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殺雞儆猴-《莽書生的水墨修行》
第(3/3)頁
吳忠錯愕,隨后好心問了一句:“少爺,那我來收拾收尾?放心,別看老奴已經年紀大了,但手腳還是干凈利索的。”
說話的時候他不時地看向程知州。
趙以孚可是知道自己這個老仆那真的是說殺就殺沒有一丁點心理負擔的。
而程知州這個時候也被吳忠的眼神給瞧得膽戰心驚,又是一股尿意涌來。
為何?
因為趙以孚已經把事情做到這個份上了,再做得絕一些也就那么一回事兒啊!
趙以孚卻搖搖頭說:“不必了,相信知州大人回去之后好好修養一番就能明白我的苦心了。”
李涼欲言又止,但聽趙以孚這么說也就搖頭不語了。
他聽懂了,趙以孚這是有恃無恐,完全不怕這程知州上頭去鬧!
一方面是趙以孚朝中有靠山,而且這靠山看起來穩當得很。
另一方面……
仔細想想,他從頭到尾好像都沒有真正出格的事情?
其實從頭到尾,趙以孚除了言語上對程知州稍有不敬,也就是殺了個‘企圖襲擊朝廷命官的山民’。
全場百姓和禺州衙役都可以作證,這事在根子上趙以孚就能站得住腳。
最多就是程知州受了點驚嚇而已……
李涼忽然笑了,他已經發現趙以孚的確是做了個‘殺雞儆猴’的好謀劃。
反正現在效果已經有了,這程知州想必知道該怎么做了吧。
趙以孚在程知州面前作揖行禮,而后不緊不慢地轉身離開,絲毫沒有展露出得意猖狂的意思。
此時的程知州圓圓滾滾癱在地上一大坨,精致的錦衣上沾滿了嘔吐物,下半身則是尿騷味道濃重,哪還有什么文人風流?
相比之下,趙以孚這般一襲儒袍一柄長劍蕩平妖魔鬼怪的風姿,分明便是古之儒門大賢行走天下的風采。
“好!好一個仁者五賢,好一個‘有所為’,小友果然如那《五賢論仁》中所書的那樣,是個真正的賢人。”
趙以孚略微驚訝地轉頭,循聲看去,卻見又一個光頭笑吟吟地站在人群中。
此僧素衣無眉,看起來有些滑稽卻又和藹祥和。
他明明在說話,可是旁邊的人卻都對此視而不見,如同他本身是虛無的存在一般。
趙以孚意識到了什么,卻什么都沒說,只是暗自中斷了守仁法施展了一個神通。
下一刻,一個‘趙以孚’就這么又隨著眾人往回走,返回峰林縣。
那程知州的屬下終于把人給扶了起來,然后狼狽地連夜返回,卻是不敢再在這里多留。
而那無眉老僧則是在眾人都走了以后才慢慢地走進了十里亭中,在亭中的石桌前坐了下來。
仔細再看這亭中,竟然是不知何時已經被人收拾過了,尸體不知所蹤,程知州的那一泡尿也被一股水流沖刷了干凈。
“大師可嘗嘗此茶,此乃墨州名茶,你當會喜歡的。”
趙以孚的聲音在空蕩蕩的亭子里傳出,而下一刻這亭子里的畫面才一變,趙以孚正神色如常地坐在老僧的面前。
他的身邊,一只黑色小貓正在旁邊地上看著燒水的爐火。
“小僧無眉,叨擾了。”
老和尚謙和地說道。
趙以孚則是露出請教的神色說:“敢問無眉大師,從何而來又要往何處去?”
無眉含笑道:“小僧原是峨眉山中金覺寺一沙彌,后來為了感悟佛法便行走天下,算是一名游僧吧。”
趙以孚也自報家門:“在下純陽教下丹青門孚尹子,先前大師所言的《五賢論仁》是怎么回事?”
無眉看著趙以孚‘哈哈’笑著說:“那是閱微居士的一篇雄文,以五位仁者賢人聚在一起訴說仁者之道為題,可謂是將仁之道闡述得分外清晰。”
“這篇文章可不得了,已經在凡間讀書人間廣為傳頌,就連修行界喜歡的人也不少。”
“今日偶然路過此地,卻是沒想到讓小僧見到了‘五賢’之一,著實歡喜。”
趙以孚奇怪地問:“大師如何確定我便是那什么之一?”
他有些恥于自稱‘賢人’,還是臉皮不夠厚啊。
無眉道:“世間萬物都自有緣法、因果,我不見施主時自然不知,可我見了施主便知道了。”
有些玄乎,甚至可以說好像什么都沒說。
可趙以孚卻理解了。
因為他想起了自己先前陰神出竅的時候,似乎也是可以毫無道理的就知道一些事情。
不過這也可以證明,眼前這個和尚的修為絕對不低,堪稱高人。
加更是不可能加更的,以后都一章了,不過是因為懶得分章了,以后每天寫多少就都放在一章里面更了。就在打這段字的時候還覺得有些反胃,心臟抽痛,身體是真不行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