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八仙辯經-《莽書生的水墨修行》
第(1/3)頁
這一夜,趙以孚與慧姑一邊聊著過去一邊小酌。
分別了那么久,過去他們共同經歷過的一些事情都似乎變得十分有意思了。反復品味,總能從中找到樂趣。
次日雞鳴……哦,那是昴日星官在報曉。
趙以孚就又被慧姑拉著一起去聽道了。
這段時間李祖師都會在這里講道,大家也都很珍惜這個機會。
這次趙以孚就沒有再出挑,和所有其他弟子一樣老老實實地坐在自己的蒲團上認真聽道。
其實所謂聽道,也就是聽著李祖師在仙人境界的修煉感悟。
或者說是祖師對世界萬物在不同階段的認知、感悟。
趙以孚聽著聽著,忽然間覺得不對勁了,他好像有些明白李祖師在講什么了。
一時間想要問問題,卻又擔心影響別人聽道,結果就開始想要抓耳撓腮……
其實吧,李祖師最是關注他了,看他這副抓耳撓腮的樣子剛想要停下問問,就見這小子又忽然安靜了下來。
李祖師見狀點點頭,然后故意將這次講道提前一點結束,然后說:“今日講道到此為止,你們有何疑問可以盡管提出。”
一眾弟子稍稍一頓,便開始陸續有人提問了。
他們表現得很積極,都盡可能地在李祖師的面前表現自己。
趙以孚看著眾人不斷纏著李祖師提問不由得問:“小慧,我猜這些人都是本界天人吧?”
慧姑聞言嫣然一笑道:“我知你想問什么……好吧,這天人看起來的確有些傻傻的。”
趙以孚聞言不由得說:“別這么說,他們只是心思單純沒有遇到過太多疾苦,如此而已。”
頓了頓,他感慨道:“只是看這些,就知道這天界不似人間了。”
他是真的在贊揚而不是陰陽怪氣。
這時李祖師大約也是被問煩了,同時發現自己給趙以孚使了好幾個眼色,結果這小子全程和身邊媳婦兒聊天,這令他極為不滿。
于是李祖師干脆地問道:“孚尹子,我看你方才似乎有所得又有所疑問,為何現在不問?”
趙以孚聽了連忙起身抱拳道:“祖師恕罪,弟子只是不想打斷諸位師兄……”
李祖師冷哼一聲道:“快說你的問題。”
“我倒要看看,你能讓你們純陽祖師這么看重究竟是為何?”
這時那些問道的師兄、師姐們也都停了下來,他們一同看向趙以孚同樣是不服氣的……說來也怪,這時候這些純陽弟子竟然和李祖師頗為共情。
趙以孚見狀也不拿捏了,他說:“請問祖師,可是在講天仙之道?”
只是一問,就讓全場鴉雀無聲,而讓李祖師也是驚愕地坐直了身子。
他問:“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趙以孚道:“祖師所言,皆是世間萬物運行之奧妙,包羅萬象無窮無盡。”
“其中許多東西弟子也是聞所未聞,故而聽得如癡如醉。”
“只是又有一些東西乃是弟子躬身踐行,卻與祖師所講略有出入,但這部分內容與祖師所講又非常契合似乎可以自圓其說……”
弟子在天獄駐守二十載,時常在想如何繼續進步,如何觸及那沒影的天仙之境……如今聽聞祖師講道,弟子便豁然開朗。
心中固然有疑,卻也明白此疑當自解,方可成天仙!
旁邊的師兄師姐們聽了都有些恍惚,又覺得趙以孚這是對祖師的大不敬!
哪有祖師叫他提問,而他卻說‘不用問’的?
然而這些純陽弟子還沒開始聲討,李祖師就大為驚嘆道:“然也然也,你小子靈慧,不該來聽我講道了!”
眾人聽了都是一愣,不知所以然。
李祖師則是親切地對趙以孚招招手道:“說說,你心里的天仙該是如何的?”
趙以孚頓了頓,遲疑一下道:“弟子所想,恐怕多有不敬之處……”
李祖師揮手道:“此處都是自家人,哪有什么敬與不敬的?”
趙以孚一想也是,便朗聲道:“弟子思索何為天仙?”
“‘天’即是這天地,‘仙’便是逍遙,所以弟子所思天仙者,便是‘與天地同逍遙’!”
“可是天地浩大,天道高遠,這顯然不是我輩修者該能擁有的,至少是當前能觸及的……這原本便是困擾弟子最大的問題。”
“然而昨日還有今日都聽祖師講道,所講都是周天寰宇各種神奇與認知……念及此處,弟子便忽然間明白了何為‘天仙’。”
“‘仙’依舊是逍遙,而‘天’則是我輩修者自悟之寰宇周天!”
“故而弟子的‘天’當自求自悟。”
李祖師聽了大為欣慰,他說:“妙啊,此言大妙。”
“不過你若是想要自悟寰宇,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前人做祖,自然是因為傳下來了許多正確的東西,那些好東西你完全可以放心吸收。”
趙以孚聞言不解地問:“那是……”
李祖師若有深意地道:“若有閑暇,可以多溫習一下《純陽求道經》吧,那是你純陽祖師提煉過的精華,也是本門傳承之根基所在。”
趙以孚聽了恍然大悟,連忙拜謝。
《純陽求道經》,他在凡間就常常溫習,沒想到在這天界也依然不能離手。
真正好的傳承大約就是這樣,你以為已經不再需要它了,結果到了下個境界你需要的時候,冷不丁的還是它在指路。
趙以孚的身旁,慧姑一雙眼眸明亮得很,她有一種與有榮焉的自豪感。
李祖師見他已經醒悟,頗有種孺子可教的感覺。他說:“行了,你自去修習吧,看起來這純陽宮多則千年少則百年就又能有一位天仙出世了。”
“屆時,我八仙怕是要多一仙啦,哈哈哈……”
他沒正形地笑著,然后就走了。
而宮中聽道的那群弟子則是心里覺得不是滋味。
趙以孚方才所言并不深奧,他們也聽得明白。可正是因為聽得明白,他們才知道這里面的差距。
他們為何聽道?
還不是因為想來聽過來人的經驗,想給自己尋找晉升的法門嗎?
而趙以孚所言的‘自求’,他們其實是想都沒敢往那方面想。
因為李祖師這等天仙講道,所講的感悟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深奧極了的,他們連學習現成的都還來不及,又怎么可能會想到去自求?
他們不知道趙以孚為何會有這個自信,但卻知道有此覺悟的人就不是他們能夠企及的了。
隨后趙以孚就開始他的修行了。
他再次拿出了自己在凡間墨山抄錄的《純陽求道經》,然后一遍遍細細回味雕琢,發現果然又有了全新的感悟。
甚至許多晦澀不明的點都已經豁然開朗,因為這部分內容其實對照的就是天界的狀況。
第(1/3)頁