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仁義不由得微微詫異,感嘆了一句:“難怪夏首輔如此看重于你,你的確是天生當官的料,就是這性格……” 后面的話,周仁義不好意思多說。 “夏首輔的建議是進文淵閣,畢竟以你的詩詞才華進去,無人敢多說什么。” 周仁義笑瞇瞇地道。 “文淵閣?吳黨不會反對嗎?” 凌軒有些錯愕,同時也驚嘆于夏黨的能量。 要知道文淵閣雖然只有虛職和頭銜,可文淵閣是隸屬于皇帝的特殊機構,用現代詞來形容就是皇帝的秘書,是真正的近臣。 現如今,文淵閣共有大學士五人,其中便有當朝太師楊東山。 其他四人,無不是儒林之中的大儒,德高望重,學識淵博。 凌軒這個文抄公,他還真有點不敢去文淵閣。 “這點你大可放心!” 周仁義以為凌軒只是擔心吳雄會從中作梗,便寬慰道:“文淵閣大學士并無實權,只有諫言之權,且需要通過楊太師審核,進而交由三公議定,方可提交給陛下。” “所以你的加入,并不會引起吳黨太大的反感。” 凌軒點點頭:“此事陛下會同意嗎?” “聽宮里消息,陛下可能更想把你放到吏部或兵部,但這一點上吳黨絕對不會同意。” 周仁義回答,聽他語氣,似乎之前夏黨也是如此考慮。 “此事我需回去好好考慮。” 凌軒不急著回答,周仁義今日也僅僅只是先提議,就算凌軒答應,一個當朝文淵閣大學士的任職,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定的。 這里面存在極大的牽涉和博弈,并不能一蹴而就。 凌軒走后,周仁義又叫來了周萬征:“來的路上,都聊了什么?” 周萬征不敢遺漏,事無巨細地說了一遍。 周仁義微微點頭:“不管怎么說,這個凌軒生財是一把好手,你日后可以多接觸接觸,只要不影響朝堂大事,你盡可能地通過他多賺錢也是好事。” “我曉得的,大哥。” 周萬征連連點頭。 他這段時間眼巴巴地看著望江樓、隆泰酒鋪一個個日進金斗卻無力插足,早就急不可耐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