得什么好詩,經常派人送入宮里。只是沒想到啊,這次碰到的好詩竟然是九殿下所作!九殿下,你還真是深藏不漏啊。”張氏面露緬懷,而后稱贊道。 本來蕭玄計劃走低調路線,但是看到宮外的難民,得知當今的局勢后,蕭玄便知不能低調。 面對張氏的稱贊,蕭玄謙虛道:“隨筆拙作,讓老夫人見笑了。” “龜雖壽若是拙作,那讓天下間的讀書人如何提筆?對了,你怎么會把此詩送給孟老頭,真讓老身羨慕。”張氏問道。 蕭玄回道:“孟祭酒送我一顆竹子,禮尚往來,自然要送回禮。另外,我很敬佩孟祭酒的為人和人品,所以便將龜雖壽當做回禮。” “原來如此,孟老頭真是好運氣,怪不得要向老身顯擺。”張氏感慨道。 蕭玄立即瞅準時機,說道:“感謝老夫人的招待,晚輩也沒帶禮物前來,要不也送老夫人一首詩?” “真的嗎?”張氏眼前一亮,立即開心問道。 蕭玄笑道:“當真!但若是寫得不好,還請老夫人海涵!” 張氏立即命下人拿來了筆墨紙硯,兩人移步書桌旁。 蕭玄提筆潤墨,假意思考詩詞,心中卻在想借此機會和張氏拉近關系,這也是一大助力。 所以這首詩必須要讓她滿意! 很快,蕭玄便有了決斷,然后開始在宣紙上揮毫。 張氏則迫不及待地念了出來: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