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同人不同命-《莽書生的水墨修行》
第(2/3)頁
這些陽和靈氣分成許多不同來源,雖然都不是很多,但分明意味著大佬們對他的贊同。
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抱拳謙遜道:“此乃弟子坐船來南湖省城之際觀湖景有感而做,拙作多有疏漏,還請長者斧正。”
一眾長者的陰神飄了過來,對著那幅畫指指點點。
還是掌門秋魚子道:“正方,這是你的弟子,你先來說說。”
梁中直聞言便站前一步,撫須微笑道:“我這徒兒做此畫的確多有瑕疵,但其神韻已成,瑕不掩瑜。”
說著他看向趙以孚道:“畫技稍遜,然已有大寫意在其中,相較先前畫作多有進步……甚好。”
這是作為老師的角度,重點夸獎了趙以孚的進步。
這就是有師父和沒師父的差別了。
沒師父的如文盛,大家只會評價他的作品好不好。
可是有師父的如趙以孚,就會讓人把關注點放在他進步了多少上面……至少基調是這么定下了。
嘖嘖。
文盛再一次抬起了頭來,他的頭顱非常高傲,只是那臉上的兩個‘坑’里卻已經蓄滿了水……不讓這水溢出來便是他最后的倔強。
而定了基調之后,大家就都紛紛開啟夸贊模式。
“的確有幾筆畫的不好,只是此畫勝在一氣呵成的順暢,讓人觀之自然賞心悅目,不自覺就會忽略掉那些瑕疵。”
“如此畫風倒是已經可以自成一統了,然我獨愛這畫中意境,其遠景寫意,顯得畫面寬闊無比而又不失畫中人之出塵。”
“我倒覺得他將法術與畫技結合起來的做法十分有創意……”
一群人紛紛點評,有好有壞,但總體來說還是在夸贊的。
這可不是客氣,陽和靈氣為證。
只能說,賞析時的心態角度不一樣,對作品的看法也會不一樣。
若是帶著挑刺的心來看,那自然哪哪都是問題。
可如果帶著鼓勵的心來看,那么看到的自然也都是優點……前提是在大佬們眼里有優點可尋。
趙以孚感受到了大佬們的關愛,心中感動。
最后輪到掌門秋魚子點評了。
秋魚子看了又看,卻先問:“你這小兒,落筆的同時多以潑墨術輔佐加快作畫速度,但你可知你那多處瑕疵也是由此而來?”
趙以孚聽了認真地點頭道:“弟子知道,只是弟子作畫時常常會有迫不及待抒發心中之意的感覺。”
“用筆太慢,往往畫未完而心已空。”
“曾試過用潑墨術,然潑墨無鋒芒棱角,還需畫筆勾勒。”
“故而想到了這個辦法,只是潑墨終究有些控制不好……”
隨后他認真地說:“等弟子精修本門的《丹青萬象法》以及繼續磨練《壬水八式》和《潑墨術》,應當能夠改善這種情況。”
文盛在旁聽了有些茫然,他沒想到趙以孚竟然會在這個時候聊起了‘修行’。
這不是在品評他們作品的文會嗎?
誰知秋魚子聞言十分滿意地點點頭道:“那就好,你始終記得自己的根本是什么,這很好。”
而后秋魚子又問:“聽聞你得到了一件異寶,以此溝通了祖師?”
趙以孚一下感覺有些尷尬,不知道掌門發現他將那請神圖上重新畫上了文衡帝君會有什么想法。
他只能硬著頭皮道:“回掌門,弟子的確是機緣巧合請得祖師一縷神念下凡來。”
“不過祖師在傳了一譜仙曲、一盤殘局以及一首仙詩之后就離去了。”
秋魚子指了指他說:“你別漏了,那幅畫本身就算是祖師傳下的畫作。”
“所以這一次祖師顯圣,是對我們丹青門琴棋書畫四道的特別指點。”
眾人聽了都點了點頭,同時也非常惋惜,若是能夠始終保存那幅請下祖師神念的畫來就好了。
念及此處,眾人紛紛以怨念的目光看向了梁中直。
祖師見梁中直而走的事情大家已經聽說了,只以為是梁中直沖撞了祖師。
對此梁中直只覺得一陣難堪,臉上也是臊得厲害。
趙以孚眼見自己師父受此委屈,忍不住就開口道:“掌門,各位長者,弟子覺得祖師離去只是因為已經傳下了妙法便不愿再在凡俗耽擱。”
秋魚子聞言莞爾,指了指梁中直道:“你這徒弟收得好啊。”
眾人看向梁中直的目光也變得羨慕起來了。
徒弟資質怎么樣另說,但愿意、敢于在這種場合幫師父出聲,這在大佬們眼中就是好徒弟、好孩子。
梁中直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神色,先前受的那些委屈早就都拋之腦后。
只是秋魚子卻不想讓這事就這么過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